曾經,10萬川人涌入“淘金”;如今,南向開放再尋夢
行走紀實
時間8月7日、8日
路線成都-北海
8月7日,“新南行記”採訪報道組從成都直飛北海。滿員的飛機上,幾乎全是帶孩子旅遊的四川人,“你們不上潿洲島啊?那白來了。”“多住幾天,海鮮吃安逸。”七嘴八舌聊得起勁。
20多年前,也曾有大批四川人南下北海,但不是旅遊,而是要“淘金”——北海作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中離四川最近的一個,承載了太多四川人的財富夢。這夢很快就醒了。
當下,四川擴大開放,再次將目光投向北海。這次會有什麼不一樣?該如何講好“新北海故事”?
老故事
四川路上憶當年10萬川人北海“淘金”
從北海福成機場乘車到市中心,會經過一條南北向幹道,路牌寫著“四川路”。為什麼會取這名?“反正和四川有關,(上世紀)90年代初就有這條路了。”本地司機吳藯青的話,讓記者有些驚訝——眼前的四川路雙向八車道,寬闊平整,擱現在也是高標準。
在廣西北海工業園管委會,調研員彭裔林講述了背後的故事:1991年,國家提出以北海市作為西南出海大通道。北海則“以地換路”,劃地讓各省來搞開發區,為北海建基礎設施。當時四川人很積極,“號稱‘10萬四川人,涌入北海城’,而北海常住人口也就約40萬人。”四川路就是一位綿陽老闆出資修建的。
大量熱錢涌入房地産。“全國最早的24小時取款銀行,就出現在北海。”廣西日報一位資深記者説,當時房地産太火,經常要半夜取錢週轉資金。1992年-1993年,北海房地産企業數暴增126倍。
好景不長,1993年後,房地産潮退。在廣西社科院區域發展研究所副主任曹劍飛看來,一個新的開發開放地區,往往以房地産超前發展為先導。北海的問題,是當年實體經濟沒及時跟進。
我們欲尋訪當年的“四川開發區”,卻聽當地老人説,還沒建起來就荒廢了,不少四川人血本無歸。
“借船出海”沒搞成。“一方面北海港口條件、交通服務等,當時確實不夠完善,裝一車貨別人1天你3天;另一方面四川的經濟外向度,那時也沒那麼高。”北海市政府一位相關負責人坦言。
新情況
港口功能日漸完善經濟增速廣西第一
韓春輝幾次欲言又止,“公司有計劃,要更好利用北海這個出海口”。8月8日上午,廣西北海工業園,這位攀鋼集團北海特種鐵合金有限公司總經理抱歉地説,出於母公司資訊披露限制,不能透露更多,只想説北海是有機會的。
韓春輝介紹,隨著基建和服務提升,如今北海港口功能齊全,完全能滿足出口需求。公司産品所需大量原料來自東北、華南,在港口設廠可走海路,運輸成本節約10%。因三港整合,北海貨物要運到欽州集中,其間運費雖由政府補貼,時間仍要多花3-5天;優勢是北海人居環境好,生活區入境口及臨港工業區約20分鐘車程,“員工都可以住市區。”適合時間敏感度不高的臨港工業入駐。
告別韓春輝,報道組趕赴北海市鐵山港區。24台橘紅色的門座式起重機一字排開,一艘7萬噸貨輪正在卸貨。北部灣港股份有限公司北海港分公司負責人伍君貴介紹,鐵山港作為北海貨運碼頭,主要運輸散雜貨,有6個15萬噸級泊位,規劃年吞吐量逾1億噸。進港鐵路“最後一公里”預計兩年內打通,屆時貨物可通過玉林接入全國鐵路網,通往四川。
如今,北海重新確立了依靠實體經濟的發展方向,去年經濟增速排名廣西第一。今年上半年,北海接待國內遊客數同比增長近20%。“全市目前還只有1個正式掛牌的五星級酒店。”該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魯性東喜歡用這個例子,來形容北海的商機——現在還在解決“有沒有”的階段,希望能引入四川在文化旅遊、特色小鎮開發等方面的經驗和資本。
再牽手
四川北海今非昔比新的合作剛剛開始
四川和北海再次“牽手”,會不會重蹈20多年前的覆轍?8日下午,報道組帶著問題,走訪在北海的最後兩站——北海市政府和市發改委。
“情況不一樣了。”在北海市政府會議室,北海市委副書記、市長蔡錦軍談了自己的觀點:北海需要四川這樣的經濟腹地,擴大物流、人流、資訊流;四川也需要更近的出海口。兩地海鐵聯運通道逐步打通,四川經濟外向度提高,鄰近北海的東盟成為四川第二大貿易夥伴,北海實體經濟亦發展迅速,這些都構成實在的支撐。
北海市政府提供的資料顯示,四川與北海至少可從互聯互通建設、打造向海經濟、區域旅遊、商貿開放、物流業發展5個方面展開闔作。北海市發改委負責人包盛中表示,已在和川航接洽基地建設,雙方在旅遊、通道建設方面的合作已經展開。
我們提到,川報全媒體集群大數據工作室資訊抓取顯示,目前在北海註冊登記川企僅26家。包盛中回應道:他更願意把這看作潛力——四川與北海新的合作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