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徐中成
8月7日,九寨溝縣漳扎鎮彭豐村磨坊後山滑坡地災治理點,10名工人正在陡峭的山坡上加班加點打錨桿。
時間很緊迫,因為開工比預計晚了一些——幾個月前,包括這處地災治理點在內的29處常規地災治理項目因沒有通過生態文明建設組審查被要求延遲開工。
“生態文明審查不過關,重建項目一律不得開工。”九寨溝縣委、縣政府對此態度堅決:必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一根是生態紅線,一根是廉潔紅線,“兩條紅線”正助力九寨溝災後重建高品質推進。
1 生態紅線 守護綠水青山
8月4日,在九寨溝縣旅遊發展局辦公室,九寨溝旅遊發展局局長王劍正忙著籌備一批災後恢復重建項目的生態評估工作。
作為全國首批、四川唯一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實踐基地,去年底,九寨溝縣成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組,制定了災後重建項目生態評估審查技術標準。王劍也多了一個“新身份”:九寨溝縣生態文明建設組副組長。
建設組調集環保、規劃、旅遊等領域的68名專家,梳理出需進行生態文明要素審查的項目98個,在可研、初設、實施方案、作業設計等階段嚴格把關,專家對項目有一票否決權,“生態審查不過關,一律不準開工。”這批項目佔到全縣災後恢復重建項目總數的65%。
“目前審查的31個項目中,有17個項目都是按審查意見修改後才通過實施的。”王劍説,專家提出的168條意見建議,均已被採納到項目建設中。
以災後重建地災治理項目為例,在生態文明審查中,專家組明確提出要對建防護堤的滑坡、崩塌項目進行景觀化處理,選用碎石、鵝卵石等自然生態材料,使其保持自然形態,達到功能治理和生態化要求相統一的目的。在王劍看來,審查能督促領導幹部在重建中堅決守住綠色重建的“紅線”,守好九寨溝的一山一水。
2 廉潔紅線 助力陽光重建
“嚴禁幫助他人或親屬承攬工程項目,嚴禁轉包分包工程建設項目……”行走九寨溝縣,無論是在塔吊林立的工地旁,還是忙忙碌碌的村寨中,都能看到九寨溝縣災後恢復重建“八條禁令”等宣傳畫冊標語。
災後恢復重建,一個項目資金動輒上百萬元甚至超千萬元,如何做好監管,確保讓每一分錢都花在該花的地方?
對此,九寨溝縣大力實施“廉潔細胞”工程,堅持重建進度和幹部廉潔“兩手抓、兩不誤”。重點通過突出領導示廉,實施廉潔部門建設;突出事事守廉,實施廉潔崗位建設;突出公開曬廉,實施廉潔項目建設;突出階段問廉,實施廉潔企業建設等方式,高品質推進重建工作。
九寨溝縣紀委還逐一到12個災後恢復重建重點部門,對160余名中層以上幹部開展廉政提醒談話,組織217名重點崗位幹部,分批前往錦江監獄、阿壩監獄、金堂監獄開展體驗式警示教育,組織全縣180余名財務從業管理人員集中開展警示教育,在全縣分層分級開展廉潔承諾,確保災後重建幹部一個也不能倒。
此外,九寨溝縣紀委還對建設項目多、資金使用量大的“敏感”地區和部門,仔細分析廉政風險點,結合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逐一制定“個性化”教育“功能表”。層層簽訂廉潔承諾書,並納入黨風廉政目標考核。
九寨溝縣紀委常委馬駒表示,為嚴防災後恢復重建工程受到“蛀蟲”侵蝕,還將臨時聘請第三方對工程項目開展突擊檢查和品質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