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地震一週年:震後浴火重生 九寨綠色崛起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18-08-08 09:11:41 編輯:張林 點擊:

  本報記者衡潔吳亞飛徐中成雷倢

  瀑布傾瀉,水霧瀰漫,“諾日朗又回來了!”8月3日,站在九寨溝著名景點諾日朗瀑布前,記者拍下了飛流雄壯的畫面。

  不遠處,五彩池碧藍色的湖水水質清澈、層次分明,與天空、雲彩、山林融為一體,風采更勝往昔。

  美景歸來,絕非易事。一年前的8月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7.0級地震讓“人間仙境、童話世界”九寨溝遭受重創。災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指示。我省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爭分奪秒開展搜救,千方百計搶救傷員,妥善安置轉移群眾,抗震救災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

  修復山川,重建家園,升級産業……進入災後恢復重建階段,作為世界自然遺産地和全球著名景區,九寨溝何時“補粧”歸來,牽動著全世界的目光。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九寨溝災後恢復重建作出的重要指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我省高品質推進九寨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和發展提升,努力把九寨溝建成推進民族地區綠色發展脫貧奔小康的典範,讓災區群眾早日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我省蹄疾步穩,以頂層設計指引重建方向——

  九寨溝地震發生3個月後的11月8日,《“8·8”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公佈,五大重點任務確定。

  緊接著一個月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審議通過指導恢復重建的綱領性文件——《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推進九寨溝地震災區科學重建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美麗新九寨的決定》。

  今年6月召開的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決定》和《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全面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決定》,《決定》要求,高品質完成九寨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推進汶川、蘆山、康定地震災區發展振興。

  科學重建,眾志成城。如今,九寨溝正在縫合傷口、繡出新生,按照總書記的指引,探索一條全域發展、綠色崛起的高品質重建新路。

  “生態保護”擺首位

  靈活運用“原生態”手段幫助景點恢復

  8月2日,一場暴雨降臨九寨溝。景區內五花海景點附近地質災害隱患點,16道格賓石籠穩穩攔住砂石,股股清流不斷流入海子……這來源於景區地災治理團隊從李冰治水的方法中汲取的靈感。像這樣靈活運用“原生態”手段幫助景點恢復的事例,在九寨溝恢復重建中隨處可見。

  呵護好珍寶,將“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理念貫穿恢復重建全過程,是九寨溝的必然選擇。

  《“8·8”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佈置的五大重點任務中,生態環境修復保護作為首要任務寫在最前。

  《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推進九寨溝地震災區科學重建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美麗新九寨的決定》更是直接將“綠色發展”寫進文件名。同時,鮮明給出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回答:一方面按照《實施〈世界遺産公約〉操作指南》要求,保護和維護好自然遺産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提出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最大程度恢復災區自然生態功能。

  重建實踐彰顯生態理念——九寨溝景區內,尊重自然、綠色修復的舉措不勝枚舉。地震後,諾日朗瀑布出現一條16.8米長的裂縫,僅剩一股急流。景區就地取材,用地震中垮塌的鈣化物來填補“漏水”的裂縫,豐水期時,諾日朗瀑布恢復了昔日壯觀景象。

  不僅是在核心景區。今年4月,在白河鄉芝麻家村地質災害點,一棵樹擋住了運送重建建材的車輛,為了留下這棵樹,當地村民手提肩扛,靠人工把貨材搬運進山。生態優先、不傷一草一木的理念已成為當地人的共識。

  防治舉措嚴守發展底線——地震中,九寨溝縣域近30萬畝林地林木受損。“目前已完成震損林清理和45處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正加緊推進珍稀瀕危保護物種棲息地修復、廣泛動員災區人民參與植樹造林。”九寨溝縣環林局相關負責人説,“與此同時,我們仍舊堅持‘生態留白’,為自然生態劃定人類活動邊界。”

  “生態環境是九寨溝的生命線,生態保護永遠在路上,要堅定不移走好綠色崛起之路。”阿壩州委常委、九寨溝縣委書記羅智波話語鏗鏘。

  被幫扶者參與重建

  受災群眾搬進新家,有了新工作

  時針撥回到一年前。人們不會忘記,在短短24小時內,九寨溝晝夜不歇地完成了6萬多名遊客和務工人員的大轉移,用行動註釋了“人民至上”的深刻含義。

  震後,讓群眾早日住上安全舒適的房子是第一要務。“目前,受災農房維修加固全面完成,受災群眾絕大部分已搬進新家。”九寨溝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災後重建規劃,農房需重建的104戶受災群眾,城房需要重建的34戶,今年內將全部完工。

  梳理全縣114個災後重建項目,住房、學校、醫院等民生類項目的建設均被排在最優先級。

  位於震中漳扎鎮的漳扎鎮小學地震後受損嚴重,被鑒定為危房,學校師生們轉移到九寨溝縣第三小學異地復課。“新校園投入了4000余萬元進行高標準抗震建設,可容納500多人,採用現代藏式風格,美觀大氣,真希望能早日回新學校上課。”漳扎鎮小學教師賀明貴道出全校師生的期待。

  人民群眾是重建重要力量。吸收汶川、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經驗,四川探索出“省統籌指導、災區州縣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九寨溝災後重建新路。

  “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是九寨溝災後重建的必要之舉。”九寨溝縣相關負責人介紹,地震前,九寨溝涉及旅遊業發展的相關人員共計4萬餘人,地震後,景區大部分時間“閉門修復”,涉及相關人員的生計、就業以及轉型,是一道不小的難題。

  為幫助群眾就業增收,該縣舉辦各類招聘會等活動28場次,向外輸出農民工9695人。同時提供3500多個公益性崗位,支援群眾參與重建,對有勞動力貧困戶和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全覆蓋。在火熱的項目工地上,本地群眾是用工主體,共使用本地農民工4371余人次。

  重建工作進展迅速。目前,九寨溝縣114個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已累計開工106個,已完工項目21個,開工率93%。以九寨溝縣房建類的9個打捆項目為例,以前完成項目所有前期要件大概需要8個月左右,而今實行集中辦公“一站式審批”,僅用2個多月時間就完成,重建速度和效率大大提升。

  破解瓶頸更遠謀劃

  修好更暢通的路,打造更多的景

  8月4日,川九路漳扎隧道施工現場,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加快隧道掘進作業。

  作為九寨溝一條重要的出縣通道,地震致使川九路多處出現坍塌、斷道,讓原本脆弱的交通“雪上加霜”。

  加快交通重建,破解交通瓶頸,成為九寨溝今年災後重建工作的兩件大事之一。目前,總投資150億元的九綿高速、九若路、川九路等重點交通項目已開工建設。其中九綿高速建成通車後,成都至九寨溝將實現全程高速,4個小時即可到達。

  這是九寨溝抓住重建契機、努力修煉“內功”的體現之一。邁步新征程,高品質推進災區恢復重建和發展提升,又何止是交通重建——

  高品質發展意味著更寬的視野。高品質,強調的是美麗新九寨要有新的發展理念。對九寨溝縣而言,交通重建只是第一步,利用災後重建契機,對旅遊業進行提檔升級,更是災後重建的重中之重。

  據測算,地震前,到九寨溝的遊客平均在縣停留不足2天,而麗江是2.42天、張家界是2.5天,旅遊體驗深度不足成為九寨溝景區的“短板”。

  漳扎鎮中查溝村,與九寨溝景區僅一山之隔。村支書白馬介正謀劃著推動中查溝與魯能高端度假酒店群相融互動發展——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魯能集團將在此打造高端度假酒店群與原鄉藏寨和諧共處的國際級度假旅遊精品,力求實現“九寨極致觀光、中查極品度假”的“雙峰”格局。

  高品質發展意味著更遠的謀劃。“九寨歸來不看水。”然而,景區的強大光環也産生了遮蔽效應,如何在重建過程中予以破解?

  九寨溝縣委、縣政府已成竹在胸:一方面,按“拓景擴容、多點多極”要求,不僅推動九寨溝景區全面恢復開放,還要重點打造中查溝民俗文化體驗區、神仙池森林康養區、甲勿池大熊貓樂園等景區景點和鐳射秀旅遊新業態,形成眾多新的旅遊“引爆點”,構建起全域旅遊發展大格局;一方面,大力開發文化旅遊産品,加快景區景點與城鎮體系有效銜接,形成景城一體化,讓九寨溝從過去單一的觀光旅遊地轉為世界性的休閒度假遊目的地。

  談起未來,中查溝村38歲的婦女拉瑪措喜笑顏開。正在村委會門口織氆氌的她告訴記者,“等今後九寨溝景區全面重新開放了,以後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