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峽谷地區啟動地災精細化調查
開欄語
四川已經進入汛期。相關方面預測,今年汛期,我省強對流極端天氣出現概率可能高於往年。受此影響,局部地區出現洪澇、地質災害可能性偏高。面對嚴峻形勢,省委省政府強調,堅決打好防災減災安全度汛硬仗,堅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在城鎮防洪、地質災害易發區等重點部位,在防汛預警等重點環節,如何備戰?做了哪些準備?今日起,本報推出“安全度汛·我們在行動”專欄,跟蹤汛期動態,深入防汛一線展開調查,關注我省度汛防災新思路、新技術和新機制。敬請垂注。
本報訊(記者寇敏芳)6月11日,小金縣美興鎮春廠壩滑坡隱患點,6名藍帽子“監測員”正密切監視著山體——它們是位移變形監測儀,能實時收集山體活動資訊並傳輸給技術人員。同時,它們還與村廣播系統相連,一旦山體活動觸發預警閾值,將實時發出警報,指導群眾防災避讓。
這是我省推進科技防災工作的縮影。在去年基礎上,今年我省將進一步擴大自動化監測設備的安裝範圍,推進自動化監測工作以點擴面,並在全國率先探索,對變形特徵明顯、險情較緊迫的重點隱患點實現自動監測設備全覆蓋,範圍涉及21個市州的近13萬戶、63萬餘受威脅群眾。隨著自動監測設備全面上陣,地災監測將逐漸從“以人為主”轉變為“人技結合”。
此前,我省已率先在全國開展區域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與自動化監測形成補充。2017年起,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在全省啟動地質災害自動化實時監測體系建設工作。自動化監測體系包括自動監測設備和資訊平臺。其中,監測設備主要有位移變形監測儀、雨量站、裂縫報警器等專業設備。我省還將建設統一的資訊平臺,最終實現省、市、縣、點四級監測資訊互聯互通。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隱患點4萬餘處,地災監測員5萬餘人。“災害點多面廣,僅僅依靠人防,難免發生疏漏。”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動化專業監測設備可以彌補人防短板。去年,自貢榮縣雙古鎮一匹山隱患點安裝自動化監測設備後不久就發生了滑坡災害。由於自動報警器提前預警,縣鄉村密切配合,連夜組織人員撤離,成功避免了因災傷亡。此外,資訊平臺將加強對各類海量數據的統計分析,力爭獲得科學可靠的預警閾值,不斷提高預警精度。
在災害識別方面,我省今年還將啟動精細化調查,初步選定在龍門山斷裂帶、大渡河沿岸的16個地質災害高易發縣(市、區)近6萬平方千米範圍內,借助衛星遙感、inSAR(干涉合成孔徑雷達)、LiDAR(鐳射雷達)等先進技術圈出災害“靶區”,再組織專業地勘單位進行實地調查核實,合理劃定危險區,指導避險防災。
“要盡可能找出‘漏網之魚’。”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高山峽谷地區分佈範圍廣、排查監測難度大、成災風險高,借助現代遙感技術開展大範圍地質災害精細化調查,這在國內尚無先例,我省將率先探路,進一步提升災害早期識別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