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之談:
瀘州念好“七字訣”,遂寧堅持“四變四不變”
創建打算:
發動群眾、對標補差、攻堅克難、拾遺補缺
□本報記者 吳浩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3月28日,四川省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新一輪創建工作專題會在成都召開,遂寧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穎的一番感慨引發與會者共鳴。
在新一輪三年創建中,我省20個市、縣入圍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其中地級城市8個、縣級城市12個,數量居全國前茅。今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全國文明城市要向西部地區傾斜,向農村和邊遠地區延伸。
機會就在眼前,如何提升城市品質,實現我省縣級城市獲評全國文明城市零的突破?與會者分享經驗、談未來打算。
用勁
形成幹事創業、熱火朝天的創建格局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功的總體比例只有13%左右,難度可想而知!”正如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所言,全國文明城市的測評要求越來越高,競爭越來越激烈。
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不好拿,過來人的經驗彌足珍貴。瀘州市2015年啟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就了“三年創建一舉成功”的佳話。“我們的經驗是念好‘七字訣’。”瀘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鞠麗説,這七個字分別是學、濃、帶、實、準、嚴、硬。“學,就是對測評體系進行全面分析、精準解讀、系統培訓;濃,就是通過公益廣告營造創建氛圍;帶,就是將社區作為創建關鍵點、落腳點。”為了打開全國文明城市的大門,瀘州還做了創建工作精準對標對圖對點、督查考核“逗硬”等一系列工作。
2017年遂寧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創建文明城市10餘年,我們做到了‘四變四不變’。”楊穎説,遂寧的經驗是領導班子在變,成功創建的決心不變;無論測評體系如何變化,對標創建的導向不變;無論時代環境如何變化,始終把為民惠民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創建的形式手段在變,制度創建的要求不變,始終用制度統攬全局,在形成合力和常態化機制上下功夫、求突破。
“爭創全國文明城市,關鍵要有‘用勁做事’的自覺意識。”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認為,瀘州和遂寧創建成功的共同點是“都有一股勁兒”,形成了幹事創業、熱火朝天的創建格局,值得新一輪提名城市學習。
決心
拿出永不放棄的韌勁創則必成
“新一輪創建中,我們將堅定‘創則必成’的信心和決心,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推動創建工作邁上新臺階。”自貢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唐傑表態,過去三年,自貢市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但在基礎設施、城市管理、公共環境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將狠抓薄弱環節,在責任落實、全面創建和群眾滿意度上下功夫。
“將召開動員大會,激發各界參與創建文明城市的積極性。”宜賓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周世純説,宜賓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三年規劃已擬好,第一年將對標補差,按測評體系標準打牢基礎;第二年將攻堅克難,針對城市管理、環境污染、企業誠信等重點難點問題,提出進一步整改措施;第三年將專注于拾遺補缺、全面達標,力爭2020年創建成功。
都江堰市第二次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都江堰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唐小峰分析了之前文明創建載體不夠豐富、群眾主體作用發揮還不到位、創建思路和成果不夠多等不足。“接下來三年,我們將重點著力三方面:以城市精神塑造推進創建載體品牌化、以城市品質提升推進創建成果優質化、以構建聯動機制推進創建工作常態化。”
“我省20個提名城市的創建基礎都很紮實,其中14個城市是第二次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積累了豐富經驗,增強了底氣和信心。”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不少城市都表現出了必勝的決心,也拿出了具體的措施,只要再拿出勤奮踏實的拙勁、敢拼敢衝的狠勁和永不放棄的韌勁,創建就一定能取得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