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年邀請媒體記者、特邀監察員全程參與4輪督查——
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項規定精神是否持之以恒貫徹落實?扶貧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成效如何?去年12月中旬起,省委派出3個專項督查組,分別對達州等3個市(州)、省中醫藥管理局等3個省級部門、四川文理學院等3個省屬高校和省煤炭産業發展集團等3個省屬國有企業進行集中督查。3名特邀監察員、6名媒體記者作為督查組正式成員全程參與。
從2016年起,連續4輪的省委正風肅紀督查中,我省從媒體記者、特邀監察員中抽調精幹力量,作為督查組正式成員,統一培訓後參與督查。有觀察家稱,這意味著四川探索的正風肅紀“紀檢監督+群眾監督+媒體監督”機制已經成型並常態化。
半個多月來,督查組通過查閱資料、個別訪談、走訪暗訪等方式,盯著問題線索實地走訪,一竿子插到底核實相關問題,進行一線督查。截至去年12月底,3個督查組陸續向被督查單位現場反饋情況,提出整改意見,並將發現的問題線索及時移交給有關部門處理,督促認真整改。
督查組成員來源廣泛,既有省紀委工作人員,也有來自審計、財政、國資、教育、扶貧等領域專業人員。此外,每組還配備2名媒體記者、1名特邀監察員。省紀委相關負責人説,這種人員構成不是隨意的,而是經過細緻考量的,“定位分明,功能互補”。他解釋説,紀委人員開展督查是本職工作;財政、審計人員是專業力量,能快速從賬目中發現問題線索;督查對象中有國企和高校,抽調國資委、教育廳人員參加更有利於發現問題;脫貧攻堅領域是督查重點,抽調扶貧移民幹部參與很有必要;媒體記者和特邀監察員屬於“外援”,在媒體監督和群眾監督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抽調媒體記者和特邀監察員直接參與督查工作,這在全國極為少見。
不打招呼,暗訪單位小食堂,看有無高檔酒水;不定路線,進村細查産業幫扶項目,實地查看花椒種在哪片山;不亮明身份,走進路邊茶館,聽老百姓對幹部作風的“麻辣評價”,約談幹部時原汁原味拋出……督查中,6名記者和3名特邀監察員“各顯神通”,發現不少問題線索。對於幾名“外援”的表現,省紀委相關負責人接連“點讚”:“拓寬了角度,增加了反饋渠道,實際效果好!”
在2016年1月召開的省紀委十屆五次全會上,我省首次提出要探索紀檢、群眾和媒體監督相結合的監督模式。當年4月,省紀委和省委宣傳部聯合出臺《關於加強輿論監督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實施意見》,首次提出“探索‘紀檢監督+群眾監督+媒體監督’相結合的監督模式”,開全國先河。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史江教授認為,這種“開門督查”的做法很有現實意義,有助於破除紀委“神秘性”,還能讓督查本身置於更多社會力量監督中,發揮更大效用。
省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前期探索、試點的基礎上,嘗試將這一模式制度化,“在專業監督的基礎上,強化媒體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共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記者 阮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