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京大屠殺80週年。80年前的那個寒冬,侵華日軍攻佔南京後,燒殺姦淫,無惡不作,殺害中國軍民30萬人,慘絕人寰,震驚世界。
歷史,早就把日本軍國主義的這一暴行釘在恥辱柱上。但在日本國內,總有一些勢力妄圖否認南京大屠殺。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日本政壇和社會右傾化加劇,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行再度甚囂塵上,且手段更加多樣。
201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評議《南京大屠殺檔案》期間,日本當局以威脅停繳會費等手段百般阻撓。
2016年,日本文部科學省審定的一些高中教科書回避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僅以“大量”這一表述模糊處理。
今年年初,日本APA集團被曝在其旗下連鎖酒店內公然放置否認南京大屠殺的書刊。近期,媒體又曝光日本派遣議員遊説阻撓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不僅日本當局,日本社會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也諱莫如深。右翼學者、政客大肆散佈似是而非的“論據”以支撐其謬論,一些所謂意見領袖和右翼媒體推波助瀾,讓原本就對侵略歷史不甚了解的許多日本民眾信以為真。
然而,日本也有一批長期致力於調查和研究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的正義人士,與右翼勢力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謊言作著堅決鬥爭。新華社記者日前走訪了多名有代表性的南京大屠殺問題專家和歷史學者,他們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和論證,戳穿了日本右翼勢力竭力編造和散佈的五個主要謊言。
謊言一:南京大屠殺是戰勝國為報復日本而在“東京審判”(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中捏造出來的,參加審判的印度法官主張判被告無罪。
日軍侵華戰爭歷史學者森正孝:東京審判中,有11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出庭作證,還有來自“難民區”(國際安全區)的“第三者”作證,如美國牧師馬吉、醫生威爾、金陵大學教授貝茨等。除出庭作證者的證言外,還有眾多證人的宣誓證詞,以及來自“難民區”的資料、法院屍檢報告、慈善團體埋葬記錄、猶太教拉比的書狀等,證據充分。
一橋大學歷史學教授吉田裕:印度法官帕爾主張判被告無罪,是因為他認為英法等戰勝國沒有資格審判戰敗國。但實際上,帕爾也承認日本在佔領地進行了戰爭犯罪。日本右翼對帕爾的主張斷章取義,蓄意簡化,其目的是想説明“日本無罪”。
東京審判中國檢察官向哲濬之子、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向隆萬指出,東京審判強調人證物證,被告人也享有充分的權利,檢方和辯方人員都是國際化的。審判中,有關南京大屠殺的人證物證數量眾多,其中外國人的證詞尤具説服力。
謊言二:南京大屠殺當時就沒人知道,中國國內和世界輿論當時也沒什麼反應,都是後來編出來的。
森正孝:當時在南京的外國記者目睹日軍暴行後立刻撰寫了報道。屠殺開始後幾天,就出現了相關報道,如《紐約時報》《芝加哥每日新聞》等媒體都有報道。到1938年1月,世人都知道了南京大屠殺的存在。中國人也知道這一情況。1938年2月,中國在國際聯盟的代表顧維鈞在國聯發表演講時提到南京大屠殺,並呼籲全世界關注這一事件。這證明中方在此之前已掌握了具體情況。日方也並非在東京審判後才知道南京大屠殺。現在能夠查到的大量資料證明,當時日本外務省通過各種渠道已經知道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因此,當時無論中方、日方還是全世界,都知道南京大屠殺的情況。
歷史學家、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石井明:事實上,南京大屠殺經當時留在南京城內的外國媒體記者報道,引起了國際社會對日本的譴責。問題是,在日本國內,由於輿論受到嚴厲管制,日本媒體對事件真相完全沒有報道,所以當時日本民眾對日軍的殘暴行徑完全不知情。
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學者胡卓然最新發現的史料顯示,時任美國海軍部長諾克斯1943年已對大屠殺表達了國際反法西斯陣營的共同憤慨,還將其與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並列。這證明,南京大屠殺在發生後就已成為中外公認的日軍嚴重暴行。
謊言三:當時南京人口只有20萬,南京大屠殺的被害人數不可能有30萬。
吉田裕:據南京市政府1937年11月23日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信函,當時南京特別市有約50萬人。此外,守衛南京的部隊也有約15萬人。因此,説南京只有20萬人肯定不對。
南京大屠殺歷史學者、日本銘心會會長松岡環:所謂只有20萬人其實是指南京的“難民區”(國際安全區)。右翼分子談及這點時卻絲毫不提“難民區”這回事。其實“難民區”只是南京城的一小部分,並不能代表整個南京。
森正孝:當時處理屍體的崇善堂和紅萬字會的記錄顯示,僅這兩個團體就處理過約15萬具屍體。考慮到大量集體屠殺都在長江邊進行,許多屍體被拋入江中無從統計,最終受害人數近30萬人。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朱成山指出,日軍南京屠城30萬人的暴行是經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認定的法定事實。根據後來發現的各種資料,大屠殺遇難者肯定超過30萬,而且“只會多,不會少”。
謊言四:“百人斬”殺人競賽是當時的日本媒體杜撰的,不能成為南京大屠殺的例證。
吉田裕:所謂“百人斬”競賽最初由《東京日日新聞》(今《每日新聞》)報道,也有其他媒體報道。內容是日軍兩名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向南京進軍途中比賽誰先斬殺中國人過百。兩人在紫金山戰役中得出了“106比105”的結果,但因無法判斷誰先斬殺超過百人而又開始“150人斬”競賽。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朝日新聞》記者本多勝一在其著作中記述南京大屠殺,其中就包括“百人斬”競賽。後來,向井和野田的後人起訴《每日新聞》《朝日新聞》和本多勝一損害先人名譽,最終被判敗訴。
森正孝:有人宣稱,向井和野田的“百人斬”競賽是一種戰鬥行為,而且被媒體誇大了,並非事實。還有人稱,日本刀根本斬不了百人就會壞掉。本多勝一和《每日新聞》(在上述訴訟中)主張,殺人並非都發生在戰鬥中,很多俘虜或被抓來的農民在無法反抗的情況下被斬殺,因此斬殺超過百人並非難事。原告方的辯護律師就是前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她也宣稱南京大屠殺子虛烏有。但法庭判決原告敗訴。
松岡環:不僅當時媒體有報道,兩名當事人回國後也曾親口告訴家人,自己“在戰鬥中殺了超過百人”。根據我多年探訪日本侵華老兵獲得的資訊,當時日軍雖然也在戰鬥中用刀殺死過中國軍人,但更多情況下,所謂“戰鬥中殺敵”其實是抓當地農民“試刀”的殘忍暴行。
朱成山指出,南京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對“百人斬”的判決具有法定的嚴肅性、有效性和正義性。日本法院判決戰犯遺屬敗訴,使日本右翼為侵略歷史翻案的圖謀未能得逞。
謊言五:中國軍人穿上便衣化裝成平民,是反抗日軍的遊擊隊員,日軍殺害他們不違反國際法。
吉田裕:學界對“便衣兵”的説法其實早有定論。當時日軍僅憑“眼神兇惡”等所謂特徵甄別“便衣兵”。但當時軍紀規定,如果懷疑敵軍偽裝成平民,要經過軍事法庭程式才能作出判定。
森正孝:當時有一些棄軍裝換便服的士兵,但其目的不是為戰鬥,而是為逃過日軍的暴虐處置。這些人已經喪失反抗能力,被日軍俘虜。當時日軍對俘虜不留活口,會立刻處死,其中多數人在長江邊被屠殺。有關這方面的記錄、證言數不勝數。日本當時已加入《海牙公約》,其中明確規定對俘虜應給予人道待遇,日軍的做法完全違反了這一公約。
石井明:有史料證實,日軍曾闖入當時由歐美管理的國際安全區,抓走並殺害了很多士兵和平民。在南京城區,日軍也無差別地殺害了很多士兵和平民。國際法規定不能殺害俘虜和平民。日方聲稱殺的是偽裝成平民的便衣士兵,這完全是為逃避責任而進行的狡辯。
朱成山指出,根據《海牙公約》,當時中國軍人只要放下武器就應被視為俘虜,不管其是否換成便裝。尤其是,國際安全區是不允許攜帶武器者進入的,因此日軍在那裏抓走並殺害所謂“便衣兵”是完全違反國際法的。(執筆記者:劉讚、馮武勇;參與記者王可佳、楊汀、鄧敏、馬崢、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