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飲水安全 村民搬離東風渠水源保護區

來源:華西都市報 時間:2017-07-14 08:50:59 編輯:張林 點擊:

2017年3月9日,龍泉驛區水務局對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17處隔離網開口進行封閉。

雙流區“三無”企業整改前。

整改後。

·鐵腕治污“零容忍”,14市州整改完成率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全省將加強“問題清單”管理,有針對性地建立整改臺賬

作為在全國率先完成省內環保督察全覆蓋的省份,四川已進入針對環境問題的“後督察”階段。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截至7月7日,省級環保督察發現的8924個各類環境問題,整改完成率為78.1%。其中,14個市(州)整改進度相對較快,整改完成率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這次再來,的確大變樣。”今年6月,走進東風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整改點位,省環保廳督察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如是坦言。此前,省內環保督察組要求,水源保護區內的居民和企業需要搬離。此後,這裡面的37戶農戶和3家企業陸續離開,確保了水源地的飲水安全。

事實上,自去年6月開展省內環保督察以來,全省大批環境問題得到整改。7月13日,記者再次對多個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進行實地探訪,發現在不少地方,藍天變多了,河水清澈了,居民的飲水也更安全了。

據了解,下一步,全省將加強“問題清單”管理,有針對性地建立整改臺賬,確保環境問題整改不留死角,在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中補齊生態環境短板。

碧水·東風渠

37戶村民搬離水源保護區

7月13日,記者來到龍泉驛區大面街道蒲草村,東風渠正從村口蜿蜒流過,這塊在龍泉驛區境內長33公里,寬35米的流域,是當地100萬人的“大水碗”。就在一個多月前,這裡還有三家企業,關停拆除後,如今已有植被在空地上生機勃勃地生長起來。

今年2月,四川省環保督察組進駐成都後,發現東風渠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右岸有37戶農戶未搬遷,還有個別農戶正在新建房屋,二級保護區內有三家企業,隨即要求“加強龍泉驛區東風渠飲用水源保護,按時搬遷一級保護區內農戶,及時制止一級保護區內新建建築行為,拆除二級保護區內三家企業”。

隨即,一場針對一、二級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整改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從時間表上看,今年4月25日,東風渠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居民已全面搬遷,5月4日,該保護區50米內農房全部拆除,6月9日,三家企業2萬平方米的建築被拆除。

有人住在一級保護區內,對區內的居民用水有沒有影響?“沒有。”龍泉驛區國土局江彬表示,距離村內大約1公里處,就是龍泉驛區的自來水二廠,居民家中的用水是經過自來水廠處理過,並經檢驗達標後才送到千家萬戶的,“但是一級保護區內不能有生活區和工業生産,所以,他們必須要搬。”

今年4月18日,針對村民的房屋、青苗丈量完畢。“工作做通後,村民也很理解。”4月25日,一級保護區內的37戶村民的拆遷賠償款全部發放完畢,村民在此之前搬遷完畢。

“目前,拆遷的村民已安置在洪河城市花園安置小區。”江彬説,為確保飲用水源得到全面保護,眼下大面街道辦增加了每天灑水降塵的次數。對東風渠邊三家企業拆除的土地,將通過復墾恢復生態環境,同時將加大對東風渠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日常巡查和管護,以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藍天·治排污

雙流區關停800家“三無”企業

“關停這些企業後,覺得今年看見的藍天都多些了。”在雙流區九龍湖社區,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李德根大爺告訴記者,位於社區四組的沙發外架廠,是居民們一年來的“心肺之患”,只要廠內機器開動,漫天揚塵中,這一片區的天空都要暗一點。

順著李德根的指引,記者走進已經被關閉的兩家傢具廠,因為機器被搬離,整個廠區空蕩蕩的,在廠房的窗戶玻璃上,還覆蓋著約1釐米厚的粉塵。“這一片以前全是傢具廠,粉塵味嗆人、油漆味刺鼻,居民都不願從廠區旁經過。”

雙流區西航港街道環保科科長盧厚義告訴記者,這家沙發外架廠從2015年12月開始生産,屬於無營業執照、無排污許可、無行業經營許可的“三無”企業,去年4月接到群眾投訴後,社區和環保局多次到府要求其整改,可是工作人員總是以老闆不在家為理由推脫。

“這種企業,有單子就開工,常常在晚上和節假日和我們‘打遊擊’。”盧厚義説,要抓到企業的排污現場不容易,“門口的老大爺,別看70多歲了,一看見我們來了,就按鈴,裏面機器馬上就關了。”

終於,一個深夜,淩晨兩點,環保工作人員翻墻進入廠區拍下粗放的生産現場後,再從大門進入,要求整改。

事實上,這還只是針對“三無”企業整治行動的一個縮影。今年,雙流區委區政府下大力氣整治“三無”企業,據統計,雙流區共有這樣的工業企業2690家,截至目前,已取締、整改、搬遷800家。

針對這些企業,有徹底斷電,對廠房和違法建設實施拆除,也有對完成規範整改企業進行聯合審查,並在此基礎上按照“只減不增”的原則,杜絕新增“三無”工業企業。同時,雙流區還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加強與樂至工業園和雅雙工業園對接,為區內“三無”工業企業梯度轉移創造條件。

目前,雙流區各鎮街道要對轄區內“三無”工業企業實施網格化管理,建立了“網格長”制度,設立網格督察員,加大對“三無”工業企業生産情況巡查,形成長效監管機制。

李德根大爺並不知道企業關停背後的故事,最近每天黃昏,他都會慢悠悠到周圍逛逛,看見人去樓空的廠房,“我真的覺得呼吸都順暢了許多嘛。”

重生·磚瓦街

大邑拆除236張窯口 “磚瓦一條街”將變觀光園

2017年3月30日,隨著挖掘機的轟鳴聲,晉原街道華三村最後一張窯口瞬間拆除。站在屋外的院子裏,陳大爺和一幫老友們豎起大拇指。“這下安逸了,困擾我們多年的臭氣問題終於徹底解決了。”經過為期3個月的整治,曾經困擾周邊居民40年的大邑“磚瓦一條街”及周邊236張磚瓦窯口已經全部拆除。

説起“磚瓦一條街”,陳大爺有吐不完的苦水。“就是這兒的一個大毒瘤,污染環境得很。”陳大爺説,“磚瓦一條街”存在已久,它主要集中在大邑縣晉原街道和王泗鎮,涉及18個村民小組,共有窯口236張,業主116戶,從業人員達4000余人。

從上世紀50年代起,零星的土窯開始修建,隨著時間推移,窯口越來越多,逐漸形成“磚瓦一條街”。土窯增多,廢氣不斷。由於土窯在生産過程中産生廢氣,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還造成了周邊農田、莊稼地被毀、荒廢,嚴重影響周邊群眾的生産生活,取締關閉磚瓦窯成為大勢所趨。

今年初,大邑縣開始向突出環境問題宣戰。拆除“磚瓦一條街”成為大邑縣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的第一仗。

然而,拆除並不容易。“磚瓦一條街”整治工作因涉及的村民小組多,就業群眾多,加之磚瓦窯生産歷史久遠,目前市場行情較好,淘汰關閉工作壓力大。“只能頂住壓力。”大邑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整治“磚瓦一條街”,大邑縣組織晉原街道、環保、公安、國土、經信和市場監管等部門會商,確定了“徹底淘汰、轉型扶持、維護穩定”的工作原則,“堅決淘汰關閉、堅決保衛大邑藍天、堅決啃下這塊硬骨頭,不達目的決不收兵”。

經過近3個月的努力,“磚瓦一條街”及周邊236張磚瓦窯口已全部拆除,估算減少燃煤使用約7000噸/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硫630噸/年、氮氧化物110噸/年。拆除完畢後,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也感覺到了變化:車變少了,晚上變安靜了,臭氣沒了,天變藍了。

磚瓦窯拆除後,以前在此工作的人咋辦?記者了解到,有意在本地繼續就業的,縣人社部門與經開區引導其就近解決。而想去其他地方就業的,大邑敦促瓦窯業主結清工資,絕不拖欠一分錢。同時,大邑還在謀劃,把整治區域的土地整體劃入儲備項目庫,在現行政策框架範圍內重新規劃打造。

規劃已經確定。未來,“磚瓦一條街”將變身為集觀光、體驗、休閒、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農業觀光體驗園,幫助磚瓦窯從業者就地轉業、實現産業升級轉型。得知規劃結果,陳大爺和老友們拍手叫好。“我還沒想過,這‘磚瓦一條街’不僅不再臟亂差,還能變成農業觀光體驗園,簡直是我們的福氣。”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殷航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