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劃體現工業發展新理念
本報記者 陳岩
日前印發的《四川省“十三五”工業發展規劃》有何亮點?四川工業發展有哪些新思路、新舉措?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參與《規劃》起草的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及相關專家。
強調以品質和效益為中心
《規劃》提出,確保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全面提升、産業結構持續優化、融合發展水準不斷提高、綠色發展能力顯著增強。“與以往的工業五年規劃相比,目標設定有了理念上的根本轉變,即從追求發展規模,變為強調工業的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從‘由小做大’變為‘由大做強’,強調以品質和效益為中心。”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變化與我省工業轉型發展的階段性變化相關。
記者注意到,《規劃》從規模、創新、結構、融合、綠色等5個方面,提出了19項二級指標。其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4項綠色發展指標均為約束性指標。此外,體現智慧化、服務化的兩化融合發展總指數、進入兩化融合整合提升與創新突破階段的企業比例、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等指標首次出現在此類規劃中。
《規劃》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與《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無縫對接”。“《規劃》側重如何細化落實《四川行動計劃》提出的目標任務。”該負責人舉例,各産業發展的重點突破方向、目標和任務在《四川行動計劃》中已有明確表述,《規劃》便提出了“提升創新發展能力”等一系列舉措。
為參與全球競爭打下基礎
《規劃》目錄一改“基礎條件、總體目標、重點任務、重點工作”的傳統框架,而是分為“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塑造産業發展新格局、提升創新發展能力”等部分。
該負責人表示,這代表了規劃本身的變革,在對標全球産業新變革、科技新革命和準確定位自身發展階段的基礎上,從對具體工作進行規劃,到對整個工業進行系統性、長期性的規劃。比如《規劃》中對構建現代工業體系賦予新內容,包括壯大提升傳統優勢産業,突破發展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等要求,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和石墨烯、智慧裝備等新興産業首次在四川工業體系中系統提出。
“《規劃》順應了全球製造業變革的大勢,系統性地推進我省優勢産業發展,打通産業鏈,提升全要素生産率,為積極參與全球競爭打下基礎。”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鄧翔説。
為推進這一現代工業體系發展,《規劃》明確“萬千百億工程”:三大萬億元支柱産業培育工程包括電子資訊産業、食品飲料産業和裝備製造産業;千億元新興産業壯大工程明確,到2020年,著力將資訊安全、大數據等産業培育成為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新興産業、高端成長型産業;百億元大企業培育計劃則明確,到2020年,力爭培育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大企業大集團100戶,其中超百億元的製造企業50戶。
從工業發展角度劃分區域
《規劃》在空間佈局方面提出塑造産業發展新格局,即分類支援先進製造業引領區、轉型升級重點區和新興增長培育區三大區域工業發展。
以往的工業規劃,在空間佈局上主要遵循全省地理區域劃分。而這次《規劃》從工業基礎條件和工業化演進的內在邏輯出發,以不同的工業發展水準重新劃分了三個區域。比如,同屬於成都平原經濟區的成都、德陽、綿陽、樂山、眉山、資陽、遂寧、雅安8個市,前3個被劃入先進製造業引領區,樂山被劃入轉型升級重點區,眉山、資陽、遂寧、雅安則被劃入新興增長培育區。
“從工業發展的角度劃分區域,一方面有助於政府部門精準施策,根據不同的工業發展水準制定更有效的推進政策;另一方面,有助於區域間的協同發展,引領區要更好發揮帶動作用,培育區則發揮好産業轉移承接的作用。”該負責人表示。
原標題:從“由小做大”到“由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