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起5萬個婦女、兒童之家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17-06-18 09:37:15 編輯:李詩溶 點擊:
  各級婦聯成為婦女群眾想得到找得到靠得住的“娘家”

  □本報記者 李丹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只是花期不同……”6月17日,達州市達川區三里坪街道曹家梁社區婦聯的“心理聊吧·關愛之家”社區心理諮詢室裏,省婦聯“幸福使者·母親課堂”公益講師余浩傑正在給社區的爸爸媽媽們開展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心理聊吧”同時也是曹家梁社區的婦女、兒童之家,巾幗維權驛站,家庭暴力投訴點等,凡是涉及社區婦女兒童的相關事宜,均可以在這裡尋求到幫助。

  曹家梁社區婦女、兒童之家是全省婦聯加強基層建設的一個縮影。在堅持改革創新過程中,省婦聯著力解決基層沒錢辦事、沒人幹事、沒陣地做事、活動少的問題,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已有802個鄉鎮街道完成婦聯區域化建設;全省87.43%的村(社區)實現婦代會改建婦聯(以下簡稱“會改聯”)。各級婦聯成為廣大婦女群眾想得到、找得到、靠得住的“娘家”,更好地發揮了黨和政府聯繫婦女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會改聯”

  激活基層婦聯組織“神經末梢”


  作為人口大省,我省女性有4400萬人,專職婦聯幹部53758人,基層婦聯組織57400個。長期以來,基層工作力量薄弱是制約婦聯發展的一大問題,在一些村甚至沒有專職婦女主任。

  2016年,我省啟動“會改聯”工作,以及打破行政壁壘的鄉鎮(街道)婦聯組織區域化建設改革,將一批來自各領域、各單位的優秀婦女以兼職或挂職形式充實到婦女工作隊伍中,激活基層婦聯組織的“神經末梢”。

  通過改革創新,鄉鎮婦聯編制沒有增加,隊伍卻變得“兵強馬壯”,把“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變成“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截至今年3月,我省共3.8萬餘個村(社區)完成改建工作,451個鄉鎮進行了區域化建設改革,鄉鎮婦聯執委新增近7000人,村(社區)婦聯執委新增14萬餘人。

  在配強基層力量的同時,各地因地制宜整合資源,破解場所、經費等發展瓶頸。一方面,利用現有黨群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資源,通過新建、改建、擴建、共建,在鄉鎮、村(社區)建立以“婦女之家”“兒童之家”為主要抓手的活動陣地,目前,全省共建立村(社區)“婦女之家”“兒童之家”5萬餘個。

  另一方面,落實村婦聯主席工作待遇和婦聯組織活動經費。我省規定,省市縣三級財政按女性每人平均每年不少於1元的標準撥付婦聯經費,村(社區)婦聯主席工資待遇全部解決。“從今年起,渠縣以每人每年3元的標準撥付婦聯財政經費,村(社區)婦聯主席每人每月工資不低於300元,使基層婦聯有人幹事、有錢辦事。”達州市渠縣縣委書記茍小莉説。

  “網上婦聯”

  廣泛聯繫“小夥伴”


  “來,掃一下,我拉你進群。”眼下,我省各級婦聯組織建起家政服務、種養、手工編織、兒童早教、婦女創業、志願服務、女性電商等上萬個網群,自主“入網”後,婦女群眾只需動動手指,就能找到相關專家、婦聯幹部以及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獲得法律政策諮詢、成才成長輔導、權益問題訴求、創業就業幫扶、婚姻關係調適、家庭教育指導。

  “我省有3260萬網民,其中一半是女性,網路成為聯繫群眾的重要渠道。”省婦聯負責人説,“網上婦聯”這一新工作模式,搭建起與群眾交流、為群眾服務的新平臺。通過網路問計問策、大數據分析等新手段,把握婦女群眾所思所想所需,有針對性地推出網路産品,提高了婦聯組織的認可度、歸屬感、響應力。

  女大學生群體曾是婦聯開展聯繫工作的難點。去年,省婦聯通過網路在省內109所高校開展女大學生思想問卷調查,並徵集實施了“春蕾綻放——女大學生思想引領”項目,超過70%的高校和1000多個高校社團參與,其中的職業規劃、社會實踐等網路話題點擊率達2400余萬次,發佈各類活動宣傳資訊上萬條。

  針對女性創業項目小而精的特點,從去年起,成都市婦聯打造了“巾幗雲創”創新創業服務品牌,從線上跟蹤服務到線下,目前已聚集500余個創業項目、300余名創業導師。在“巾幗雲創”平臺上,有創業項目的女性創業者可以自主發佈項目;想創業卻無項目的女性則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地點、合作方式、投資金額等條件,發佈資訊尋找項目。“在創業過程中,背靠‘娘家人’,覺得更安心、更有勇氣。”成都VGIRL創投孵化器創始人劉秭奇説。

  “婦聯的‘小夥伴’越來越多,意味著婦聯組織真正走入多類型婦女群眾的心中。”省婦聯相關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