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本網獨家>

奮進之筆 教育強國② | 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

2024-09-03 10:01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吹響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號角。教育系統勇毅奮進、上下求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不斷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提供動力。金秋9月,全國教育大會召開前夕,中國網推出重磅策劃《奮進之筆 教育強國》系列報道,多角度、立體化解讀“教育強國”。

中國網9月3日訊(記者 劉佳)希望學校廣大師生始終胸懷“國之大者”,接續砥礪奮鬥,練就過硬本領,勇攀科學高峰,為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2023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武漢大學參加中國南北極科學考察隊師生代表的回信中,再提“國之大者”。“國之大者”,是建設教育強國當屬要義。建立健全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模式,優化完善高校專業學科配置,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增加高校服務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適配度”……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要發揮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

高等教育具備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體量與格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專章闡述並一體部署,明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此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提出,“構建支援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為建設教育強國發力,高等教育是科技創新的主陣地,是人才培養的“生力軍”。

謀定而後動,我國高等教育已基本具備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體量與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現代化發展水準。截至目前,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準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此前,教育部官方資料顯示,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其中,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60%,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此外,我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達到2.5億。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在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方面,我國已居世界第二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創新主體和人才的活力進一步釋放,我國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積極發揮策源地作用 高校扛起“攻堅”大旗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高等教育的高品質發展,就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最大底氣。面對新的國家戰略需求,高校積極挺膺擔當、勇毅前行,通過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有效提高原始創新和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能力,進而實現以教育改革新成效賦能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時代使命。

牽頭研發的全球首座模組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正式投入商業運作,全球首顆新款憶阻器存算一體晶片成功研製,牽頭研製的全球首條1.2T超高速下一代網際網路主幹通路開通。牽頭建設高端裝備界面科學與技術等14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建立擁有完整智慧財産權的人工智慧大模型技術鏈條,自主研發的ChatGLM模型已為70多個國家的1000余個學術研究機構和我國100多家企事業單位提供服務。高校充分發揮基礎研究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幟,一年來,清華大學在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進程中主動請纓,不斷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産出更多“與國家發展需要絲絲相扣”的創新成果。

思想指明方向,各高校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動態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學科設置,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提升教育對高品質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在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積體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等國家科技前沿戰略領域,開展引領性、前瞻性的重大項目預研,集中力量培育顛覆性技術,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問題和“卡脖子”技術問題。數據顯示,在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高校牽頭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分別佔總數的75.5%、75.6%、56.5%。

建設教育強國目標確立一年以來,強基計劃、“基礎學科系列101計劃”、卓越工程師産教融合培養計劃等一系列計劃,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模式;一批重大科研項目立項攻關,數個前沿科學中心、若干區域技術轉移中心成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推進,有力支撐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不斷拓寬教育工作視野格局……增強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教育強國奮進之筆不輟,高等教育前行步履不停。

編審:張艷玲 王月博

【奮進之筆 教育強國·往期回顧】

奮進之筆 教育強國① | 基礎教育擴優提質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責任編輯:劉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