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通了——大漠深處的夜景被襯托得分外璀璨迷人。機器可以運作了,燈亮了,大家終於不用摸著黑幹活了,工地上混凝土攪拌機那不絕於耳的隆隆轟鳴聲,讓人無限振奮和喜悅。

路通了——沙丘被攤平了,一遍一遍,種上了防風植被。1999年,在共和國五十週年大慶的禮炮聲中,在庫布其沙漠的土地上,一條全長115公里、縱貫大漠腹地的“穿沙公路”,在億利人艱苦卓絕的努力下,在全旗13萬人民的支援下,歷時三年,終於建成通車。

億利人終於在飛鳥難越的死亡之海中,打通了從杭錦旗旗政府所在地錫尼鎮到烏拉山鐵路的黃金通道,也打通了杭錦旗人民走向外界的致富之道。

這一條路,打開了鄂爾多斯經濟發展的脈絡。“路通財通”,是這群先行者心中最樸實的信念,精闢地體現了億利人遠大的發展眼光和敏銳的市場經濟意識,也承載著億利人的創新和實幹精神。一條條“晴通雨阻”的泥濘小道,變成了“風雨無限”的康莊大道。“解放思想,艱苦奮鬥,不屈不撓,敢為人先”的穿沙精神,激勵著全體億利人在沙漠裏忘我地打拼。

這一條路,就像一條泛海的龍,激起萬丈高潮,升騰起一片希望。正是這條路,讓杭錦旗的發展有了無數種可能;世代生活在大漠中的人們終於探出頭,邁開步,觸摸到外面的精彩世界;也是這條路,圓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夢,也圓了王文彪從小就有的夢。

如今,當我們再次把目光投向沙漠中的這條穿沙公路,依舊可以這樣解讀:

“這一條路,是中國第一條穿越大漠死亡之海的人流、物流、資訊流的大通道,是杭錦旗政府和億利集團為杭錦旗人民打通的一條脫貧之路。”

回想起那時候的雄心與膽略,王文彪説:“在沙漠裏修路是一件極具風險和挑戰的事情,因為在這樣一個沙漠腹地,從未有人做過這樣的事。當時沒有技術支撐,沒有可靠的地質資料,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援,完全靠的是勇氣和膽略。這是我這一輩子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我就出生在庫布其沙漠,我的童年曾經過著與他們一樣的生活,我也深受其害,深知其苦,但我也深深地愛著這片沙漠和土地。”

一段偉大的旅程,正是從一條路開始。

這條帶著濃烈奇跡色彩的穿沙公路的建成,打通了杭錦旗梁外與沿河的世代阻隔,將109國道和110國道連通,改善了沿線貧困人口的生活、生産條件,打通了農畜産品外銷的大通道,加快了他們脫貧致富的步伐;這條穿沙公路的開通,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帶動了杭錦旗一、二、三産業的發展,促進了旅遊資源的開發;這條穿沙公路的開通,不僅是億利資源集團回饋家鄉父老的一個通道,更是連接鄂爾多斯市與巴彥淖爾市和包頭市的一條重要交通樞紐,它不僅給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具有無法估量的社會效益。

這一條穿沙而過的蜿蜒之路,既是億利人自我營救與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成為億利扶貧之路上的第一塊里程碑。

億利人的無私奉獻,不但得到了廣大農牧民的積極響應和支援,還讓這些祖祖輩輩生活在貧窮中的人們看到了希望。公路即將建成通車的一天,王文彪驅車在穿沙公路考察。聽説是修路的老總過來了,一位蒙古族老大娘領著自己的兩個孫子跑到王文彪身邊,老人家眼裏滿是淚水,緊緊攥著王文彪的雙手,激動地對她的兩個孫子説:“來,過來給這位修路的叔叔跪下,磕個頭,要不是這位叔叔,你們可能一輩子也走不出這個沙漠。”

王文彪説,這是他做企業多少年來最想掉眼淚的時候。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