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5年山東1588處文物點消失 重大文物違法案時有發生

稿源時間:2016-09-21 08:49:13  文章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gaojing
【摘要】5年山東1588處文物點消失 重大文物違法案時有發生---9月20日,記者從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獲悉,“十二五”期間,我省共有1588處文物點消失,各級政府文物保護主體責任有待進一步落實。被破壞的不僅僅是五福巷,2015年青島市湛山炮臺舊址遭破壞、2012年濟南市原英國領事館被拆除,類似重大文物違法案件在我省時有發生。

  9月20日,記者從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獲悉,“十二五”期間,山東省共有1588處文物點消失,各級政府文物保護主體責任有待進一步落實。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貴歷史文化資源,是一個地方的“金色名片”。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山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物資源豐富,是全國文物大省。截至2015年底,山東省共普查登錄各類不可移動文物5萬餘處,可移動文物510余萬件,不可移動和可移動文物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為推動文物法和山東文物保護條例(以下簡稱“一法一條例”)的有效貫徹實施,增強全社會的文化保護法治意識,8月底,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先後赴濟寧、棗莊、泰安、臨沂等地檢查,並委託淄博、煙臺、聊城、菏澤4市人大常委會自查。檢查結果發現,全省各級政府對文物保護工作高度重視,圍繞“一法一條例”的貫徹實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當前山東省文物保護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

  檢查中發現,山東省個別地方沒有正確處理好經濟建設、城鄉發展與文物保護間的關係,甚至把保護文物視為經濟發展的負擔和阻礙,或者“重物輕文”,把文物視為創收牟利的工具,以致毀壞文物事件時有發生。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省共有1588處文物點消失。

   今年3月24日,在國家文物局2015年度文物行政執法與安全監管工作情況通報會議上,“即墨古城片區改造項目”被點名批評。 國家文物局督查司司長劉銘威表示,該項目“擅自拆除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山街五福巷和多處普查登記文物,新建大量倣古建築,損失難以挽回”。五福巷是即墨老城內一條巷子,改造前巷子內的建築具有典型的清末民居風格,青石磚木結構,硬山頂,頂覆灰色小瓦,屋檐和山墻的瓦當上有些簡單的雕刻。如今這些舊建築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倣古四合院。

   被破壞的不僅僅是五福巷,2015年青島市湛山炮臺舊址遭破壞、2012年濟南市原英國領事館被拆除,類似重大文物違法案件在山東省時有發生。 檢查組發現,全省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協調機制還不夠完善,目前仍然有3個市、95個縣(市、區)沒有按照“一法一條例”的要求成立文物議事協調機構。有些市建設工程的文物保護前置審批制度沒有完全落實到位,致使文物違法特別是法人違法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地方在城鄉建設中擅自拆除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及其他文物古跡,破壞文物環境和歷史風貌,刻意規避考古調查勘探而進行施工,造成一些文物損毀消失,個別地方以文物利用為名搞開發經營,拆真建假、拆舊建新。還有的地方對文物存在過度利用的現象,將文物古跡與其他景點同等對待,沒有對遊客承載量等作出限制,對文物安全造成隱患。

  政府履行管理和監督責任是否到位,是文物保護能否到位的關鍵。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建議,各級政府要按照“一法一條例”的要求和國務院有關規定,把文物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將文物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健全責任評估制度,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做到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城鄉建設統籌協調發展。應高度重視城市改造和新農村建設總的文物保護工作,加強歷史文化名城、村鎮、街區和傳統村落整體格局和歷史風貌的保護,防止拆真建假、拆舊建新等建設性破壞行為。同時,各級政府要理順文物行政執法體制,進一步完善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保持對文物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