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脫貧攻堅:沂蒙老區綠水青山變身"金山銀山"

稿源時間:2016-09-18 08:36:36  文章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zhanghonghong
【摘要】脫貧攻堅:沂蒙老區綠水青山變身 "金山銀山 "---在實踐中,臨沂主要採取直接就業、共建共用、龍頭帶動、騰籠換鳥、整體開發等多種“全域旅遊扶貧”模式。預計2016年,貧困群眾依託“全域旅遊扶貧”每人平均增收將達到3000元以上,真正實現將綠水青山逐步變為金山銀山。

  新華社濟南9月18日電(記者潘林青)金秋時節,天高雲淡,八百里沂蒙風景如畫。貧困戶張在俊站在蒙山腳下,看著秀美的風光喜上眉梢。今年,這片綠水青山不僅能讓他“大飽眼福”,還成了能讓他“鼓起荷包”的金山銀山。

  沂蒙老區臨沂的貧困人口占山東六分之一,是當前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張在俊是臨沂市沂水縣院東頭鎮建檔立卡14662名貧困人口之一。他所在的桃棵子村,雖然風光秀美,但之前由於地處偏僻、基礎設施落後,一直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2015年,桃棵子村開始發展“全域旅遊扶貧”,張在俊抓住機會辦起了農家樂。一年多來,已收入七八萬元,不僅自己脫貧,還雇傭另外3名貧困戶在農家樂打工,帶動他們脫貧。

  張在俊告訴記者,以前想發展農家樂,主要有兩個困難:一是進村公路路況差,遊客根本進不來;二是太窮,沒有啟動資金。“現在好了,通過‘全域旅遊扶貧’項目,整個村都成了一個功能完善的大景區,政府還給了我五六萬元的扶持資金,農家樂一下子就開起來了,一年能接待上千名遊客。”

  不僅是張在俊,近年來臨沂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從“全域旅遊扶貧”中獲益。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300多名村民常年從事群眾演員、劇組用工、景區建設等工作,每天每人平均收入超過120元。另外,通過發展玩具和草柳編旅遊紀念品等加工項目,這個基地還解決了周邊1000多名婦女、老年人就業問題,年每人平均增收1萬餘元。

  相對於目前盛行的“景點旅遊”,“全域旅遊”是一種全新模式。在“景點旅遊”模式下,封閉的景點景區往往與外部環境割裂甚至衝突;而“全域旅遊”將一個區域整體作為功能完整的旅遊目的地來建設、運作,實現景點景區內外一體化,做到“人人是旅遊形象,處處是旅遊環境”。

  “臨沂選擇全域旅遊扶貧的路子,經過了細緻的論證和調研。”臨沂市市長張術平説,和其他革命老區一樣,臨沂貧困村貧困的原因往往是地處偏僻、“舟車不通”。但越是這樣的地方,往往越有原生態的人文自然風貌,古民居古民俗保存越好,“鄉愁”越濃,越能成為旅遊的賣點,傳統發展“劣勢”成為扶貧攻堅“優勢”。

  臨沂市旅遊局局長支富增也認為,在過去景點旅遊發展階段,臨沂因缺乏像泰山、“三孔”、黃金海岸那樣的大資源,難以成為全國旅遊目的地城市。而在全域旅遊發展階段,臨沂豐富的生態資源、鮮明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使臨沂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創建成為全國的旅遊目的地城市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旅遊目的地城市。

  在實踐中,臨沂主要採取直接就業、共建共用、龍頭帶動、騰籠換鳥、整體開發等多種“全域旅遊扶貧”模式。貧困戶有勞動能力,可以採取直接就業模式,通過打工收入實現脫貧;貧困戶沒有勞動能力,可以採取共建共用模式,將房屋、土地、果園等資源入股,實現分紅收益。

  “吃、住、行、遊、購、娛,不管貧困人口參與全域旅遊哪個環節,都能實現脫貧。”張術平説,2015年,臨沂市鄉村旅遊接待遊客262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16億元,帶動貧困群眾每人平均增收1600元。預計2016年,貧困群眾依託“全域旅遊扶貧”每人平均增收將達到3000元以上,真正實現將綠水青山逐步變為金山銀山。(完)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