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全球部署大調整的動因及其戰略影響

    繼去年4月美軍宣佈成立專門負責美國本土防禦的“北方總部”對各大戰區的責任區進行重新劃分後,美軍又根據伊拉克戰敗後的新的安全形勢,決定對其全球部署態勢進行大規模的調整。那麼,美軍為什麼要在此時進行調整?調整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調整將帶來什麼樣的戰略後果?

    調整的動因

    第一,適應新的國際安全形勢的要求。“911”事件使美軍方認識到,一些地區性力量正在一些關鍵地區發展足以威脅美國重大利益的實力。特別是在亞洲地區,將出現大規模地區軍事競爭的趨勢。美國的威脅將主要來自一個不穩定的弧形地帶??從加勒比海沿岸、非洲、高加索、中亞、中東、南亞和朝鮮。這些地區的一些國家擁有龐大軍事機器,已經擁有或正想辦法研製或採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美軍目前的部署還保持著冷戰時期“以歐洲為重心”的特點,在應付上述地區某些地區發生的突發事件上顯得力不從心,已經不能滿足未來的作戰要求。

    第二,新時期國家軍事戰略的要求。美國防部2001年9月出臺的《四年防務審查》明確指出,根據已經發生變化的國際安全形勢對美軍的全球部署態勢進行調整,並提出了調整的主要構想。即:建立一套依託系統,使美軍各重要地區的美軍具有更強的機動能力,並注重在西歐和東北亞以外獲得軍事基地的可能性;臨時租用其他國家的訓練設施,使美軍能夠在缺乏永久性靶場和基地的情況下仍能進行足夠的訓練和演習;根據新的地區威懾要求調整部隊的裝備部署;為美軍在全球機動提供足夠的支援。

    第三,美軍部隊的轉型,軍事技術的進步,提高了美軍海外部署的機動能力。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後期以來,美各軍兵種加大了以提高部隊快速反應能力和持續作戰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轉型力度,並研製出了一批投送更快捷、殺傷力更強的武器裝備。空軍方面組建了10支可在48小時部署到全球各地並投入戰鬥的航空航太遠征部隊;陸軍方面組建了可在接到命令96小時之內部署到戰區的中型旅。根據,美陸軍的計劃,未來的陸軍將具備在120小時內向世界任何地方派遣一個師,在30天內派遣5個師的能力。雖然這些部隊模式還在試驗之中,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幾次局部戰爭已經證明它足以滿足未來作戰的要求。另外,美軍還研製了一些便於快速部署的武器裝備。在海軍方面,美軍研製出了吃水淺、航速快的雙體船,可以裝載5000名士兵所需要的裝備在48小時內行進2000海裏。空軍方面,大量採購了幾乎能夠運送所有三軍裝備的,能在簡易機場起降的C-17運輸機。陸軍還在機動性更強、殺傷力更大的“未來作戰系統”,預計將在2010年前後形成戰鬥力。這些軍事變革的成果提高了美軍的快速機動能力,為調整美軍在全球的部署態勢掃清了技術障礙。

    第四,部分海外基地駐在國民眾要求撤軍的呼聲高漲。近幾年來,美國在南韓、日本等國基地上的駐軍與當地民眾發生多起磨擦。美軍一些士兵作風紀律差,強姦、酗酒、打架、殺人等事件常有發生,而美軍處理相對寬鬆,引起當地居民的強烈反感。同時,美軍訓練對當地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南韓、日本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民眾示威遊行,要求美軍撤出。另外,一些國家民眾認為外國軍隊的駐紮是殖民主義時代的象徵,隨著民族主義的抬頭,一些國家的民眾對政府施加壓力,不允許美國基地存在。這些地區的現實情況對美軍在這裡駐紮造成了不利影響。

     調整的基本情況

    太平洋地區:尋求新的軍事存在基地,組建東北亞司令部。

    據美5月份以來的美國各類報紙透露,駐太平洋地區的美軍將進行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調整。第一,從今年10月開始將分期分批把駐紮在非軍事區的美軍撤到南韓南部地區;第二,將派駐在日本沖繩的2萬名海軍陸戰隊士兵的大部分調往在澳大利亞建立的新基地;第三,增加派駐新加坡有馬來西亞的美軍,並尋求與相關國家達成協定,允許美海軍進駐越南海域,並向菲律賓派駐地面部隊;第四,擬設立“東北亞司令部”。南韓媒體日前透露,美國政府正計劃從目前的太平洋司令部內分離出一個獨立的“東北亞司令部”,以應對可能發生在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及附近地區的軍事衝突。

    另外,美軍在近幾年還加強了在關島地區的軍事力量。首先,在安德森空軍基地儲備了63枚AGM-86C型空射巡航導彈;其次,在關島組建了第15潛艇中隊,從而增加了應付西太地區衝突的海空軍實力。

    中東地區:借戰爭之機留駐。借戰爭之機大肆擴張海外駐軍是美國的一貫作法。伊拉克戰爭還沒有結束,美軍就宣佈要在伊拉克建立4個軍事基地,至今仍有10多萬人的部隊駐紮在伊拉克,並將長期保持相當規模的駐軍。另外,美軍在該地區的沙烏地阿拉伯、阿曼、科威特、幾布提等國還保留著大大小小十幾個軍事基地。

    歐洲地區:向東亞轉移。早在今年2月初,美國代表在北約安全會議上透露,華盛頓正在考慮改變美軍派駐歐洲地區的軍事部署戰略,將冷戰時代派遣大批軍隊駐守各基地的“衛戍”制度,轉變為輕武器、高機動的性質。伊拉克戰爭結束不久,駐歐美軍司令瓊斯再次明確談到,五角大樓正在醞釀削減歐洲駐軍和軍事基地數量,可能關閉或者縮小在德國的軍事基地,同時在東歐國家,如匈牙利、羅馬尼亞、波蘭和保加利亞等國建立一批新的軍事基地、港口、機場和訓練基地。根據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設想,現駐紮在德國的美軍第一步兵師和美軍第一裝甲師將可能不再留在德國,其空缺將改由人數較少的、兩個輕裝旅替換。今後,美軍將可能不再在西歐部署重型坦克師,取而代之的是裝備有輕型裝甲武裝的高速機動部隊和空降兵。駐德美軍的總數將從目前的7萬人減至最多不過一萬人。

    中亞地區:借反恐怖之名大極力擴張。中亞地區是連接亞歐的戰略走廊,又是潛在能源基地,也是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的主戰場。“911”事件後,美軍在戰敗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借機在這一地區的不少國家佔據了許多基地。美國在烏茲別克的汗阿巴德空軍基地、吉爾吉斯斯坦的馬納斯、塔吉克的杜尚別和庫利亞布,都取得了軍事落腳點。另外,美軍目前還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都還有大量駐軍。美國在這二國的駐軍是否撤走以及什麼時候撤走還是未知數。

    幾點看法:

    第一,形成了對美國擔心的二個大國的包圍態勢。遏制潛在對手一直是美國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軍事部署又是遏制潛在對手向外擴張的重要手段。對俄羅斯來説,繼北約東擴到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後,美軍又在中東歐的匈牙利、羅馬尼亞、波蘭和保加利亞,以及中亞的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和巴斯坦坦駐軍後,在歐洲的戰略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特別是控制著宗谷、津輕和對馬3個重要海峽的東北亞司令部成立後,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俄羅斯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對中國來説,美軍已在太平洋地區的日本、南韓、關島及菲律賓等地形成了基地網路,限制著中國軍隊在自己“大門口”的影響力。如果美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駐軍長期駐紮下來,又將在中國的“背後”坦上一顆“定時炸彈”,必將惡化我民族統一的安全環境,助長民族分裂勢力的氣焰。

    第二,美軍全球戰略靈活性增大。在美軍撤出的地區,駐在國將擔負更大的安全責任,從而減少了美軍面臨的戰備壓力,增加了訓練時間。如駐紮在南韓的美陸軍部隊是美韓互相保護條約規定的承擔保護南韓義務的部隊,只能在韓軍採取軍事行動。特別是駐紮在漢城和非軍事區之間的第二步兵師必須時刻準備著保衛南韓,戰備壓力極大,也不能在其他地方發生衝突時提供支援。美軍調往南部地區由韓軍接管非軍事區的防務後,美軍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軍事訓練。同時,調整部署但並不放棄這些地區的基地使用權,美軍還可以在必要時進駐這裡。另外,調整後,美軍將在部分地區派駐少量部隊,對基地進行維護。一旦戰爭爆發,這些前沿基地可用作向其他地區進攻的跳板。另外,新的部署到位後,美軍力量在全球的覆蓋範圍將擴大到大多數潛在衝突地區。一旦戰爭爆發,美軍可以立即從周邊地區抽調大量部隊,迅速形成戰鬥力。(聞新芳)

    半島晨報 2003年06月17日


美國整合軍事部署 “亞洲新月”重新包圍中國
美國重新調整軍力部署 快速反應部隊覆蓋全球
美軍重新部署逼近俄國門 俄羅斯“強軍”以應對
美國調整全球軍事部署
美陸軍調整部署 強調先發制人摒棄集團作戰方式
美軍基地進行大規模重組 美印合造"亞洲版北約"
美陸軍“做大手術” “弧形軍事基地圈”浮出
美軍海外駐兵重心東移 俄報稱逼近俄羅斯家門口
亞太10萬美軍找“新家”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