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大搞海上聯合演習 美國航母南海擺譜

陳少波

    8月20日早上,美國“星座”號航空母艦和6艘其他軍艦,載著6500名美國海軍官兵,駛入香港水域。除一艘小型護衛艦停靠在尖沙咀碼頭之外,其他軍艦都停泊在青衣島附近。“星座”號航母戰鬥群抵港引起香港乃至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不僅因為它是今年4月中美撞機事件後訪港的最大規模的美國艦隊,更重要的是,8月17日它與“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在南海水域舉行了一次“罕有”的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

    美軍反覆強調“巧遇”

    用海外的評論來説,“星座”號和“卡爾文森”號兩大航母戰鬥群這次演習選擇了一個敏感的地點———南海,又選擇了一個敏感的時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東南沿海舉行軍事演習。兩大航母戰鬥群合在一起,共有10多艘戰艦、潛艇,130多架艦載戰機和1.5萬多名官兵,形成一支十分先進和強大的軍事力量,“耀武”之意不言自明。但美軍在事後反覆強調,這次演習純屬“巧合”。

    演習當天,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立即指出,這次是“會師演習”(即兩支艦隊利用會合時機進行演練),屬於“預先排定的例行性演練”,絕非“展示武力”,或是在中國進行軍事演習的時刻“表示對台灣的支援”。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官員補充説,所謂“展示對台灣的支援”或“向中國展示武力”的報道,都是“不正確、沒有事實基礎的”。

    8月20日,美軍第七艦隊再次聲明,此次演習絕對不是針對中國的。當天抵港的“星座”號指揮官埃特尼爾海軍少將則向傳媒重申了“巧合論”。他解釋説,兩艘航母選擇在南海演習,純粹是偶然。如果“星座”號早一兩天到,也許它們會在西太平洋相逢;如果“星座”號晚三四天與“卡爾文森”號相逢,演習的地點可能是在印度洋。

    一向視美國航母為“救命稻草”的台灣軍方也少有地保持低調。一些台灣海軍將領甚至指出,台灣不應過度宣揚這次演習,避免造成錯誤的印象。因為美軍若要“力挺”台灣,應出動停泊在日本橫須賀軍港的“小鷹”號航母,只有它才是美軍常駐東亞的航母戰鬥群的核心。至於“星座”號和“卡爾文森”號,都是美軍派到波斯灣的,無關臺海局勢。

    演習對付反艦導彈

    那麼,兩支航母戰鬥群是怎樣跑到一起,又是怎樣搞演習的呢?美軍官方披露了部分內幕。

    “星座”號航母戰鬥群完成為期半年的海外防務,在8月15日離開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準備經夏威夷返回美國聖迭戈海軍基地進行休整。與它換防的“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則在最近離開華盛頓州佈雷默頓母港。8月17日,兩個航母戰鬥群“恰巧”在南海國際水域碰面,於是就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以“星座”號航母為中心,舉行了為期一天的“會師演習”。

    美軍此次“會師演習”的核心內容是對付低空來襲的反艦導彈,尤其是俄羅斯製造的、專門用於攻擊航母的“日炙”反艦導彈。在演習中,兩艘航母上的艦載預警機首先升空,搜尋“來襲”的反艦導彈。根據它們的警示,艦載F—14戰鬥機、F/A—18戰鬥攻擊機和EA—6B電子戰機以及航母上的艦載“海麻雀”導彈,一起演練如何擊落“來襲”反艦導彈。

    作為美國航空兵的主力電子戰機,8架EA—6B在這次演習中格外引人注目。它主要執行電子干擾或破壞敵方追蹤雷達的任務,是為美軍地面攻擊提供電子戰支援的惟一機型,曾參加美國對伊拉克的電子干擾戰。1996年,解放軍在臺海試射導彈時,4架EA—6B電子戰機從“小鷹”號航母上起飛,企圖獲取解放軍導彈火控雷達的數據,但被解放軍及時識破。

    想傳遞什麼信號

    美軍發言人言辭躲躲閃閃,但大多數國際問題觀察家、軍事分析家和海外媒體還是把這次“會師演習”與臺海局勢聯繫在一起。

    英國防務分析家畢佛對美軍的“巧合論”嗤之以鼻。他説:“台灣海峽附近沒有任何‘巧合’。美國策劃這次演習時,已經知道解放軍要進行演習。此舉是在告訴解放軍,台灣前途與美國息息相關。”

    香港有影響的英文報紙《南華早報》也指出,雖然美國軍方極力降低此次演習的意義,但分析家都認為,“美軍顯然是針對台灣問題釋放出非常明確的資訊”。香港軍事評論家馬鼎盛指出,美軍這次“會師演習”至少有三層含意:第一,演練在南海集結強大兵力;第二,在近中國領海、中國經濟專屬海域中活動,試探中國政府的反應;第三,偵察、監視解放軍的軍事演習。

    演習的次日,身處香港的美國國會議員瓜裏尼公開為美軍的這次演習叫好。他指出,這是美國向中國傳遞的一個“明顯信號”,表明“美國關注臺海形勢,不會置台灣于不顧,令中國有所顧忌”。他認為,此舉“符合布希政府的外交政策”。

    國際輿論指出,每當兩岸關係有什麼風吹草動,好事的美國航母一定會現身臺海。1996年台灣舉行“總統”大選時,解放軍在台灣海峽試射導彈,美國即派遣兩艘航空母艦前往台灣附近海域巡弋。1999年7月,李登輝炮製出“兩國論”,令兩岸關係陷入高度緊張,美國又在南海進行兩個航母戰鬥群的聯合演習。

    拒絕美偵察機訪港

    回歸祖國之後的香港,仍然是美國軍艦在亞太地區的一個重要補給站,香港也因此成為中美關係的晴雨錶。“星座”號航母戰鬥群得到中國政府的批准,可進入香港水域,曾被國際輿論視為中美關係轉晴的標誌之一。但國際輿論也指出,美國航母訪問香港前在南海舉行罕見的演習,炫耀武力之意否認不了,這再次證明中美關係是複雜的。

    就在“星座”號航母抵港的前一天,香港傳媒證實,美軍一架P—3C“獵戶座”反潛偵察機被拒絕到香港進行“訓練”。

    P—3C“獵戶座”反潛偵察機是美國反潛艇偵察機中的王牌,滯留在空中的時間可達12小時,號稱“最可怕的潛艇殺手”。軍事評論家指出,在美國今年對臺軍售清單中,它是真正具有高度戰術價值的武器。更重要的是,P—3C反潛偵察機還是偵察中國領海的主力偵察機。它行動詭秘,直接由美國空軍總部指揮。4月1日在南海上空撞毀中國戰機的EP—3E偵察機,其實是P—3C反潛偵察機的衍生機型。

    就是這樣一架反潛偵察機,竟也向中國政府提出申請,要在8月15日和16日到香港進行“例行訓練”。8月14日,中國政府通知美方,拒絕了這一申請。8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孫玉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對外國軍機、軍艦訪問香港的申請,中國都是在考慮申請的具體要求及其他相關因素後逐案審批的。

    香港的時事和軍事評論員在分析這一事件時指出,香港回歸祖國後,美國負責監視外國軍隊電子和通訊信號的偵察機如EP—3E偵察機已不再來港,只有一些不執行監聽任務的飛機在訓練時或進行搜救演習時,還從日本的基地飛到香港降落。拒絕P—3C來港,表明中國不想在自己的領土上再看到美國的電子偵察機。

    

    《環球時報》 (2001年08月24日第一版)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