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姑娘認了“中國爸爸”(圖)

    


冀朝鑄和甘維珍合影。

    近日,一個名為“走向和平與合作之旅”的展覽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這次展覽以紀念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30週年,回顧中美關係發展歷程為中心內容,由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和美國尼克松圖書館故居基金會合作舉辦,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中心承辦,美國讀者文摘基金會獨家贊助。在11月20日的展覽開幕式上,江澤民主席發表了電視錄影講話:“中美都是偉大的國家。中國人民一向對美國人民有著友好的感情。”仿佛是給這段話做注腳,本次展覽的承辦者之一甘維珍公司的創立者兼首席執行官甘維珍女士(VirginiaKamsky)就親身經歷了這樣一段友好的感情。

    小姑娘和“老頭子”結成忘年交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當時,甘維珍是個二十齣頭的小姑娘,在母親的督促下,她從10歲就開始學習中文。正因為她中文學得不錯,才有了後來這段與中國外交官的友誼。這位中國外交官就是有“中國第一翻譯”之稱的冀朝鑄。甘維珍第一次與冀朝鑄見面是在1980年,冀朝鑄作為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長隨薄一波副總理訪問美國,訪問期間,甘維珍作為大通銀行行長的中文翻譯曾陪同代表團遊覽紐約曼哈頓。當他們路過東12街時,冀朝鑄要求停一下車,甘維珍拒絕了。她説:“不行,這是紐約最糟糕的地方。”冀朝鑄説:“但我是在這裡長大的,我想看看我的老家。”正所謂不打不相識,就是這次爭執,讓雙方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後的交往中,冀朝鑄親切地稱甘維珍為“小姑娘”,甘維珍也不甘示弱,以中文“老頭子”相回應。於是,一個20多歲的美國小姑娘與一位50歲的中國外交官結成了忘年交。

    “我會聽中國爸爸媽媽的話”

    早在1979年,甘維珍就作為美國大通銀行的代表來到北京,後來一直致力於中美經貿方面的交流。長期在中國生活,甘維珍與冀朝鑄一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甘維珍説,冀氏夫婦是我的中國爸爸媽媽。我經常不聽我父母的話,但我會聽中國爸爸媽媽的話。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甘維珍結婚後一直沒生小孩,冀朝鑄和夫人一直以中國的傳統道德勸説她要做一個母親。甘維珍在堅持了多年以後,終於接受了兩位老人的觀點,45歲時在中國懷孕後在美國生下了一個可愛的男孩。

    甘維珍也影響著這個中國家庭。她畢業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常和兩個中國弟弟説起母校的生活,結果冀朝鑄的小兒子冀小斌便以美國姐姐為榜樣,考上了普林斯頓大學。1991年冀朝鑄到聯合國任副秘書長,由於聯合國官員是國際職員,不同於國內派赴美國的外交官,冀朝鑄需要自己在紐約找房安家。初來乍到,應甘維珍主動邀請,冀朝鑄夫婦就住在她家裏,同時四處找房子。幾個月後,終於在甘維珍的幫助下找到了合適的房子。一個中國外交官當了聯合國副秘書長後住在一個美國人家裏,這在當時也算是件稀奇的事情。就連美國國務院都給甘維珍打過電話詢問此事。

    美國尚且如此,在中國更是讓人“另眼相看”。1996年,冀朝鑄從聯合國副秘書長的職位上退了下來,回國後突然得了場急病,住進了301醫院。醫院下了病危通知,冀朝鑄的夫人像通知自己的孩子一樣,把冀朝鑄的病情告訴了在北京正準備回美國的甘維珍。甘維珍聽到消息後,當晚就退掉機票並趕到醫院探望。301醫院是解放軍總醫院,高幹病房不允許外國人探視。甘維珍戴上墨鏡,想混進病房,沒想到還是被解放軍戰士攔在了冀朝鑄的病房外。在甘維珍的懇求下,院方領導同意他們在病房外見面。護士把冀朝鑄的病床連同輸液瓶架一起推到門口,總算讓甘維珍看到了自己的中國爸爸。

    與“開”字有緣

    1980年,甘維珍在北京成立了甘維珍公司的北京代表處,是當時最早在中國設辦事機構的美國公司之一。甘維珍的名片上印著一個“開”字,她解釋説,這是取自公司名字“KamskyAssociatesInc”每一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即“KAI”,按中文拼音拼出的漢字就是“開”。“開”有開放和發展之意,甘維珍説自己1979年來北京,正好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這個“開”字很有緣。其實,她和冀朝鑄一家的友誼又何嘗不與“開”字有關?中美兩國人民的交往,自然不是始於中美建交,但中美建交確是“開放”和“發展”了兩國人民的交往和友誼。冀朝鑄説:“中美兩國是兩個偉大的國家,我們兩國一開始是有所衝突,後來兩國領導人都很明確地提到,這樣衝突下去不是辦法,一定要和好。現在大家都認識到,我們的共同利益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我有信心,兩個國家的這種友好會繼續下去。”

    《環球時報》 2002年12月3日


精通六七種語言 以色列外交之父有張鐵嘴(圖)
瑞典驅逐俄外交官 俄羅斯表示將"以牙還牙"
[走近外交官]外交官的生活多姿多彩
[走近外交官]外交官生活的酸甜苦辣
宏都拉斯總統將與西班牙外交官結為伉儷(圖文)
在莫三比克體驗兄弟情誼(圖文)
我在美國當外交官
服從分配? 美國外交官不愛去苦地方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