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還有什麼新視點  

    網路時代要不要讀名著?怎樣更好地為讀者譯介和出版名著?這是出版社和讀者都非常關心的問題。譯林出版社近日組織召開“譯林世界文學名著研討會”,國內外國文學各語種文學會的主要負責人和專家就名著譯介問題的看法或者能給予我們啟示。

    在書荒未消、書禁初開的時代,讀者感興趣的是什麼?許多人認為幾十年國外文學大家及所代表的文學流派是讀者關注所在,因此出版社把主要精力放在現當代外國文學作品的譯介上,對古典文學的譯介卻並不成熟。世界古典文學名著因翻譯難度較大,且市場上有老一代翻譯家翻譯的“權威”譯本,大家不敢,也無暇問津世界古典文學名著的翻譯出版。而實際上,世界古典文學名著作為兩千年人類智慧和文明寶庫中的璀璨瑰寶,仍然因其永恒性而為廣大讀者深深鍾愛,不同時代的讀者對名著有不同需求。而前譯本存在許多不足,如出版品種不全、語言老化、不是從作品母語翻譯等等,文學翻譯領域尚有許多待填補的空白。

    譯林出版社社長章祖德認為,在這樣的前提下,譯林社有必要推出自己的世界文學名著譯本。1993到1994年,譯林世界文學名著已成一定規模,市場銷售較好,譯林社進一步鞏固陣地,現在這套名著譯本已成為國內常年可供貨的同類圖書中最大的一套,近500種。最近,譯林社準備大規模、大範圍修訂譯林名著,對不夠理想的作品進行重譯,推出名著珍藏本100本,以自身實力與圖書市場上濫竽充數的名著譯本競爭。

    什麼樣的作品能被列入經典名著

    確定名著不得不考慮時代選擇、個人選擇、共同標準、特殊標準的問題。文藝理論家吳元邁認為,譯林選目中要更多地注意20世紀的新名著。因為名著的概念在不斷變動發展,過去不是名著的現在可能成為名著,而在過去特殊的歷史條件下被追捧的作品現在可能被淡化,因此在選目上重新思考和探索,對名著重新審視、重新推出是很重要的。《外國文學評論》主編盛寧説:“各出版社面對市場競爭都有很多舉措,其實重要的是每個出版社都要有自己明確的定位。出版眼光、對版本的選擇、導讀、價格,這些方面的主旨都要確定,才可能在市場上佔有優勢份額。靠現當代作品佔領市場是一種認識誤區。現當代作品是對於時代的反叛,帶有很強的個人化、實驗性色彩。很多20世紀名著與現實無關,特別是60年代以後的作品,它們不被大眾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當代外國文學》主編余一中認為,應該引起對當代話語的重視,與現實生活關係密切的一部分當代名著應當介紹,它們與世界話語更合拍。目前名著中現當代作品只佔作品選目的19%左右。怎樣融入當代社會大家庭,而不僅僅固守19世紀那套模式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文學不是萬能的,但介紹國外優秀的當代文學作品對改變國人的思維方法和情感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當代作品的百分比要增加。出版社的品牌是常青藤,無論是做名著還是做暢銷書,都要求新、求優、包容、發展。

    討論譯林名著的定位,不是指作家或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而是討論出版社從市場角度怎樣拓展和發揚名著品牌。出版名著在選目時要注意學術性和市場性的平衡,更應側重從市場定位。名著本身具有學術性,專家選題也偏重學術性,但是什麼書被列入經典,不能以純粹學術的角度來考慮,選題思路要開闊,要參考國外學術界的最新動態,參考讀者的心態變化。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何其莘認為,出版名著還有諸多角度,比如可以選擇較為成熟的作家出選集。有些現當代作家已在文壇産生較大影響,著作多、題材廣,學界對其作品基本有定論,如格雷厄姆格林;其次是關注獲獎的作家作品,尤其是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發之前獲得其他獎項的。

    是追求市場,還是維護品牌?這兩者並不矛盾。品牌能站得住,不是簡單地適應市場。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劉文飛認為,所有的經典都曾經是時尚,現在的時尚中有一些也會成為經典。出版社要找準切入點,米蘭昆德拉小説的暢銷就是很好的例子。品牌要體系化,但是體系數量和篇幅太大也會有印數較少的副作用,因此就要有變化。變化其實不是要搞拼盤,而是做特色菜,是將名著重新整合,結合時代熱點推出有特色的系列。

    優秀譯著的關鍵

    推出一部優秀的名著,名編、名譯者是保證品質的關鍵。好的編輯有選題眼光,對中外文有較深造詣,對學術界情況非常了解,自己也是學問家。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許鈞説:“名著作為重要的文化遺産,要傳達其精髓,重要的是翻譯的內在品質。具體來説,一是要進行大規模修訂,提高名著譯介整體水準;二是形式上要統一,正文本最好譯自國外最權威的原版,副文本中,譯序、後記、註釋的形式要整齊;三是要有真正專家的序言,體現中國人對世界文學的理解。不但要培養一批優秀的翻譯人才,推動外文翻譯事業的發展,而且要培養讀者關於譯文品質的觀念。”

    有些出版社為了行銷的需要,要求高速度的譯本。而出版社是不應當有這種浮躁心態的,應該給譯者充裕的時間,讓他們慢工出細活。名著翻譯不是短期行為,不應追求高效率。由幾個譯者合作翻譯也容易帶來風格不統一、專有名詞不規範、譯文水準參差不齊等問題。有的名著譯介難度相當大,譯者學養積累要好幾十年,翻譯名著也好幾年。現在翻譯稿酬普遍過低,與譯者的勞動不相稱,也不利於吸引優秀譯者。

    過去幾年的書架上,譯林名著處在最顯著的位置,現在一些老牌外國文學出版社捲土重來,新的名著譯本又不斷出現,外國文學圖書市場上群雄逐鹿,關鍵是經典作品有抵擋不住的永恒魅力。如果説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那麼任何文學經典也都是當代作品。讀者在任何時候都能得到藝術價值和審美樂趣。

    為讀者加一副拐杖

    建設品牌,外包裝同樣重要。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高慧勤提出,名著的插圖要精美,不應泛泛用電影圖片,如果一些知名畫家、藝術家作的,對讀者理解作品有幫助的插圖更好,特別是與書的內容和情調要相稱。裝幀得考慮到讀者的欣賞水準,太高雅的容易曲高和寡。插圖為文學作品不僅增色,而且增值。比如《神曲》問世後,有各種風格和流派的畫家為之做過插圖,《神曲》的珍藏本有很多彩色插圖,使之超越了文學作品,成為高級的藝術品。

    導讀是引導讀者、培養讀者,使讀者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的過程,不同版本要有不同風格的導讀。在具體做法上,讀者需要出版社輔助性的勞動,出版社要給閱讀加上“拐杖”。有效的口碑相傳比其他任何宣傳都有意義。

    制定可行的行銷模式。制定行銷策略時要做整個市場的評估和測算,要有較好的文化含量,書名也要策劃得有吸引力,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做超級暢銷書,避免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錢的情況發生。

    《中華讀書報》2002年8月28日


科普名著要“再開發”
名家辯論 名著能否戲説
名著的改編,注水的豬肉
《狂人日記》入選世界名著百強
“縮水名著”味道如何
知道四大名著能代表什麼
名著隨身讀出版
古典名著:取之不盡的寶藏
難捨杯中物 成就不朽名——文壇名家名著往往與酒精如影隨形
古典名著研究切莫媚俗
《儒林外史》壽韆鞦
名著“包裝”為文化快餐 是縮寫還是褻瀆
何謂“名著”
青少年為何遠離文學名著
漫話歪説四大名著是否可行?
名著重復出版弊大於利
名著,怎樣走近普通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