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憲:股市何以與宏觀經濟反差巨大

2004年的宏觀經濟數據出爐了:GDP增速高出各方預測,達到9.5%。人們心存憂慮的通貨膨脹得到控制,全年CPI(消費價格指數)為可接受的3.9%。城鎮就業有所改善,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比上年下降0.1%。進出口總額達到11547億美元,增長35.7%,貿易順差為320億美元,比上年增加65億美元。全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606億美元,增長13.3%。到2004年末,國家外匯儲備為6099億美元,比上年增加2067億美元。毋庸諱言,數據背後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仍然是投資,雖然2004年投資增速逐季回落,但全年仍達25.8%,並存在著反彈的可能,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壓力依然很重。又如,城鄉居民收入、尤其是農民收入增長慢于GDP的增長速度,經濟增長的福利效應不盡如人意。再如,鉅額外匯儲備導致人民幣佔款迅速增長,加大了通貨膨脹壓力。儘管如此,宏觀經濟形勢總體向好,是不可否認的。

然而,新年伊始,股市卻再現跌勢:1月20日,滬指盤中失守1200點,並創下1999年“5.19”行情以來的新低。漫漫熊市使投資者信心遭受重創,也給中國經濟投下了一道濃重的陰影。後市雖有政策利好,如下調印花稅,導致市場有所回升,但股市總體不振、前景並不明朗,是不爭的事實。人們不禁一再地發問:“股市走勢為何與宏觀經濟形勢如此背道而馳?”我們可以説,由於市場規模、股權分置、上市公司品質等原因,中國目前的股市還不能成為國家宏觀經濟的“晴雨錶”。但是,股市作為集中反映微觀經濟的一個縮影,與宏觀經濟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一面是幾近雪崩(有媒體稱),一面是總體向好,這實在使人們感到困惑和憂慮。前些年,就有經濟學家基於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若干數據,得出中國的宏觀經濟好于微觀經濟的判斷。反駁者説,這個判斷有點荒唐,沒有微觀經濟支撐的宏觀經濟好得起來嗎?這不無道理。但是,僅從以上數據和某些經驗事實看,確可得出宏觀經濟好于微觀經濟的判斷。

面對這一難以解釋的現實,人們可能首先會懷疑宏觀經濟數據的準確性。對此,筆者不能茍同。這是因為,即使某些宏觀經濟數據由於種種原因存在一些水份,也不可能由此導致如此強烈的反差和脫節。同時,如果我們不相信來自國家統計局的宏觀經濟數據,那麼,我們就沒有可供使用的數據,也就無法討論包括本話題在內的任何需要使用統計數據的話題。因此,儘管宏觀經濟數據可能有水份,也可能有統計口徑方面的問題,但這不能成為解釋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還必須説明,在中國現階段,以股市代表微觀經濟,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以下的論述一方面將為此釋疑,另一方面,我們要強調指出,以股市表徵微觀經濟,在方法上是沒有問題的。

這一反差和脫節究竟是怎樣産生的?其一,中國股市的主要問題是“制度缺陷”,它殃及了上市公司的成長和股市的發展。股權分置是目前中國股市最主要的制度缺陷,有人稱其為中國股市的“癌症”。同時,資訊披露、治理結構、職業經理人和監管等制度安排也都存在長期未能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使那些造假上市和原本品質很差的企業乘機渾水摸魚,而且增加了産生道德風險的機率,使部分本來品質尚好的企業也進入了“垃圾股”的行列。根據國際經驗,上市公司通常是一國微觀經濟中最有品質的部分,但它們必須在一個制度健全、監管嚴格的市場上才能健康成長。因此,唯有做到這一點,微觀經濟才會“好看”起來。

其二,中國經濟增長的“增量效應”不可低估。目前,上市公司的品質不高,主要反映了部分國有企業的品質不高。然而,近幾年來,對中國經濟增長作出主要貢獻的是三駕馬車:國有經濟、民營經濟和外資經濟。民營經濟、外資經濟作為中國經濟的增量,儘管其資産總量在國民經濟中並不佔主體地位,但在對GDP的貢獻中卻居於主體,可見其“增量效應”是巨大的。中國宏觀經濟指標的“好看”,在很大程度上可由此獲得解釋。同時,也為上述“以偏概全”作了注解。

其三,股市中的“害群之馬”放大了上市公司和微觀經濟中的問題。這就是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些年來,中國股市中不時有“定時炸彈”爆炸:重大決策失誤、嚴重經營虧損,乃至做假賬、貪污挪用、攜款出逃等,使人們不知這些上市公司還會鬧出什麼新花頭。毫不誇張地説,對於現在的上市公司,它們發生任何離奇的惡性事件,人們都不會表示懷疑和驚奇。面對這樣的情形,上市公司中的問題當然會被放大N倍,以至使人們對整個微觀經濟産生了懷疑。

對這一反差和脫節的分析表明,在體制轉軌和二元結構的背景中,做實宏觀經濟的微觀基礎,對於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特殊的重要性。而且,在具體做實的過程中,加強制度環境和誠信體系的建設,是重中之重。唯其如此,才能使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協調起來。

(作者陳憲:上海大學教授,上海社科院博士生導師)

東方網 2005年1月27日


陳憲:提升現代服務業的“軟要素”
陳憲:讓市場調節作用主導資源配置
陳憲:市場經濟地位不能表達為“入市”
陳憲:超越增長的困惑
陳憲:就業與創業需要觀念的轉變
陳憲:服務業提升城市産業與功能
陳憲:納稅的自律與他律
聘任制的經濟學聯想
國際慣例還是商業慣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