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蕩的時期、希望的年代——2002年國際形勢回顧

    隨著京城飛揚的雪花,歲末又將來臨。回顧將要過去的2002年國際形勢,可以説是幾多愁緒、幾多歡喜。喜的是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依然在曲折中前進,特別是國際社會在反恐事業上加強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的階段性成果;憂的是整個反恐進程依然任重道遠,國際安全局勢的複雜性正在增加。

    2002年6月,阿富汗過渡政府正式成立,卡爾扎伊當選為過渡政府總統,這個飽經戰火蹂躪的國家開始了自己緩慢而又漫長的國家重建工作。雖然目前地方勢力割據、種族和派系勢力林立依然在困擾著這個新生的國家,但卡爾扎伊政府在國際安全部隊和駐阿美軍的支援下,已著手搜繳派系武裝的槍支,組建統一的國家軍隊。阿富汗因派系紛爭而導致內戰爆發的可能性正在不斷下降。

    如果説2001年最具標誌性的事件是恐怖分子劫機撞擊紐約世貿大樓的話,那麼,2002年具有震撼力的恐怖襲擊事件就太多了:巴厘島爆炸、莫斯科人質劫持、菲律賓三寶顏市連續爆炸、巴基斯坦卡拉奇美國領事館附近汽車爆炸以及葉門海岸附近法國貨輪“林堡”號爆炸事件。接近歲末,連孟加拉國都出現了恐怖爆炸事件。再算上從年初到現在幾乎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的中東自殺性爆炸事件,2002年在國際恐怖活動中喪生的無辜生命數目,與世貿大樓遇襲死亡的2793人這一數字恐怕不相上下。

    這一系列的爆炸性事件或者恐怖事件都和國際恐怖勢力的活動有關,表明國際恐怖主義不僅是當前國際安全的頭號威脅,而且其攻擊對象也並不以特定的人群、特定的區域或者國家為轉移。如果説911事件和之後的反恐鬥爭還曾讓人們以為反恐主要是美國和“基地”組織之間的決戰的話,那麼,2002年發生的上述一系列爆炸案則真正展示了反恐的全球意義,説明瞭恐怖主義是國際社會的公敵這一基本事實。而卡達半島電視臺所公佈的拉登錄音帶和錄影帶,使美國也不得不相信拉登依然還活著的事實。而塔利班前頭目奧馬爾仍然在逃,據説還準備重整旗鼓。這些消息都足以讓對阿富汗局勢深表關切的人們遲遲無法樂觀。

    令人欣慰的是,大國關係在2002年出現了新的發展勢頭,大國協調正在成為國際關係穩定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柱。

    美國和俄羅斯在5月24日發表了建立兩國戰略新關係的《莫斯科聲明》,並簽署了美俄削減進攻性戰略核武器的新協議,將2001年11月兩國華盛頓首腦會晤的精神進行了具體的發揮。5月28日,俄羅斯和北約簽署了《羅馬宣言》,宣告“20國機制”正式建立。美俄戰略關係的迅速靠近對改變歐洲地緣政治版圖、加強美俄戰略協作正産生著冷戰結束以來最為深刻的影響。

    在美俄關係的帶動下,11月的北約布拉格首腦會晤正式做出了90年代以來第二次北約東擴的決定,7個中東歐國家將在2003年5月成為北約新成員。

    中美關係在2002年繼續發展,密切的首腦互訪與不斷加強的反恐合作,進一步拉近了兩國關係。目前,中美軍事交流已經恢復,中美金融反恐工作組開始建立;12月,兩國在華盛頓舉行了副部長級防務磋商,在北京舉行了第13次中美人權對話。10月25日江澤民主席和布希總統的克勞福德農場首腦會晤,為兩國關係健康和穩定的發展帶來了新契機。

    世界經濟在2002年的表現有點讓人沮喪,但還是經受住了反恐與投資低迷的雙重考驗。

    看全球經濟,就要看GDP總和佔據全球總量7成以上的美國、歐盟和日本三大經濟體。美國受安然等大公司醜聞案的影響,再加上IT産業泡沫化破滅的衝擊,華爾街股市持續走低,道瓊斯和標準普爾的平均股票指數降到了90年代以來的最低點,私人投資比2001年下降了14%。預計全年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只不過在3%左右,而且這一業績還是美聯儲已經採取了一切可能的刺激經濟手段的結果,包括將銀行利率降到40年以來的最低點。

    日本的經濟形勢依然不景氣,小泉首相普遍被認為在推動日本經濟改革方面猶豫不決,已經不再是2001年4月上臺時一度表現出的那種改革派。2002年日本經濟全年的增長率估計為0.9%。

    2002年是歐盟12國正式使用歐元為統一流通貨幣的第一年,這12個月中,歐元流通已完全正常,幾乎達到了和美元相同比價,終於擺脫了疲軟貨幣的形象。從這個意義上來説,這是開創歐洲金融歷史新紀元的一年。但歐洲經濟振興乏力,失業率已經接近10%左右。

    世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形勢也一般。估計全年經濟的平均增長率在2.2%左右,除了中國之外很難找到其他的“亮點”。阿根廷的國內金融和經濟局勢依然處在嚴重的衰退之中,未來幾年恐怕只有在世界經濟的跑道邊“喘息”的份了。南美第一大國巴西的經濟局勢嚴峻,巴西工人黨候選人盧拉當選為巴西歷史上第一位執政的左翼總統表明,巴西正在反思美國式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

    2002年國際關係中最具有爭議性的問題非伊拉克局勢莫屬。

    2002年1月,美國將伊拉克宣佈為頭號“邪惡軸心”國家,從5月開始,“倒薩”就成為布希政府外交政策的重點。華盛頓的“鷹派”認為,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似乎不需要什麼明確的理由,10月,美國國會也通過了對伊動武的授權法案。

    但以鮑威爾為代表的“鴿派”最終説服了布希總統,美國在對伊動武前必須嘗試用盡“外交手段”。為此,從9月開始,美國轉而與聯合國合作,爭取通過聯合國新決議、進一步要求伊拉克履行與聯合國武器核查的全面合作義務,將單邊的“急進式”倒薩轉為先爭取多邊、繼續保留單邊的“漸進式”倒薩。1441號決議在11月8日獲得通過,11月18日,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在中斷4年之後重返巴格達。

    現在一個多月過去了,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的工作在伊拉克進行到了第四個星期,伊拉克也在12月8日向聯合國提交了決議所要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清單。目前,圍繞著這份伊拉克報告是否“繼續撒謊”,以及伊拉克是否繼續“實質性違背”聯合國有關決議要求伊拉克承擔的義務,安理會12月19日已開始進行新的調查和討論。美國和英國的態度很明確,認為伊拉克這份報告繼續採取了“欺騙”手段,連“鴿派”的鮑威爾也在19日表示,伊拉克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現在來看,美國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懸念是:美國到底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説服安理會其他成員國,特別是中、俄、法三個常任理事國,同意美國的判斷,讓安理會再通過一個伊拉克問題決議,使美國出兵巴格達獲得最為理想的理由。

    在區域安全局勢上,2002年確實讓許多人心驚膽戰。

    首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暴力衝突仍在不斷升級。3月,以色列軍隊圍困並破壞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的總統官邸,甚至斷水斷電。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陷入了近10年中最危急的時刻。

    其次,印巴邊境緊張狀況在5月達到了高潮,印度一再做出強硬姿態,表示要對巴基斯坦發動局部戰爭,以懲罰伊斯蘭堡支援克什米爾地區“跨境”恐怖活動。穆沙拉伕總統被迫做出迎接印度的挑戰表示,並明確指出,一旦戰爭爆發,在巴境內設施受到致命打擊的情況下,巴方將不排除動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如果印巴爆發局部戰爭並上升到核戰爭,至少將有3500萬人傷亡。在美、中、俄等大國的緊急干預和斡旋下,從6月下旬開始,局勢有所緩和。10月下旬,印度決定開始從印巴邊境撤軍。但印巴危機並沒有真正解決。

    第三,圍繞著朝鮮的核計劃問題,朝鮮半島安全狀況從10月開始再度惡化。布希政府雖然宣佈將朝鮮與伊拉克區別對待,強調要採取外交手段迫使朝鮮放棄核計劃,但明顯提高了對朝鮮的經濟和外交壓力,拒絕與朝鮮就核計劃問題舉行雙邊磋商。11月17日,美國宣佈停止按照1994年框架協議向朝鮮提供重油;12月12日,朝鮮宣佈重新啟動1994年封存的核工廠。美朝在朝鮮核計劃問題上對立的升級不僅影響到了12月的南韓總統大選,也為今後的半島局勢的發展投下了濃重的陰影。(朱鋒)

    中國日報網站 2002年12月31日


2002中美俄“三國演義” 尋求合作互不為敵
2002年普京內政外交成果回顧 
2002:拉丁美洲流年不利 
2002年國際恐怖活動與反恐鬥爭回顧 
2002年的拉美:“躲進小樓”難太平
2002年美國外交及戰略作了哪些調整? 
美伊關係再成熱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