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的心聲:基礎教育最需要什麼  

     一面新揭幕的“特級教師校友光榮墻”為正在隆重慶祝百年華誕的北京師範大學校園增添了一份新的神聖和美麗。

    據不完全統計,一個世紀以來,從這座高等師範最高學府走出來的畢業生總數約有20萬,其中榮獲全國“特級教師”稱號的學子就有近500名。

    無論是當年創辦京師大學堂師範館之初衷,還是今天北師大提出向有教育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轉型,百年的夢想集中在八個大字上:培養人才,強大中國。

    這些特級教師無疑是這一夢想的積極追尋者和忠誠實踐者。

    參加“特級教師校友論壇”,記者始終懷有一種尊敬和感動:這些從祖國四面八方回到母校的學子中,許多人已經兩鬢染霜、步履蹣跚,依然衣著樸素、態度謙遜。他們一點也不居功自傲,反覆述説的是對母校的深深眷戀和感激之情;是對當年服從祖國的需要,去農村、去基層、去邊疆的選擇無怨無悔;是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深刻反思。

    農村缺乏好教師

    “我只想提一個問題,一定要重視農村的基礎教育。”

    湖北黃梅縣第一中學特級教師嚴志學是北師大歷史系64屆畢業生,在基層的教師崗位上他已默默耕耘了30多年。“德高望重,委屈一生”———當地的老百姓用這樣一句話來評價他。

    個人委屈不委屈,嚴老師並不介意,如今他最憂心忡忡的是農村的基礎教育缺乏好教師。

    他掰著手指説:“説起來,我所在黃梅縣一中也算是個重點學校,但老師的狀況也一年不如一年。‘文革’前,我們學校還可以分來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大學的大學畢業生,‘文革’後基本看不到了;以後陸陸續續有些湖北黃石師院的、黃岡師院的,近幾年也不多了,現在只剩下我們黃梅本地師範學校的。”“這還不説,好一點的老師大都流動到沿海地區、大城市去了,因為收入差距太大了。”嚴老師顯得很焦急,“教育是現代化的基礎。而農村教育是基礎之基礎。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教育搞不好,大學的品質也難以保證,這是關係到民族發展的大計,國家應該考慮用政策來鼓勵優秀師範生到農村去,到基層去”。

    1960年,徐福綿、居述寶等17名北師大的畢業生懷著一顆火熱的心,乘著列車向西,向西,一直走到中國地圖的最西端。

    一個優秀的教師,能讓空曠的山谷響起小鳥的歌唱,能讓荒漠之地開放出絢麗的花朵。

    在新疆喀什二中擔任生物教師的居述寶,把“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的觀點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他不僅在課堂上講解生物知識,還利用暑假帶領學生考察沙漠及其野生動植物,向當地牧民宣傳《環境保護法》、《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因特殊的貢獻,1997年他獲得首屆地球獎鼓勵獎。

    根據自己的體會和經驗,他向母校呼籲:多培養一些一專多能的全能教師,這是基層和邊遠地區目前最需要的。

    “為考而教”亟需改變

    一天,一位家長來請我給他的女兒補數學,原因是數學考得不好,只考了89分。

    我説,89分和90分沒有太大的區別呀,但家長堅持要補,我想,那就用“診斷性輔導”的方法試試吧。

    我出一道切西瓜的題:一個西瓜,你能用3刀把它切成6塊嗎?

    很快,那個小孩子就完成了。

    我又問:“那麼,你能用3刀把西瓜切成兩塊嗎?”

    小孩子愣在那裏很久,搖搖頭説做不出來。“你有沒有注意過街頭擺西瓜攤的,當你説要把西瓜開個口看看,賣瓜的人用刀給你開個三角形的口子,西瓜不就成了兩塊了嗎?”

    1957年志願到內蒙古支邊的數學系畢業生李建民,不動聲色地給大家講述完這個“切西瓜的故事”,在座的人都忍不住大笑起來。“教師在課堂為什麼總是要講那麼多東西呢?把學生的大腦當做一個倉庫,當作一件容器,這是不對的。教師要教給學生的是觀察問題的基本方法,而不是一道題目的具體解法。把過多的時間放在解一些難題上,而忽視了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能力的訓練,這是現在數學教學中非常突出的問題。”

    汕頭聿懷中學方仰群老師對此深有同感。

    方老師曾以“零為什麼不能做除數”為題,對學生進行過兩次測試。

    初一(4)班60份答案中,有58份是雷同且膚淺的:因為零做除數沒有意義;

    從高一、高二兩個年級隨機抽調的38人參加測試,結果答對的1人、半對的9人,餘下28人都是相同的答案:零做除數沒有意義。更讓方老師吃驚的是,竟有一位同學這樣寫道:任何數除以零無意義,這是數學老師説的永不改變的定律之一。

    零不能做除數是在小學二、三年級作為現成結論告訴學生的。絕大多數學生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們始終停留在啟蒙時期所接受的現成結論上。

    方老師認為這是一記警鐘,“學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從學生的答卷中我們至少可以推斷:從小學到中學,數學老師基本上沒有向學生講過這個問題。為什麼不講呢?無非是現行的中小學數學課本從未解釋過這個問題,幾十年的中考和高考也沒有將它作為考題。既然課本沒有,考試不考,教師就不教”。

    但是“零不能做除數”在中小學數學中卻有幾十個推論,可以説它是貫穿于中小學數學的一條線索!分類討論和逆向思維是解答這道題的兩個基本思想方法,而思想方法又是現在學生思維普遍存在的弱點。

    方老師認為,“我們教學時,如果只講知識點而不揭示知識點中所包含的思想方法,那麼這樣的知識點只是純學術性的知識點,而不是教育形態上的知識點,從數學教學論的觀點來看,這樣的知識點是不完整的。這樣的教學就有點像吃杏子,人們只知道吃杏肉,而把杏核扔掉,把營養價值極高的杏仁也扔掉了。”

    方老師的呼籲得到許多教師的贊同。

    要創造適應創新教育的環境

    DNA模型的旋轉方向為什麼是從左至右的?

    對天空的飛行物射擊為什麼一定要加有修正值?

    人的左右手、左右腳的力量為什麼不完全一樣?

    ……“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旋轉的地球上,而這個地球是自西向東旋轉的,它會産生一種偏向力,自然界的萬物都會受到這個力的影響。”

    現已退休了的張兆生老師,是北京市門頭溝區大裕中學的特級教師。42年前,受法國科學家科裏奧利提出的一個科學假設(簡稱科氏力)的吸引,剛剛從大學畢業的他,就把這種興趣帶給了他的學生。

    大裕中學地處北京郊區,但是由於張老師的存在,那裏青少年科技活動一直紅紅火火。課堂上,張老師物理課講得生動有趣;課外活動時間裏,他不是開辦科技講座,就是帶領同學們觀察農作物的生長、觀察河流的走向,和同學們一道從自然界的種種現象中去尋找規律,尋找答案。

    20世紀70年代末期,臨河發生了一次6.9級的大地震,張老師指導的課外活動小組提前做出了準確的預報。為此,學校還獲得了課外科技活動先進單位的稱號。“我們已經掌握了無數充分的事實來解釋和證明科氏力的存在及正確性,提出了物理模型,寫出了科學論文,但是幾十年來始終找不到一家鑒定的單位,無人給予評判,甚至連任何意見都提不出來。或許是因為他們也不太懂,或許是他們認為中學生能搞什麼像樣的研究?”“物理學作為萬物之基礎科學,非常重要,只有弄懂了它,才可能探究更高一級的運動。”張老師説,“科學的發現並不完全受年齡限制。現在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要鼓勵學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同時全社會也應該創造一個鼓勵孩子創新的環境,孩子們的發現、孩子們的意見要有地方能發表。不然,一個小火花,稍不經意,便會自然熄滅的。”(謝湘)

    

    《中國青年報》 2002年9月11日


1億五千萬打造教育品牌 廣電企業進軍教育
38個試驗點進行一年 課程改革改出一派歡天喜地
中國的霍金、納什在哪兒
基礎教育師資缺口20萬 美中學到上海“挖人”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談高考改革四大趨勢
關於加強基礎教育辦學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
教師發展研究的新視界
湖南省將全面推行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
第三屆全國基礎教育論壇今天舉行
海澱區2萬新生9月實驗新課
一年級開外語課 深圳基礎教育改革措施出臺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之本
吳昌順委員:基礎教育的困惑與呼籲
少數民族委員呼籲重視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 
教育部強調:中小學不得考試選新生
感受中英小學教育異同
我國尚有8500多萬文盲 國家將繼續加大掃盲力度
聚焦天津基礎教育聽證會
廣東先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明秋實驗新課程
第二屆全國基礎教育論壇在京舉行
名流看教育之三:基礎教育如何備戰學習化社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