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PT水仙”退市打破中國股市“只生不死”的神話

    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公告日前説,上海水仙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的《關於申請延長暫停上市期限的報告》已被否決,這意味著“PT水仙”將成為我國第一家因連年虧損而依法退市的上市公司,並以打破“只生不死”的股市記錄而載入史冊。同時,上海市也因為本地上市公司首家被摘牌而不“護短”,展示了市場經濟條件下規範的政府形象。

    “有生也有死”--股市健康發展的前提

    今年3月19日,“PT水仙”董事會宣佈,公司第一大股東上海納賽斯投資發展中心、第二大股東上海新工聯實業有限公司分別與上海同步電子有限公司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自動終止。隨著該項股權轉讓自動終止,連續4年虧損的PT水仙將不得不進入退市程式,幾個月前有關法人股轉讓的重組希望也破滅了。

    上海水仙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原為上海洗衣機總廠,創建於1980年。1992年5月始進行股份制改組;1993年1月6日“水仙電器”(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1994年11月10日,“水仙B股” 上市。

    “水仙”牌洗衣機曾是上海電器業的驕傲。但是,從1995年起,這家上市公司的效益大幅度滑坡,1997年首次虧損達6600多萬元,1998年又虧損6300多萬元,1999年虧損1.9億元,如果不對上年利潤作追溯調整的話,這一年的虧損將比上年增加3倍多。2000年中期凈利潤虧損5300多萬元,全年亦告預虧。

    因為連年虧損,上交所在1999年5月4日對其公司股票實施“特別處理”,股票簡稱改為“ST水仙”。到2000年,又因公司連續三年虧損,每股凈資産低於面值,“ST水仙”從2000年5月12日起暫停上市,實行“特別轉讓”,股票簡稱改為“PT水仙”。

    “水仙”的連年虧損之路,主要是在上海水仙電器有限公司及上海惠而浦水仙有限公司等重大對外投資項目上的重大失敗引起的。1995年,“水仙”與美國惠而浦公司合資興建了“水仙惠而浦”,也是“水仙”發行B股募集資金的主要投向,但“水仙惠而浦”的經營連續虧損,1996年虧損了2400多萬元,1997年虧損超過了5000萬元。“水仙”出讓部分股權後,在改用成本法進行核算的情況下,“水仙惠而浦”1998、1999年的虧損反而高達2.6多億元。儘管採取了許多止虧措施,水仙的虧損仍是有增無減。

    今年4月18日,“水仙”公佈的2000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已連續4年虧損,並成為今年首家公佈虧損年報的PT公司。儘管這家公司當年取得了1420多萬元的主營業務利潤和570多萬元的其他業務利潤,但仍虧損了1.4多億元,每股收益為負0.62元,調整後的每股凈資産僅為負0.86元。至此,負債總額為4.7多億元,凈資産為負5996萬元。上海立信長江會計師事務所為其出具了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根據有關規定,2000年繼續虧損的PT公司將面臨終止上市的選擇,除非這家公司提交的《申請延長暫停上市期限的報告》被交易所批准。

    

    “退市令”--規範上市公司行為的利劍

    

    今年2月,中國證監會出臺了《虧損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這個辦法(簡稱“退市令”)對連續3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就暫停上市、恢復上市和終止上市的條件、法律程式、資訊披露、處理許可權等事宜作了詳細規定,這為退市機制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標誌著我國證券市場規範化又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上市公司能生不能死,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一種奇怪現象。不管是由多少複雜原因造成的,也只能説明這個市場的不成熟。而退市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須具備可操作性強、退市過程短的特點,如美國的納斯達克有簡單的“1美元規則”,即只要股價在1美元以下連續停留30天,就有可能被摘牌。

    上市公司的減少不是壞事,那些被投資者拋棄的上市公司不能再留在市場。我國《公司法》規定,上市公司不按規定公開其財務狀況,或對財務會計報告作虛假記載,或有違法行為,以及最近3年連續虧損的暫停上市。

    早在1997年,退市問題就被提了出來。但權衡再三,監管部門對虧損公司先後採取了“特別處理”和“特別轉讓”兩種措施。繼1998年“遼物資”成為第一家被特別處理的“ST”類上市公司之後,1999年又出現了“PT”類股票,旨在為暫停上市股票提供合法流通渠道的“特別轉讓服務”。這樣一來,一些虧損嚴重本該摘牌的公司又以“PT”的形式存在下來,而退市機制並未真正建立起來。

    例如,“瓊民源”當初因為財務會計報告的虛假陳述和重大違法行為,實際上已經構成了摘牌的條件,但在被暫停上市和重組後,又更名為“中關村”,並增發新股而重新上市。“蘇三山”也是在暫停期間重組,更名為“振新股份”重新上市的。

    由於退市機制不健全,非理性的市場行為越來越普遍。一些上市公司出現了虧損,而股價卻異常飚升,投資者誤以為“上市公司不可能破産”。另一方面,建立ST、PT制度,最初目的是提醒投資者注意虧損上市公司的投資風險。然而事實上,由於沒有退出風險,ST、PT公司因重組預期而成為市場追捧的熱點。

    更令人擔憂的是,虧損上市公司的數量從幾家、十幾家猛增到上百家。去年中報顯示,有118家上市公司出現虧損,佔披露中報上市公司總數的11.36%。雖然導致上市公司虧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退出機制的壓力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在虧損隊伍擴大的同時,ST、PT公司隊伍也不斷加大。在今年3月“ST鄭百文”被實施“特別轉讓”後,滬深兩市的PT公司已經增至9家。

    這些年來,退市的一大阻力是來自於當地政府。由於各地十分珍惜上市公司的殼資源,不願看到本地公司被摘牌,竭力通過資産重組來挽救虧損嚴重的當地上市公司。PT網點、PT農商社、PT雙鹿等都進行過重組,但他們並沒有走出困境。

    “PT水仙”的即將退市,使證券市場的眼光聚集于上海。上海同樣珍惜上市公司的殼資源,但證券市場上“ 優勝劣汰”的法則不能隨意改變,上海市政府畢竟是眼光開闊,他們能夠意識到在證券市場上也要規範政府行為,扶優汰劣才是正確的選擇。

    10多年的發展,使我國證券市場日臻成熟,建立和啟動退市機制的條件已經具備,不僅各界對退市有了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且股票發行從審批制向核準制的推行也為退市作好了鋪墊。

    開啟退市通道--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近幾年來,我國證券市場的規模迅速擴大,到今年2月底,滬深兩地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達1108家,開戶的投資者達6000多萬戶。同時,證券市場的籌資功能發揮得比較充分,到2000年,我國發行股票共籌資3249億元人民幣,與1990年的股市籌資額4. 28億元相比,其增長速度是十分驚人。

    但是,證券市場除了籌資功能之外,還具有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即效率的滲透和擴散功能。證券市場應當創造一種環境,讓市場不斷地評價上市公司,將提高經濟效益的壓力,通過市場評價滲透到企業管理者以及管理的各個環節。另外,市場評價還從一個企業、單位、主管部門傳遞到全社會,就象一支無形的手,推動著上市公司的發展,促進國有企業轉換機制和提高效率。

    對普通股民來説,也許只關心股價的漲與跌;對政府部門來説,也許只關心市場是否過度投機;但對上市公司來説,市場的評價是血壓計,如果評價很糟,上市公司負責人心裏就會發慌,特別是一年兩次的財務報告,更是牽動人心。公司經營者因此而關心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甚至為公司的經濟效益不高睡不好覺。

    沒有退市通道,該摘牌的沒能摘牌,該退市的沒能退市,該破産的沒能破産,證券市場優勝劣汰的法則就無法建立,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得不到發揮,以致于連年虧損的上市公司不思進取,主營業績大幅滑坡,就通過資産重組得以殘喘,有的經營者配合莊家炒作本公司股票,借在位之機大肆鯨吞公司資産、行賄受賄,不按規定公開財務報表、虛假重組。

    沒有退市通道,導致了投資理念的扭曲。一些投資者的“反向思維”、“利空出儘是利好”的説法,反映了一些莊家、上市公司相互配合操縱股價的現象。這種條件下,投資者不是認真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發展前景和投資價值,而是追逐熱點、尋找莊家、打探消息。

    退市通道的建立,對於上市公司來説,將會珍惜自己的上市地位,併為提高效益作不懈的努力,否則就會被市場“開除”。從長遠的角度看,對上市公司改進經營管理、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是一種硬性約束。

    在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和規範過程中,建立退市通道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隨著“PT水仙”的摘牌,今後會有更多的虧損上市公司依法退市。如“PT雙鹿”、“PT農商社”、“PT網點”、“PT紅光”等PT公司也處於虧損狀態,目前已暫停“特別轉讓”服務,並向上交所提交了《關於申請延長暫停上市期限的報告》,等待交易所的批准。

    對ST、PT的上市公司來説,必須在寬限期內使經營狀況有所改觀,如果不能實現就要作退市準備,不能再有僥倖心理。對廣大投資者來説,退市機制的建立是一項長期的利好,這將從根本上改善我國上市公司品質良莠不齊的狀況。

    新華社 2001年04月23日

相關新聞

PT公司“大限”將至

上市公司行業重新分類

剖析ST猴王的命運悲劇

證監會:虧損上市公司6月前摘牌

退市之劍砍向三連虧公司 PT一族面臨生死抉擇

中國證券市場“退市實施辦法”公佈 

納斯達克大洗牌 257家公司將摘牌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