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龍門石窟等四處古跡被授予世界遺産證書

    龍門石窟,明、清皇家陵寢,大昭寺(布達拉宮—大昭寺擴展項目),蘇州園林(滄浪亭、藝圃、耦園、獅子林、退思園)四處文物遺跡今天獲得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頒發的世界遺産證書。至此,我國擁有世界遺産總數達到27處,位居世界第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1972年發起並締結《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以來,至今已有164個成員國,佔聯合國成員國的絕大多數。中國于1985年加入這一公約後,各項相關工作都得到較大促進與改善,迄今已擁有文化遺産20處,自然遺産3處,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産4處,為全球文化和自然遺産保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是近年來世界遺産工作成績最顯著的國家之一,受到國內外廣泛讚譽。此次獲得世界遺産證書的四處(組)古跡是2000年底在澳大利亞被第二十四屆世界遺産委員會通過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

    榮譽與責任(編余短論)

    蘇人

    中國世界遺産工作所取得的驕人實績,體現了改革開放的中國在文化與自然遺産保護上的長足進步,也表明瞭五千年文明古國對待文化遺産的積極態度。它説明瞭中華民族在全人類文明史上的創造與貢獻,越來越被世人所認識;標誌著我國當今社會經濟、文化水準正迅速提高,綜合國力在日益增強。

    今年是聯合國“不同文化對話年”。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發展中,保持各國民族文化的特色至關重要。中國世界遺産擁有量在世界範圍躋身前三名,這是一份不同尋常的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它意味著我們為全人類的今天,更為子孫後代肩負著神聖的職責,意味著我們必須花費更多的精力為世界守住一片獨特的文化景觀,為民族守住自己的文化個性。從這個角度講,申報世界遺産僅僅是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初始階段,永久地保存優美、典型的自然景觀和豐富、雋永的歷史人文環境才是我們永恒的課題。

    《人民日報》 2001年08月1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