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銀行已裁員25萬
今後治理改革八大方向

十一日,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在“WTO與中國:北京國際論壇”發表講演時表示,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須標本兼治,既須消化較高的不良貸款,亦須防範及化解金融風險,他同時公佈了未來四家銀行公司治理改革的八大主要方向。

唐雙寧公佈的八大改革方向包括:未來這四家銀行應建立規範的股東大會、董事會及監事會制度,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的組織結構和恰當的制衡機制,確保各方獨立運作及有效制衡。同時,四大銀行應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改變單一的股權結構,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此外,四大銀行還應制定清晰明確的發展戰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建立審慎的會計、財務制度、透明的資訊披露制度及破除用工終身制亦是四大銀行未來改革的主要方向。

唐雙寧還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銀監會對四大銀行的改革目標:“具備條件的銀行可以改組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銀行;按照市場化的原則,有條件的可以上市。”種種跡象表明,四大銀行的改革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攻堅階段”。

唐雙寧稱,中國加入WTO必將對中資銀行産生衝擊,提高四家銀行競爭力已成中資銀行應對WTO挑戰成敗的關鍵。目前,中國已向外資銀行全面開放了外匯業務,並正逐步擴大其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及客戶範圍。繼上海、深圳等九城市外,濟南、成都、重慶及福州等四城市將於下月允許外資銀行向中國企業提供人民幣服務。

不僅如此,唐雙寧還首次披露了國有四大銀行“減員增效”的具體數字,“國有四大銀行的機構人員在不斷精簡,僅1998~2002年,四家銀行精簡機構約4.5萬個(其中縣支行約1800個),凈減少人員約25萬人。”

建行有關人士説,建行目前上至總行部門老總,下至儲蓄所普通職員正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人事改革。截止到今年8月底,建行總行部門級領導結束聘任,其中有6名原總行部門級領導被降級使用,9名處級領導得以升遷,而建行這場全方位的人事“大手術”目前正在總行處級領導,以及試點的省級分行內進行,改革的內容囊括聘任制度、薪酬制度、用工制度等方方面面。“現在不稱職的領導都有可能下崗,更不用説普通員工了,那些盈利不佳的網點全盤撤銷也完全有可能。”

除了建行外,工行、農行和中行的人事改革也在穩步推進。工行行長姜建清曾表示,截至去年底,工行在全國已經撤掉了近2萬個網點,以後虧損的網點還要繼續撤。據了解,工行僅2000年在全國減員人數就達到7萬多,而四大銀行這幾年幾乎每年都制定了“減員增效”的具體計劃,其中甚至細到哪一級地方行減員人數的個位數。

一家銀行人事部門的人士透露,銀行精簡人員的地區多是一些效益較低、網點過密的外地機構;從人員構成來看,主要是學歷低、年齡大的職工。而減員多采用一次性買斷工齡,或者提前退休的方式。另外,部分銀行還開始大膽嘗試網點櫃面人員多為聘用的機制,一年一聘,不合格立即辭退。可以肯定,銀行不再是摔不爛的“金飯碗”。

從組織結構來看,四大行的機構還是“相當龐大”的,更為重要的是,四大行的人事和激勵約束機制並不完全合理,進一步的改革仍勢在必行。據了解,目前四大銀行全都提出了上市計劃,其中“走在前列”的建行在今年2月份,正式把上市方案呈報國務院。根據“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則,國務院的批示是對方案要“繼續研究”。專家認為建行應當在法人治理結構、運作機制等核心層面上加大改革力度,而人事改革顯然是整體改革中的關鍵一環。

正如唐雙寧所言:“加入WTO近兩年來,中國政府及銀行業監管機構嚴格履行了銀行業的市場開放義務。與此同時,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銀行業的競爭壓力和激勵效應也逐步顯現出來。”而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相比,仍存在“公司治理結構、資産品質、資本金與盈利能力、創新能力”方面的差距。顯然,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金融業5年過渡期的臨近,外資銀行屆時將享受國民待遇,留給國有銀行改革的時間已經不多。

中新網 2003年11月12日


2萬億不良貸款不再剝離 國有銀行能否自救
詹向陽:從治理結構入手啟動國有銀行改革
銀監會學習三中全會精神 創造條件讓國有銀行上市
熊繼洲:公司治理:國有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馮興元:國有商行改革為何屢屢不盡如人意
國有銀行不良貸款降幅接近全年指標
《中國經濟時報》:國有銀行應向上市公司標準靠攏
審計報告揭示國有銀行問題
張興勝:關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的幾個疑問
劉紀鵬:整體改制不是四大國有銀行的惟一選擇
周小川:多渠道充實國有銀行資本金
吳敬璉説:國有銀行應整體上市
四大國有銀行改革將提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