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國有銀行應向上市公司標準靠攏

    審計署日前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的審計報告指出,在審計建設銀行及其分行2001年資産負債損益情況時,發現其存在比較突出的違規經營以及私設“小金庫”等問題。儘管建設銀行已特別強調“審計署這次審計出的問題大多是建行以前年度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發生的”,但國有銀行經營暴露出如此大的漏洞,還是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截至5月末,建設銀行壞賬比率為13.31%,較2002年末下降了2.59個百分點。按計劃,在2004年年底前要將其壞賬比例降至10%以下,把壞賬比率降至四大銀行中的最低水準。

    國有銀行之所以會出現嚴重的違規問題,主要是由於所有者缺位。國有銀行的所有者長期缺位,使得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在抽象的國家概念無法實際履行所有者職責的條件下,政府部門的管理並沒有對國有銀行的經營行為和經營成果負起責任。正如有關學者所指出的,國有銀行的産權管理關係不清,“所有者缺位”還必然造成“所有權管理缺失”。

    長期以來,人們更多看到國有銀行資産品質低下是緣于歷史包袱,而很少想到不良貸款的産生與銀行經營者素質、制度缺失等“缺陷”直接有關。由道德風險等因素釀成的經濟損失又有多少。其實,業界還有一種説法認為,在中資銀行分支機構的經營層中,專業素質也非常欠缺。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由政府任命,這樣的用人機制本身就有問題。

    為了避免今後再發生類似風險隱患和問題,建行現在提出要“五管其下”。包括,完善治理結構,健全經營機制;堅持把管理和內控作為發展的保障;健全信貸經營管理機制,嚴格監督檢查;推行基層機構會計主管委派制,確保會計資訊真實準確;開展有章不循、違章操作專項治理。不過,單靠上述舉措來保證國有銀行不出問題,恐怕還顯得較為“單薄”。建設銀行尚未上市,不妨先以上市公司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近日表示,“在未來三年內,國有企業都將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加以規範。”實際上,國有銀行現在最缺的是類似上市公司的治理標準。國內上市公司存在不少問題,同樣與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有關。但通過近年監管部門的努力,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逐漸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如果國有銀行能夠在上市前就先向上市公司的標準靠攏,其公司治理狀況將會顯著改善,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也會增強。

    目前,中資銀行普遍把眼光盯準證券市場籌資,將充實資本金視作化解經營風險的良藥。然而,國有銀行要想在上市後成為社會股東放心的銀行,應在上市前首先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已經起步,所有者缺位的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對國有銀行經營者來説,應該盡力為所有者創造價值,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只有明確了這樣的目標,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避免經營者道德風險,遏制違規經營。

    要求國有銀行踐行上市公司治理標準,其中重要一項是資訊披露。此次建設銀行違規問題被曝光後,海外輿論立刻聯繫到國內中資銀行缺乏透明度。標準普爾對建行10億元虛假貸款事件的看法是,隨著銀行體系改革的深入,更多類似問題可能在今後幾年暴露出來。甚至還有人認為,國內中資銀行的資産減值水準高於官方發佈的數據,並可能存在銀行職員違規操作的情況。這些猜疑和擔憂的存在,很大程度上緣于國內中資銀行缺乏透明度,沒有一套像上市公司那樣的資訊披露標準。缺乏透明度,必然會隱瞞風險;只有通過資訊披露,使經營者感受到外部壓力,才不會輕易犯規。按《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商業銀行應當建立規範的資訊披露制度,按照規定及時、真實、完整地披露會計、財務資訊,滿足股東、監管當局和社會公眾對其資訊的需求。”建設銀行等國有銀行的資訊披露,應該積極向上市公司的標準靠攏。(張煒)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7月11日


審計報告揭示國有銀行問題
銀監會發出通知:全面調查國有銀行表外項目
易憲容:國有銀行治理如何從窘境中走出
四大國有銀行改革將提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