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號
失事原因最新調查

    美宇航局專家2日公佈的最新結果表明,“哥倫比亞”號太空梭1日在空中解體前,機身溫度曾突然異常升高。

    宇航局太空梭項目負責人迪特莫爾在休斯敦約翰遜飛行控制中心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説,在“哥倫比亞”號與地面失去聯繫前約6分鐘,電腦監測裝置顯示,太空梭機身左側溫度在5分鐘內上升了60華氏度(約15.6攝氏度),其速度之快,達到機身右側的4倍。

    儀器記錄還顯示,緊接著的幾分鐘內,太空梭左側受到的阻力變大,導致機身向左傾,飛行自動控制系統曾試圖調整飛行姿態,讓“哥倫比亞”號滾向右側。迪特莫爾説,在這之後不久,“我們丟失了信號”。但他同時強調,這些只是初步的發現,進一步結果將有待調查。

    另外,美國宇航局局長奧基夫2日在接受多家美國電視臺採訪時宣佈,美國一些聯邦政府部門已聯合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太空梭事故跨部門調查委員會”,委員會由前美國海軍上將格曼負責。另外,美國國會參、眾兩院也表示將對事故展開調查。

    在專家們加緊調查事故原因的同時,有關“哥倫比亞”號殘骸和宇航員遺骸的搜索工作2日進入了第二天。據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官員2日説,他們已找到了全部7名遇難宇航員的部分遺骸。(毛磊)

    布希計劃向美國航空航太局增撥預算4.7億美元

    美國官員2日説,美國總統布希準備在美國家航空航太局2004財政年度支出預算中增撥4.7億美元,同時許諾將調查過去對航空航太局的預算削減是否對“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産生影響。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家航空航太局的預算在過去十年間被不斷削減,“哥倫比亞”號的失事喚起了美國政府對此的重視,決定為目前日漸老化的太空梭升級同時研發新型的航太飛行器。布希計劃增加航空航太局預算至154.7億美元。(宋建)

    各國專家談“哥倫比亞”號失事原因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2月1日返航時失事。儘管目前對事故的原因尚無定論,但各國航太部門官員和專家紛紛發表意見,談了他們對“哥倫比亞”號失事原因的看法。

    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官員認為,“哥倫比亞”號左翼在1月16日起飛時曾被碎片擊中,這可能是太空梭解體的一個關鍵原因。而俄航太官員認為,“哥倫比亞”號失事是因為空氣動力方面的原因,失事時太空梭應處於大氣層降落中段。

    德國專家的分析説,隔熱系統出現問題可能是導致太空梭解體的原因。義大利一位曾兩度參與航太飛行的宇航員2月1日分析説,“哥倫比亞”號在返回地面時進入大氣層的角度不正確可能是導致它解體的原因。太空梭返回時一般以與地平線呈45度的角度進入大氣層,誤差不能超過3到4度,否則飛機就會失控。

    與此同時,日本多數宇航專家認為,“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生事故很可能是機體“老朽”所致。兩次乘坐過太空梭的日本宇航員毛利衛説,“哥倫比亞”號的機體陳舊笨重,事故的原因可能是機體出現問題,使之再次進入大氣層時承擔不了其沉重的負荷。

    日本技術評論家櫻井淳説,“哥倫比亞”號是在返回大氣層後出事的,可能是因為機體貼面部分破損,與大氣磨擦時産生異常高溫造成太空梭解體。他指出,太空梭是多種高技術的結合體,施工中的一丁點兒毛病就會釀成嚴重事故。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陳懋章説,根據最新的情況分析,他個人認為,這次“哥倫比亞”號失事可能有3種直接原因:1、控制系統故障。在返回階段,該系統控制太空梭再進入的角度、姿態以及速度減少程度和速度。這些參數中任何一個超出規定的範圍都將使太空梭遭受到超過其承載能力的載荷,導致毀滅性的破壞。2、隔熱結構失效或損壞。太空梭在重新進入大氣層時,機體表面溫度將上升到1600攝氏度左右,機體和機上的儀器儀錶和宇航員不可能承受這樣的高溫,因此,在太空梭的外層,還須安裝隔熱結構,它的失效或損壞也將導致整個太空梭的毀壞。據説,“哥倫比亞”號在本次發射時曾發生外部隔熱結構擦傷,隔熱結構的燒蝕脫落有可能撞擊機體其他部件並引起進一步的後果。3、太空垃圾撞擊太空梭。

    陳懋章認為,“哥倫比亞”號是美國第一架太空梭,服役時間較長,某些元器件未能達到預期的設計壽命而提前損壞,對於太空梭這樣複雜的系統來説是完全可能的。

    各界人士紛紛猜測:哥倫比亞號失事撲朔迷離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後,包括專家、宇航員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及媒體紛紛對事故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和猜測。

    一種説法認為,“哥倫比亞”的導熱系統出現了問題。有人認為,是絕緣材料在太空梭返回地球時脫落,使太空梭機體與大氣摩擦産生高熱並引發大火。

    另一種説法認為,太空梭在進入大氣層時,角度出現了偏差。美國科學家稱,太空梭在以8倍于音速的速度進入大氣層時會受到強大的壓力,角度稍有偏差就會對太空梭造成超負荷的巨大壓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陳懋章認為,“哥倫比亞”號失事原因,有可能是受到了太空垃圾的撞擊。

    另有人認為,“哥倫比亞”號早就不應再繼續使用。一名曾參加過航太飛行的法國宇航員指出,“哥倫比亞”號已投入使用22年,執行任務的能力也有限,但目前卻擔負著為國際太空站運送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重要使命,殊不知,“哥倫比亞”號此前已多次由於技術故障等原因而推遲發射。

    一位美國航太歷史學家披露,長期淩空飛行使太空梭在脫離軌道降落過程中已經失去了能源,這一太空梭在降落時的安全問題始終是科學家們在設計階段就開始擔憂的重點。

    美國國土安全部發言人約翰德羅表示,目前尚無證據表明這是一起恐怖襲擊事件。“哥倫比亞”號解體不是由地面的人或物導致的。此前沒有收到任何針對“哥倫比亞”號的恐怖威脅,另外,在太空梭與地面失去聯絡時,其飛行高度為6萬多米,超出了任何地對空導彈的射程。 文/隋艷霞、淩朔 (北京晨報)

    外國媒體和人士談“哥倫比亞”號失事的影響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1日在返航途中失事震驚了世界,許多國家的媒體以及一些專業人士紛紛對這一事故的影響提出看法。

    美國《紐約時報》説,“911”後果尚未消除,再加上經濟不景氣和可能與伊拉克開戰等,使“哥倫比亞”號悲劇對美國來説顯得“尤其冷酷”。報道説,如何給公眾以答案以及回應那些就事故作出解釋的政治要求,有可能成為布希總統未來幾天甚至幾週內面臨的一個新挑戰。

    日本媒體在表示震驚的同時指出,這一事故將給美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影響。日本《讀賣新聞》2日的報道説,目前美國對伊拉克開戰在即,美國經濟又步入低迷狀態,此次宇航事故無異於雪上加霜。人們擔心這將使美國經濟發展面臨更大困難。《朝日新聞》同一天發表社論説,這次事故將給因美國要向伊拉克開戰而日趨緊張的美國國民心理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關於此次事故對國際空間站建設的影響,法國國家航太研究中心國際空間站利用部負責人利昂內爾敘謝説,它對正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宇航員不會有直接影響,在必要情況下,他們可以通過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返回地面。法國負責科學與新技術的部長級代表克洛迪艾涅爾過去曾是歐洲航太局宇航員,她對此次航太事故表示了極大悲痛,但她認為空間探索是對人類永遠具有挑戰性的事業,她依然對這一事業充滿信心。

    俄羅斯地面飛行控制中心發言人謝爾蓋戈爾布諾夫的觀點與法國同行不盡相同,他認為“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將使國際空間站面臨嚴峻考驗,因為將故原因完全調查清楚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幾年內美國所有的太空梭的發射可能被全部取消。未來一段時間內將只有俄羅斯的“聯盟”飛船可以向國際空間站送去機組人員,這將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因為一旦俄載人飛船的發射也被取消,空間站上進行的所有實驗將受到嚴重影響,甚至被迫停止。戈爾布諾夫説,如果美國不儘快恢復其太空梭的發射,那麼2004年國際空間站的建設計劃將處於危機狀態。

    世界第二位、非洲首位太空遊客南非因特網富豪沙特爾沃思在聽到美國太空梭出事的消息後大吃一驚,他對南非《星期日報》説:“我的心和那些宇航員的家屬同在。”他説,美國宇航局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機構,它應該已經採取了各種措施來避免事故的發生。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卡斯圖裏蘭根向記者發表談話説,印度對“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感到悲痛,有關國家應從中吸取教訓,但此次事故對印度空間開發計劃不會産生什麼影響。據這個組織的發言人透露,印度計劃于2005年把一個無人太空艙射入月球軌道,印度空間研究的重點是通訊和遙感,目前還沒有載人航太的計劃。曾在這一組織任職的著名科學家拉詹説,科學家們太空探索本身就存在風險,科學家們只會從事故中吸取經驗教訓。自從前蘇聯于1957年把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太空以來,空間科學一直在進步,而不是倒退。(新華社)

    中國航太學家稱我國載人航太事業不受影響

    北京學生昨向美發出電子郵件表達哀悼,中國航太學家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事件發生後,中國航空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專家、中科院院士閔貴榮説,“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失事可以説對我國的航太事業沒有直接影響,因為太空梭不是我國航太科技發展的趨勢。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梁思禮説,我國目前還沒有研製出可反覆使用的太空火箭,目前我國太空火箭是一次性的。但“哥倫比亞”號爆炸事故給我們的研製工作提供了經驗和教訓,比如我們在發射反覆使用的載人太空火箭之前要進行充分的技術、物質和精神準備,國外多次航太事故就是我們的第一手參考資料。本報記者董偉攝影報道昨天下午,景山中學的趙辰和王添祺同學向美國SPACEHAB公司(專門從事太空試驗設備研究與製作的公司)發出一封電子郵件,寄出他們對7名遇難宇航員的哀悼。在信中,他們對太空梭的失事感到非常難過,並感謝美方人員在試驗期間所給予的巨大幫助,使他們從這個活動中得到很多的收穫。

    昨天11點多鐘,得到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消息的趙辰和王添祺不約而同地來到了學校的生物實驗室,望著他們保留的蠶蛹標本沉默不語。“蠶在太空吐絲結繭”在中國學生設計的實驗中是首次隨美國太空梭上天的項目。趙辰是景山中學高一年級的學生,王添祺是高二年級的學生。2000年李桃桃的方案被選中,學校考慮到李桃桃的年齡較小,無法獨立完成,便決定由高年級的同學來完成這個項目,自此兩個人和其他的同學一起開始了試驗。

    去年7月,趙辰還被邀請到美國去參觀搭載他們蠶的飛船發射升空。當時,他還拍下了宇航員們在熟悉他們的試驗箱的過程。由於當時飛船出現故障導致發射推遲,從而也使趙辰遺憾地錯過了這次難得的機會。最後,趙辰和王添祺告訴記者,如果有機會在中國的“神舟號”宇宙飛船上做試驗,那是他們最大的心願。(北京青年報 趙新培 范海濤)

    中國網綜合報道 2003年2月03日

    

    

    

    

    

    

    

    

    


未受哥倫比亞號失事影響 俄羅斯成功發射進步號
太空梭——20世紀航太科技的傑作
誰來接回3名宇航員?國際空間站內還有人等待返回
專家談"哥倫比亞"號失事原因
美成立獨立機構
調查太空梭失事原因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
美國航太史上最悲慘的一天(附:人類歷史上航太災難一覽)
江澤民主席就美太空梭失事向布希總統致慰問電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
安南、普羅迪對“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深表痛心
美國專家稱“哥倫比亞”號失事前曾有異常跡象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升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