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最新研究:東亞可以恢復活力 

    2002年10月9日,新加坡:世界銀行今天發佈的一份新報告《東亞有競爭能力嗎?為全球市場而創新》指出,東亞地區只要採取一種以四個關鍵領域為中心的新的模式,就能夠重振經濟活力,恢復在全球的競爭優勢地位。該報告認為,東亞中高等收入國家能否繼續經濟復蘇和持續高增長將取決於以下四個因素:

    - 建立創新能力;

    - 強化市場機制和商業服務;

    - 最大限度地駕馭資訊通訊技術;

    - 促進開放。

    報告作者沙希德尤素夫博士説:“對於東亞地區的許多主要經濟體來説,在21世紀的前幾個十年,創新而不是資本或勞動力將會成為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最具活力的國家將是那些最有能力調動技術力量的國家。然而,報告強調指出,建立創新能力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要求做出機構上的調整並採取一系列的宏觀經濟和行業政策。東亞國家從實力地位出發:他們有充分的資源供應,有製造能力,有教育和科研基礎設施,有金融和商業服務的基礎。多數國家正在成為日益開放和具有競爭力的經濟體。現在他們需要更上一層樓,同時成為具有高度創新性的經濟體。”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經濟部主任、首席經濟學家迪帕克指出:“這份世界銀行的新報告援引了許多中國的例證來支援其結論。同時,它也為中國提供了極為有益的經驗,對於正在進行入世後的調整以求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的中國尤為有益。在勞動力和物質資本的增長率在未來數年預期會減慢的情況下,中國能否保持高經濟增長率將主要取決於其生産率的提高。中國面臨的挑戰並非是如何保持其作為全球經濟中低成本的製造業中心的競爭力,而是如何提升其在價值鏈中的位置,充分利用其規模和資源以産生更大的動態效益。在多重意義上,中國入世後實行開放將使其機制和表現得以向國際最高標準看齊,從而有助於促進生産率的提高。然而,同樣,立足於本國的廣闊市場向全球經濟挺進的能力又使其具有了與其他東亞鄰國相比的明顯優勢,這也是東亞地區對 “中國威脅”表示關注的一個原因。但是,中國也需要首先解決自身經濟中的一些薄弱環節,才有可能被認為會對其周邊國家的經濟命運構成全面威脅。同樣需要認識到的是,中國也正在成為一個主要的進口市場,因此,如果東亞國家想要競爭,他們就需要與中國競爭部分市場,同時也需要相互競爭以求在中國日益增長的市場上佔有一定份額。”

    報告認為東亞國家需要在以下四個方面取得進展:

    創新:報告認為,激勵創新的環境將建立在公共和民營實體在一個競爭和開放的背景下對研究開發活動的持續資金投入的基礎上。這樣一種環境反過來又為新老企業開展創新活動和把前途較好的研發成果投入商業化生産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激勵。創新活動可以通過企業間的網路聯繫而得到促進,這個過程在多個生産廠家形成城市集群時最有可能實現並且最出成果。成效最顯著的集群是那些少數核心活動(如電子、生物技術、服裝或軟體)得到原材料供應商和提供金融、法律、市場行銷、會計等企業服務的機構的強有力支援的集群。成功的集群依賴於鼓勵與世界各地的其他集群建立多重聯繫的開放型的政策。換言之,産品和技術創新不僅僅取決於研發活動的投資,還取決於企業網路在競爭和開放的政策環境中的集群化。

    金融部門和企業服務。東亞地區未來增長的很大一部分應該來自於服務業的擴張─包括傳統的和新産生的服務業;來自於服務業效率水準的提高,因為目前的水準還遠遠滯後於先進國家;也來自於服務業和製造業之間更加密切的互動。強大的服務業部門會促進産業發展,而在商業化方面最成功的一些創新往往是處於服務業和製造業活動的交叉點,在資訊通訊技術及醫藥科學領域尤為如此,在汽車和服裝行業亦如此。在東亞的大部分地區,服務業未來振興的基礎是實行政策改革以促進競爭,提高監管的品質,深化技術和管理技能。

    資訊通訊技術:其重要性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資訊通訊技術領域有大量的創新活動發生,而且有可能繼續下去。資訊通訊技術與創新過程密切聯繫的第二個理由是,通過大大促進溝通、合作與競爭,資訊通訊技術提高了全球科研活動的生産率,與此同時又為技術的傳播開闢了多條渠道。資訊通訊技術是創新導向的增長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其第三個理由源於資訊通訊技術與關鍵企業服務的融合。無論是金融、市場行銷還是後勤服務,這些分支部門未來的效率和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對資訊通訊技術的應用。

    開放:一個具有創新性和競爭力的經濟,其很大一部分活力來自於開放。這是一條貫穿整個報告的主線,尤其突出了關於擴大開放的同時不以犧牲穩定為代價的措施所能帶來的好處。就東亞地區而言,開放與貿易和資本流動是同義詞。將近30年來,這些以及資源調動一起形成了東亞地區增長的推動力。現在,隨著發展轉到更高的層次,更多由創新推動的增長將繼續通過增加貿易、外商直接投資、技術轉讓和知識型工人的流動,從地區和全球進一步一體化中汲取力量。為報告提供依據的研究表明,這種東亞地區中高等收入經濟體的整合有利於擴大市場,強化競爭,加快技術傳播,但更重要的是,由此産生的政策協調將會鞏固宏觀經濟穩定,進一步強化積累知識實現長遠效益的動力。

    資料

    《東亞有競爭能力嗎:為全球市場而創新》是“東亞前景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研究項目是1999年首先由日本向世界銀行提出的,目的是研究東亞經濟的未來變化方向,重點放在該地區在21世紀初期可能出現的發展模式,世行對此的反應是組建了一個班子與一批精選的亞洲學者密切合作制定了一個內容廣泛的研究項目以確定變化的方向,並針對東亞經濟體如何在一個瞬息萬變和競爭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環境中保持過去的增長勢頭提出政策決議。該研究項目是90年代初期的“東亞奇跡”研究項目的後續項目,但設計的規模更大,並具有實質性的研究內容和採取前瞻性的觀念,目的是為了在2010年以後仍然對政策制定者具有借鑒意義。主報告預計在2003年完成。

    中國網2002年10月9日


世行提供2.5億美元貸款支援湖北公路建設 
世行敦促採取更均衡全球發展模式 
世行行長:中國改革進入一個未知領域
世行行長詹姆斯D沃爾芬森對中國的成功訪問 
世行行長對話北大 
世行行長沃爾芬森:讓網路幫我們分享知識、聯絡世界 
世行將一如既往
關注中國
 
世行行長:完善公司治理需要進一步改革國家所有制 
沃爾芬森: 世行與中國是密切的合作夥伴
世行在中國
中國發展門戶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