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臺軍事政策的明顯調整   
劉宏

    布希政府上臺以後,美對臺軍事政策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雙方在戰略對話、軍售、人員交流等方面的活動十分密切。

    一、美國對臺軍事政策從過去“消極響應”轉向“主動干預”,美國全方位介入臺軍事務。

    縱觀1979年以後美臺軍事關係,雖然歷屆美國政府處理方式有所差異,但基本都屬於台灣方面提出要求、美方作出回應的“觸發-響應”模式。近年以來,美方正逐步轉變這種方式,對臺海安全格局、臺軍軍事構建等主動干預。這一調整自克林頓政府後期已經展開,布希政府力度更大、範圍更廣。

    (一)積極插手臺軍軍事構建,協助臺確立“防衛構想”。自1999年起,美國利用3年時間,依次對臺空、海、陸三軍進行戰鬥力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決定對臺軍售項目重點。2000年批准的長程預警雷達、AIM120空對空中程導彈、提供F-16戰鬥機對地攻擊設備;2001年批准的潛水艇、P-3反潛機、“基德”級驅逐艦等軍售項目,都是在評估後作出的決定。美評估的另一目的是協助臺軍制訂“防衛構想”。取名臺美共同防禦條約時期的“樂成”專案,自2000年初開始運作,據稱臺“國防部”編入近百名專業軍官參與,每月開會數次,目前已完成40%的進程。“樂成”專案在完成指管通情與戰鬥力評估後,準備秘密簽署臺美軍事備忘錄,美國將向台灣提出“台灣防衛作戰構想”。

    除軍售外,美國也主動協助臺軍建立電子戰、統一諸兵種間C4ISR(指揮、管制、通訊、電腦、情報、偵察、搜索)系統等。美國甚至插手臺軍人事安排、臺軍兵種內部矛盾等事務。例如,據台灣媒體報道,美國對台灣“軍政軍令一元化”後首任“國防部長”人選十分關心,要求新任“部長”能與美方溝通,且要求逐步向“文人領軍”轉變。美國軍事官員直接向台灣提出應調整軍購項目優先順序一事,也佐證了此點。

    (二)從聚焦兩岸軍力“平衡”轉向聚焦“和平”,呼應台灣當局“以武拒統”論調。

    《八一七公報》以來,美國一直將維持兩岸軍事平衡作為對台灣出售先進武器、干涉中國內政的主要藉口。布希政府在繼續鼓吹兩岸軍力“動態平衡”的前提下,轉而將臺海“和平絕對化”,並強調美臺軍事合作對和平的“貢獻”,妄圖強化雙邊軍事關係的“正當性”。美國將自己塑造成“臺海和平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亞洲華爾街日報》叫稱,美國不應坐視台灣“被中國恐嚇”;太平洋海軍司令布萊爾稱,美軍的角色是“使中國不致發動侵略”,維持兩岸軍事態勢穩定,“為兩岸和平解決爭議提供基礎”。國家安全顧問賴斯為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徑辯解説,“一個有安全保障的台灣,有助於恢復兩岸對話”。這種對臺“軍售”有利於兩岸“和平”的説法,正是台灣當局一直鼓吹的論調,因此美國的態度令台灣當局十分得意,揚言臺海和平是臺美“共同的語言”,而臺海和平是建立在“兩岸實力相當的基礎上”。

    二、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對台灣當局的“挑釁”行為暗表支援,卻明確解釋所謂的對臺“動武”範圍。

    克林頓政府在臺海軍事上採取不明確表態是否在臺海發生戰爭時出兵的“模糊戰略”,布希大幅改變這一策略。布希政府認為,模糊戰略既難以解釋、又難以執行,限制了美國與台灣的政治、軍事單位間必要的聯繫,無法有效處理突發危機。上臺後,布希本人有關“盡其所能協助台灣自衛”的談話被視為歷屆美國政府最“清晰”的表態。副總統切尼也説,中國“愈來愈擺出威脅台灣的姿態時,模糊可能是一項錯誤”,“中國不能訴諸武力,必須以和平手段處理”。國家安全顧問賴斯等重要官員提出,任何試圖改變(兩岸分離)現狀的活動,美國都將介入,美國的立場將“不再曖昧”。國務卿鮑威爾進一步解釋説,美國承認“一個中國”,但“任何片面改變台灣地位”之舉,美國“絕不容忍”;美國也反對台灣片面宣佈“台獨”,如果台灣挑釁,美國不會支援,如果中國大陸在台灣海峽地區“挑釁”,美國將協助防衛台灣。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去年年初在與日本自民黨政調會長山崎拓會見時甚至叫囂,如果中國佈置瞄準台灣的導彈,美國將積極在台灣配備TMD系統。“戰略清晰”還包含明確規範所謂的中國大陸對臺“動武”定義,“國安會”顧問哈裏查德(任公職之前不久)在代表蘭德公司所寫的一份報告中建議,“動武”不僅指登陸台灣,“舉凡騷擾台灣航運船隻、封鎖港口等都是手段”。

    但台灣當局何種言行是“挑釁”,美國方面卻刻意保持“模糊”。面對台灣當局不斷以“漸進式”手段推動“去中國化”的“台獨”活動,諸如一系列所謂“為台灣正名”活動,美國方面卻不作任何表態。因此,對於所謂的“挑釁”之舉,美國僅將其限于台灣當局公然宣佈“台獨”,從而為台灣當局的“台獨”活動提供保護。美國的做法並加劇兩岸的緊張狀態,與其口頭一再喊出的維持台灣海峽穩定大相徑庭。

    三、推動臺美軍事關係朝制度化、常態化轉變。

    1979年中美建交後,長達數十年的臺美共同防禦協定在到期後自然失效,美國從台灣撤出軍事人員和設備,美國對台灣軍事事務從直接參與轉入間接協助。在台灣當局看來,臺美軍事不僅可以直接提升台灣的“國防安全”和部隊戰力,另一個更重要的作用是,台灣可以借這種軍事上的密切關係,達到政治上的實質同盟關係。因此,台灣一直企圖恢復與美國建立制度化、常態化聯繫。在布希政府上臺後,美國在這一具有重大指標和象徵意義的問題上,出現令人不安的變化。

    美國對與台灣建立軍事關係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人員制度化接觸和聯繫、戰略性軍事對話等。

    首先,建立軍事人員間“多元化”聯繫,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更深度協作預作準備。這一調整主要從下述幾方面進行:第一,美國現役軍官又開始秘密進出島內各敏感軍事部門。這是臺美軍事關係密切化的一大體現。去年進行的“漢光17號”演習有美軍現役校級官員全程參與、“愛國者”導彈試射則完全在美方人員指導下進行。其他如建立指管通情等計劃,也由美方提供設備和人員支援。第二,舉行高級軍事官員戰略會議。去年7月,美國防部證實臺美在蒙特利市“國防語言學院”舉行戰略對話。台灣“副參謀總長”苗永慶上將帶隊、包括“國安會”、“陸委會”成員參與,與美國防部、國務院、國家安全會議及太平洋美軍司令部成員會談,商討有關臺軍政策制定、建軍方向等方面的戰略評估、作戰訓練和軍事合作等議題,並討論制訂一套未來兩岸衝突時,美臺可進行聯合軍事行動的應變計劃。去年年底,台灣軍方派出高級代表團赴美,為今年軍事戰略對話作安排。今年4月,一項取代年度臺美軍售會議的“軍務對話會議”將在美國首次進行。此會議是美應臺的要求而舉行,除軍售議題外,還將討論其他問題,將是臺美年度最重要對話會議。第三,放寬臺美高層軍事人員接觸限制。今年3月,美國批准臺“國防部長”湯曜明、“參謀部長”李傑等赴美訪問,湯在美國期間曾與國防部副部長、國務院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國防部台灣科長等人會談。預計8月湯還將正式訪美。第四,為臺培訓軍事人員,允許臺軍事人員赴美進修、參觀美軍事部門。除行之多年的接受臺軍學員到美軍校學習、為臺培訓F-16戰鬥機飛行員等所售武器操作人員外,台中高層軍官赴美進修計劃也自去年起開始執行。在原國防部副助理國防部長坎貝爾等人的遊説和協助下,自去年6月起,臺美執行“台灣國際安全執行計劃”計劃,臺將校級軍官將通過此計劃赴美進修、參觀美軍事部門、與美軍方廣泛接觸。今年3月,島內媒體報道,美國太平洋美軍司令部所轄的“亞太安全研究中心”(APCSS)首度邀請台灣方面軍職及文職人員參加為時12周的培訓課程。

    其次,比照邦交和盟國作業程式,改變對臺軍售方式。自80年代開始的臺美年度軍售會議,已成為1979年臺美“斷交”後維繫雙方軍事關係的主要途徑。臺軍方因其過於集中、日益成為政治角力和媒體焦點,多次要求美國比照“正常軍售國家”,視個案或需要隨時進行。去年4月,布希宣佈改變傳統方式,取消年度軍售會議,對臺軍售今後改向美駐臺機構“美國在臺協會”(AIT)申請,比照與邦交國和盟國的作業程式。此舉將使臺美避開外界討論軍售項目,借此密切軍方間接觸,並具備在軍售程式和性質上視台灣為“邦交國”的潛在政治意義。

    此外,美國還協助臺發展與其他國家的軍事聯繫,使臺軍打破“孤立”。美國方面認為,由於多數國家只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恪守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立場,削弱了台灣和其他國家的軍事交流機會,使台灣漸漸陷於孤立,“坐失其軍力發揮更效率的機會”,美國應鼓勵其他國家加強與台灣的聯繫。目前美國正積極做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工作,企圖讓有關國家通過參與製造售臺潛艇,協助台灣打開與相關國家的軍事聯繫。美還讓台灣向菲律賓轉移F-5E戰鬥機,借機拉攏與菲的關係;美國對臺與印度的軍事聯繫表示支援;在美國的影響下,臺日海軍和軍事學術交流以及多種形式的安保對話也逐步展開。

    四、對臺軍售更強調針對性、適用性、迫切性。

    在數次評估和了解後,美國認為臺在過去數年獲得不少現代化的設備,但徒有硬體軀殼,缺少“現代化神經樞紐”,軟體的充實和現有武器系統的整合是“當務之急”。基於此,美國要求台灣放棄一味追求先進武器的做法,轉而強調針對性、適用性和迫切性。去年軍售會議上,台灣從政治目的出發,急於購買“宙斯盾艦”。美方有專家研究後認為,除擔心中國大陸的強烈反對外,“宙斯盾”並不具有急迫性和適用性。他們表示,即使批准出售,臺軍仍很難有效使用,“能力仍有問題”是一大因素;而且“宙斯盾”艦需時7、8年以上,“基德艦”只需1、2年,美國最後決定放棄“宙斯盾”艦,批准出售“基德艦”、潛水艇和反潛直升機等能“更快速提升台灣戰力”的武器。這一決定得到了美國親臺勢力的普遍支援,老牌親臺分子參議員赫爾姆斯等對布希大加讚揚,稱其作出了“勇敢的決定”。

    這一政策變化還表現在其他美國對臺軍事援助領域。在臺軍整體能力上,美國建議台灣加強聯合防空能力和指管通情系統。為此,美國已連續3年協助臺構建代號為“搏勝”的計劃,這一計劃的目標是建立各軍種整合的C4SIR系統,解除現存的指管通情盲點,並在必要時與美、日系統直接聯繫。在建軍優先順序上,美國建議台灣應優先將資源用在人員訓練、兵力結構調整、維修等方面,臺陸軍爭取的M-A2坦克和阿帕奇攻擊直升機不是“當務之急”。

    (本文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

    中國網2002年3月28日


美國對臺軍售清單預覽 
美當前對臺政策出現新特點 中美關係再遇波折
美調整對臺政策
美對臺出售“獵戶式”反潛機
美國對台灣護照加注反應平淡
前美國防部高官認為:大陸對臺立場未鬆動
美國官員認為,對臺動武是中國大陸的最後手段
美國完成為軍售而對台灣軍隊作戰能力的評估
美國外交決策對臺海關係的影響  
美對臺售武 犯歐洲眾怒
美對臺軍售嚴重破壞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 
美國對臺軍售居心何在
國際輿論批評美對臺軍售
美國各界批評布希對臺軍售及其言論
專家指出:美對臺軍售將加劇臺海緊張局勢
背信棄義 禍莫大焉——評美國對臺軍售
專家指出美對臺軍售將加劇臺海緊張局勢
美國對臺軍售透露的政治資訊 
美國對臺軍售透露的政治資訊 
布希政府對臺軍售有變本加厲之勢
美國如何決定對臺售武
對臺軍售:美國制華的重要籌碼
美對臺軍售究竟會害了誰
對臺軍售:美國挑撥海峽兩岸的毒招
美國對臺軍售:危害地區和平的因素
美國新政府對臺政策前瞻 
台灣
2001台灣研究報告
《兩岸關係》雜誌
警惕“漸進式台獨”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