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臺軍售居心何在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 胡凡

    4月24日,美國總統小布希正式決定今年向台灣出售價值40多億美元的武器,其中包括4艘“基德”級驅逐艦、8艘柴油動力潛艇、12架P-3C“獵戶座”反潛偵察機及“海龍”掃雷直升機等武器。這是繼1992年老布希總統出售150架F-16戰機給台灣以來,美國對臺規模最大的軍售案,遭到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強烈反對。

    4月25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李肇星緊急召見美國駐中國大使普理赫,就美對臺出售武器問題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

    ■台灣瘋狂大採購

    台灣當局領導人之所以膽敢頑固堅持“台獨”路線,在分裂的路上越走越遠,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不斷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裝備,為他們搞分裂撐腰壯膽。他們把美對臺軍售看做是支援自己搞分裂的信號和行動。近20年來,美國向台灣出售高性能的武器裝備高達380多億美元。僅在1994年到1999年的短短五六年間,台灣就進口了總值高達133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居世界首位,其中95%來自美國,購買武器可謂一擲千金。

    台灣當局新領導人上臺才幾個月,美國對臺軍售更是有增無減,並超越防禦性的範圍,大量提供進攻性武器裝備。2000年6月2日,美國宣佈了兩筆對臺軍售項目,分別是39套F-16戰鬥機使用的導航瞄準吊艙,48套電子對抗吊艙,總價值3.56億美元。F-16戰機加裝這兩種吊艙後,攻防能力大為提高;9月28日,美又宣佈對臺軍售13.8億美元,是近年來最大的一宗軍售,主要是空對空導彈和軍事通信系統等提高F-16戰機攻防能力的武器裝備。正是憑藉買來的“洋武器”,李登輝公開拋出“兩國論”之後,今年台灣當局新領導人又提出“決戰境外”的新戰略構想,更加有恃無恐地“以武拒統”,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急。美國的舉動給海峽兩岸本已灰濛濛的天空又增加了一層陰影。

    此次對臺軍售的主角是4艘“基德”級驅逐艦,此艦最初的設計主要是用於反潛作戰,反潛能力強大。它的平均造價為2500萬美元。P-3C“獵戶座”反潛偵察機是美國海軍武器庫中一種重要的搜尋和打擊海平面以下艦艇的機種,被通俗地稱為“潛艇獵手”。這種飛機有4個渦輪螺旋槳式引擎,它能幾小時連續不斷地遠距離飛行,而不用加油。這種飛機還能同時搜尋大面積的海域,一旦發現水下的潛艇,將通過飛機上安裝的魚雷和反艦導彈予以打擊。

    台灣海軍有4艘現役潛艇,其中2艘是20世紀70年代從美國購買的“加皮”-2型柴油動力艦艇,生産于“二戰”時期,艇名分別為“海獅”號和“海豹”號,專用於反艦作戰訓練;另外2艘是荷蘭的旗魚級艦艇,艇名分別為“海龍”號和“海虎”號。中國大陸一直強烈反對美國向台灣出售潛艇,因為中國政府認為,潛艇屬於進攻性武器。

    ■上億美元購買“軍備垃圾”

    冷戰結束後,由於美國面臨軍備裁減的大趨勢,再加上武器裝備的正常退役和淘汰,所以“軍備垃圾”很多。按規定,艦艇服役25年、飛機服役15年、導彈服役10年就要退役。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工藝水準的提高,超期服役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不能超期太多,一般都在超過規定服役期5-10年後退役。所以,美國把台灣當做一個“大垃圾桶”,利用租借和銷售的方式出售,既能賺到錢又履行了法律義務,兩不耽誤。臺軍現有裝備中屬於這種狀況從美國引進的裝備佔絕大多數。

    當然,為了平衡兩岸軍力,美國也出售了一些高技術裝備,但這些所謂的高技術裝備,必須滿足美國的三個基本條件:在美國和盟國已經全面部署;技術的先進性至少要落後一代(10年以上);技術和武器不得有擴散潛力。F-16、E-2T、愛國者導彈都屬於這類裝備,美國絕對捨不得把B-2隱身轟炸機、洛杉磯級核潛艇、F-22戰鬥機賣給台灣。當然,現在最吊人胃口的是“宙斯盾”驅逐艦、愛國者-3型導彈等一些極為敏感的高技術裝備,但這些往往是台灣可望而不可及的,它這次可能花數億美元租購的“基德”級導彈驅逐艦對台灣來説差不多是“軍備垃圾”。

    這次對臺軍售的“基德”級戰艦雖然火力強大,但就海戰角度而言,一艘軍艦不論功能性如何強大,在現代海戰中很難對付敵軍的飽和攻擊,縱使該艦擁有精良的武器裝備,亦如虛設,僅是敵人攻擊摧毀的目標。所以世界各國均將戰力持續分散于不同組合的艦艇上,以提升艦艇編隊的綜合作戰能力。再者“基德”級戰艦係屬遠洋作戰,為航母特遣艦隊的護航艦;而台灣海軍為近海艦隊,需不需要執行遠洋作戰?或實施登陸作戰中的火力支援?這些都值得再討論。臺軍還幻想“基德”級戰艦由於噸位大、空間夠,可改裝為“宙斯盾艦”。但光是改裝聯合戰術情報分發系統及一套經改良的電子系統和增程標準飛彈,估計一艘需花費3.34億美元;4艘合計約13.35億美元。

    事實上,美國之所以向台灣推銷“基德”級戰艦,主要是歐洲國家及部分中東國家,鋻於該艦每年度維修經費過高,加上該艦周邊設施整建經費過於昂貴,且各國海軍均無實力走向遠洋作戰而婉拒。於是美國有意將該艦封存,一旦封存又是一筆經費;從經濟利益出發,美國意促“基德”級戰艦轉售給台灣,其情不難理解。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台灣居然運用租購方式希望接收該艦,待租借期滿再將4艘戰艦購入,以進行改裝為“宙斯盾艦”。

    ■對臺軍售“三部曲”

    美國對臺軍售一直是平衡兩岸軍事力量、制約中美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砝碼,反思20年來美國對臺軍售的歷史,這一點就看得更加清楚。

    台灣一直是美國手中的一張牌,一個殺手锏,只要中美關係一有風吹草動,就立即拿對臺軍售來説事兒,這已經成了中美關係和臺海關係的晴雨錶。美國是台灣當局武器裝備採購的大戶,台灣當局採購武器裝備的95%來自於美國,這些武器的提供大致分為以下“三部曲”。

    美國對臺軍售的三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1979年至1990年。當時正值東西方冷戰,在中美蘇大三角的格局中,美國有求於中國,希望借助於中國來制衡前蘇聯,並與華約相抗衡。所以,售臺武器主要是陳舊落後的裝備。

    第二階段,1991年至1995年。冷戰剛剛結束,美國軍事戰略面臨新的調整。在這種情況下,國會面臨爭取“和平紅利”傾向的強大壓力,不得不大力削減軍費、軍備和裁減員額,所以這個時期對臺軍售的主戰坦克、軍艦等許多都是淘汰下來的東西。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以中國大陸從俄羅斯引進蘇—27戰鬥機為由,在對臺軍售問題上變本加厲,迅速提升了軍售的品質,一改往日只提供老舊過時裝備的慣例,轉而提供了一大批高技術武器裝備,比如4架預警機、200枚愛國者導彈和150架F-16戰鬥機等。這期間美國對臺軍售的數量、品質是前所未有的,這些銷售從根本上提高了台灣軍隊的現代化水準。

    1993年以後,兩岸關係一度出現緩和,汪辜會談在許多問題上達成共識,克林頓第一個任期進入末期,中美關係也出現好的跡象,所以那一段時間美國對臺軍售平緩下來,除租借部分退役裝備外,基本上沒有提供多少高品質的裝備,所以那段時間台灣轉向歐洲尋求新的武器來源。

    1993年至1995年,台灣終於從法國採購了60架幻影2000-5型戰鬥機,6艘拉法耶特級導彈護衛艦,還有攜帶型防空導彈、反坦克火箭、重型線導魚雷、艦載點防禦導彈系統等。此外,台灣當局從德國採購了狐式裝甲車36輛,坦克排雷犁12輛,MWV-50級掃雷艦4艘;從荷蘭採購了2艘潛艇;從義大利採購了1艘遠洋探測艦。

    第三階段,1996年至1999年。就在中美關係出現緩和,冰山開始消融的時候,李登輝突然于1995年訪問美國,從而使局勢驟然緊張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因懼怕我對臺動武,急忙跑到美國購買軍備。所以這段時間是歷史上美國對臺軍售最倡狂的時期。

    這個時期美國對臺軍售的主要特點是:第一,齊裝配套。美國軍事專家開始從未來作戰的實際需求出發進行綜合論證,協助台灣制定出較為可行的武器裝備配套方案,目的是充分挖掘現有裝備的潛力,儘量使已有武器裝備齊裝配套,形成戰鬥力。為此,美國有針對性地提供了一些零部件、維修保障設施和彈藥等。

    第二,現代化改裝。對以前售臺裝備進行現代化改裝,重點是加裝自動控制系統、電子戰系統、GPS導彈和定位系統、遠端偵察和監視系統等,側重提高臺軍的指揮、控制、通信、情報、資訊處理和偵察監視能力。

    第三,成套引進。成套引進武器裝備是美國對臺軍售的一個重要特點,因為這樣更容易快速形成戰鬥力。

    ■對臺軍售意欲何為

    首先,對臺軍售是在兩岸之間走鋼絲,美國欲讓兩岸互相制約,進而遏制、削弱中國。

    其次,在全球化的經貿競爭和高科技競爭的大潮裏,美國企圖有節制地把兩岸拖入中等程度的軍備擴張,不但有利於美國大賺軍火生意錢,也可以削弱整個中華大經濟圈聯手對美競爭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中國成為國際強權的腳步,並借著兩岸不統不獨的張力造成的不穩定因素,用“美國夢”來“掠奪”兩岸的現代化人才。但是,美國也很小心不讓事情搞糟,因為兩岸形勢升高到開啟戰端,則不統不獨的局面勢將打破,美國也就不能從中漁利了。

    再次,雖然台灣的“民主化”進程符合美國的主流價值,但是,美國政界,尤其是克林頓政府期待用“軟性圍堵”來和平演變中國大陸的基本政策並沒有變。換句話説,美國是想用台灣的“民主化”來作為促進中國大陸進一步走向改革的工具,但卻不會為了保衛台灣的“民主化”成果而不惜與中國大陸一戰。更重要的是,美國不會樂意看見因美國提升對臺軍售引發中國大陸的反彈,使和平演變遭受挫折。除非哪一天,美國的和平演變政策轉變成“硬性圍堵”,那自然要裝備台灣使其成為圍堵的先鋒。

    第四,從表面上看,以前白宮和國會在對臺軍售上勢不兩立,但實際上其原因是美國的總統大選與政黨之爭。共和黨擺出一副捍衛台灣“民主”的高姿態,是要向選民凸顯克林頓總統向中國的妥協違背了美國主流價值,但小布希入主白宮後,自然也會務實。美國對臺軍售的立場背後,仍然是美國的國家利益。對臺軍售是美國大棋局中的一步小棋,何時售臺何種武器,出售多少數量、確定何種品質都與整個棋局密切相關。

    目前美國正在醞釀通過《加強台灣安全法案》,如果這個法案得以通過,台灣將納入美國的軍事保護之下,對臺軍售將明顯升格。海峽兩岸軍事力量是否“平衡”仍是美國確定對臺軍售的重要依據。美國售臺武器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一隻看不見的手來控制台灣軍力,借助其來遏制中國大陸軍事力量,使兩岸處於不戰不和的膠著狀態。

    《北京青年報》 2001年4月2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