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美對臺軍售究竟會害了誰

    鉅額採購直接影響台灣的民生民計

    據統計,20多年來,台灣當局的軍備採購累計高達480多億美元,這還不包括那些軍事技術引進、武器裝備合作研發與生産、武器裝備許可證生産、軍事工程的設標發包等不易計算的軟性開支。據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統計,在台灣每 1美元的進口額中,就有0.55美元用於購買軍火及與軍火相關的技術、設備和原材料,而關係到民生民計的物品只有0.45美元。美國官方機構公佈,在過去10年裏,台灣當局購買的武器是中國大陸的10倍。10年間全球生産出不到3000架F—1 6和幻影戰鬥機,台灣當局竟然購買了其中的十分之一。1994年到2000年,台灣當局進口了總值高達150多億美元的武器裝備,佔世界軍火銷售總額的11%,居首位。對此,台灣學者分析道:“台灣每100萬人所負擔的軍費支出已達5.4億美元,為全亞洲之冠;縱以日本之富,它每百萬人所負擔的軍費,也只不過是3.7億美元。”今年的“國防”預算又比去年增加了6.7%,其機密部分仍達583億元新台幣。

    縱觀半個世紀以來,台灣當局的軍事開支佔財政的比重一直很大。僅依據台灣當局官方公佈的數據統計顯示:50年代平均為46.5%;60年代為41.83%;7 0年代為28.19%;80年代為22.44%;90年代為24.92%。從絕對數字來看,5 0年代軍費開支平均為40億元新台幣;60年代為107億元新台幣;70年代為438億元新台幣;80年代為1497億元新台幣;90年代為2774億元新台幣。越到後來其數額越大。1998年,其軍事預算高達4832億元新台幣,若再加上“特別預算、軍事科研、軍教經費”等八項支出,總額高達8239.68億元新台幣,而同年台灣的經濟發展支出才只有7818.24億元新台幣,“國防”投入明顯大於經濟投入。這種鉅額的防務支出,勢必給台灣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台灣經濟是典型的“淺碟經濟”,原料和産品市場兩頭在外,95%以上的能源依靠進口,88%的産品需要出口,對外依存度高達80%以上,虛擬經濟成分達到96%。這种經濟結構,猶如一碟淺水,風和日麗時倒也相安無事。但遇到天氣變化,驕陽一曬就幹了大半,強風一刮又會溢出來。因此,台灣的經濟如果想要穩固發展,不能光靠外國的投資,必須以大陸為腹地,把台灣的技術、管理經驗同大陸的資源、人力、市場結合起來,才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而台灣當局一味地採購武器,企圖“以武拒統”,這顯然是沒有出路的。

    另一方面,自陳水扁上臺後,台灣當局的日子並不好過,島內投資環境惡化,企業外移加快,經濟面開高走低,民眾生活痛苦指數(失業率加物價上漲率)不斷上升。據台灣當局官方公佈,截至去年底,其債務餘額已高達3.8萬億元新台幣,佔島內GDP比例38.3%,財政預算赤字5000多億元,約佔其GDP的5.2%,已大大高於國際公認的警戒線(3%),銀行呆賬亦高達1.3萬億元。陳水扁競選時曾許諾,上臺後給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放敬老金3000元,全年需要120億元,新政府一直為此發愁。但如果把每年購買武器的費用節省下來,便可高達數千億元。又如“921”大地震的重建經費需要1500億元新台幣,民眾的“健保”費每月仍以44億元新台幣的虧損速度發展,島內失業給付金還需上百億元,等等。個個都是火燒眉毛,急於用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最近台灣當局又向美國提交了 30項高達300多億美元軍火採購計劃,折合新台幣達1萬億元。顯然,如果減少這筆開支,把其用於島內經濟發展,不知要解決多少民生民計問題。

    但是,遺憾的是台灣當局卻並沒有這樣做,反而把大量急需的錢用在了所謂的“國防”開支上。話又説回來,即使台灣當局購買了大量先進武器,壯著膽子挑起兩岸事端,這些“洋武器”能阻擋得住中國人民統一祖國的決心嗎?倘若臺海發生戰爭,無論外部勢力怎樣介入,不管戰爭的規模有多大,其主戰場都在台灣,而且購買的“洋武器”越多、越先進,戰爭表現的方式就越激烈,其遭到的打擊也就越沉重。

    台灣的軍事專家高雄柏分析道:“軍備競賽是極花錢的,由於台灣企業有著特殊的政商背景,多半傾向短視近利,工業狹窄而淺薄,根本不足以支援廣泛而長期的軍備競賽。隨著大陸的經濟與國際影響力持續升高,台灣外購武器也會愈來愈困難。何況大陸的外匯存底已遠遠超過台灣,如果要比賽買武器,台灣只能是輸家。”

    售臺武器最終將損害美國的自身利益

    對臺軍售是一把雙刃劍。美國的軍火商們固然可以從中獲得鉅額的利潤,但同時也將嚴重地損害美國自身的政治、經濟和安全利益。

    凡是有理智的人都會看到這樣一個事實:與十年前相比,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的形勢,以及中美經貿關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據統計,30年前美國對華貿易不到5萬美元,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市場的打開,中美貿易關係日益發展,進出口額以年均遞增20.26%的速度上升,2000年貿易額達到744.7億美元,10年累計4298.4億美元。其中進口增長速度年均高達12.99%,中國已成為美國的第四貿易大國,美國亦成為中國的第一貿易夥伴。與此同時,美國在華投資近10年來也以年均25.4%的速度上升,2000年累計達到281.1億美元。

    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也是中國市場不斷擴大的過程。特別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也為美國乃至世界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商機。據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粗略估計,從國民購買力看,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三大經濟實體,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美國有關組織預測,到2005年,美中貿易協議可以在美國所有50個州增加商品出口,對華出口將由2000年的223億美元翻一番,按照美國每人平均GDP計算,可創造出150多萬人的就業機會。而從1979年到2000年,21年間美國的對臺軍售才賺了410億美元,並且還成為中美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兩相比較,哪個最划算,相信有遠見的美國人士會得出正確的結論。美國《紐約時報》記者評價道:“就算一個中國人每星期多吃兩個雞蛋,那他們將需要整個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所有穀物。”可以説,只要中美關係正常發展,兩國之間的貿易前景將不可估量。目前,有成千上萬的美國公司在中國成立了合資企業。特別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預計將會有更多的美國企業到日益開放的中國市場進行長期投資。要保持這種雙贏的中美經貿關係的健康發展,就必須要有一個穩定與和平的環境做前提。因此,臺海地區的和平、穩定完全符合中美兩國的利益。

    但是,美國政府對台灣當局的大量軍售,卻只能助長“台獨”分子的囂張氣焰。而“台獨”勢力的坐大,勢必使兩岸實現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的對話更加困難,並加劇這個地區乃至整個東亞局勢的緊張。這樣以來,對臺軍售到頭來不僅影響中美兩國關係,而且將給美國在中國及其周邊地區的投資和貿易活動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最終危及美國自身的利益。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國、資本輸入國和債務國,近80%的人不直接從事物質生産,虛擬經濟為實物經濟的156%。可想而知,如果加劇了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不穩定,這對美國社會來講,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據1999年《國際收支統計年鑒》統計,90年代以來,世界投入美國有價證券的外資以年均36.6%的速度增長,1998年達到2668億美元,而美國只有1028億美元,自身增長率年均才17.24%;外來直接投資年均遞增19.1%,1998年為193 4億美元,明顯超過美國對外投資的1328億美元;其資本凈流入年均增長為15.4 %,1998年達到2104.7億美元。美國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處在東亞地區。無數事實證明,美國的經濟發展對外依賴程度越來越大,世界越是和平繁榮、越是開放發展,才越有利於美國的發展。這也就越發需要美國和世界各國努力搞好關係,支援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否則,國家關係鬧僵了,經濟關係就會緊張,就會出現大量資金外移、貿易關係中斷、市場失控,拖垮美國,而身受其害的卻是美國人民。

    換句話説,就算美國售臺武器壯了“台獨”的膽子,縱容那些“台獨”分子挑起了臺海之戰,但無論從經濟上還是政治上,精於算計的美國政府果真能保證從中實現自己的利益嗎?

    這一點,聰明的美國政治家應該是有所感悟的。4月2日,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就警告布希政府:“不要視中國為潛在的敵人,同時不要在台灣問題上玩兩面手法,就是用一個去打擊另外一個。”代表政策系統的一派也認為,“和中國為敵是非常不明智的。從長遠看,美國的最佳政策是和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政府交往”。

    我們應該看到,和平與發展是時代潮流,整個世界經濟合作正在趨於共同市場的迅猛發展,美國只有致力於搞好自己國內的事情,努力搞好同各國關係,才能保持自己的發展地位。否則,與中國對抗,對美國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發展,從長遠來看,是絕對不利的。因此,那種採取在國際上樹敵的辦法來抬高自己,是最為荒唐可笑的行為。美國對臺軍售所賺的那麼一點錢,跟中美兩國的國家利益和長遠經濟合作與發展前景來比,少得可憐。那些仍然抱著冷戰思維的政客們應該換一種思維方式,認識到中美兩國有足夠的理由和平相處,中國的和平統一和進步發展才是世界包括美國的利益所在。

    這些年來,世界經濟波動不斷。去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急轉直下,股市連連下挫,跌幅高達63%;今年第一季度納斯達克指數又在去年大幅下降基礎上,再下跌25%,美國股市市值已縮水超過5萬億美元,企業紛紛裁員,消費者信心不足,美國經濟陷於衰退的可能性已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應該積極採取措施發展經濟,帶動世界經濟增長,而不是通過加大武器出售,推行軍備競賽,增加地區緊張和不穩定這種方式來擴大需求。因為,儘管世界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但世界經濟發展的潛力仍然很大,美國還不至於到了經濟矛盾需要用擴大軍備競賽來調整的地步。而恰恰相反,只有整個世界繁榮和平,美國的經濟才能保持上升的趨勢。

    軍售絕不是維持臺海安全的辦法

    在台灣問題上,美國政府為了實現其以臺制華的戰略企圖,半個世紀來一直靠軍售支援台灣當局,藉以維持所謂的臺海“和平”。這完全是一種愚蠢的自欺欺人的辦法。

    固然,在這個問題上,美臺雙方都能講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但無論怎樣講,無論理由有多少,售武器就是支援台灣當局與祖國大陸對抗,買武器為的就是打仗,就是對大陸的極端不信任。

    其實,話説穿了,對於對臺軍售,美國政府也非常矛盾,既想賣武器讓台灣保持不統不獨,但又害怕其挑事惹禍把自己牽扯進去。而台灣當局明知道自己的安全並不在於購買多少武器,卻非要拉緊購買武器這根線,一方面是為自己“以武拒統”壯膽撐腰;另一方面就是想把美國拉進這場賭局。結果,在這個各自都以為設計很精妙的圖謀中,雙方會陷得越來越深,不得不用更多的精力、財力、物力來維護這個虛幻的目標。

    那麼,解決台灣問題的出路在哪?這就是回歸到一個中國原則上,實行“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惟有這樣才是成本最低、結果最可靠、效果又最好、大家共同受益的結局。關於這一點,並不是中國政府為了政治需要而講的。去年,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布萊爾將軍就説過:“台灣的安全並不能建立在購買武器的數、品質上,最根本的辦法是取決於兩岸關係的轉變。”3月25日,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也批評當局近來大肆擴充武庫是勞民傷財之舉,認為重要的是執政當局應當對一個中國原則表示認同,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好海峽兩岸問題的最佳時機。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一再竭盡努力,曾先後制定了28條優厚政策,直至錢其琛副總理年初提出的“台灣和大陸都是一個中國,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大家都可以坐下來,什麼問題都可以談。”而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政府能夠做到的,就是恪守承諾,遵守中美兩國簽署的三個“聯合公報”,停止對臺出售武器,促進兩岸坐下來實現完整意義上的和平統一。對此,中國有一位將軍在會見美國客人時曾説過:“如果你們能為中國統一做出有益的事情,我願意在此為諸位每人立一尊塑像,讓我們的後代永遠記住為中美兩國人民做好事的朋友!”這充分表達了中國軍人在台灣問題上的胸懷。

    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軍隊是愛好和平的軍隊。但是,當祖國的領土領海領空和主權遭到別人破壞和踐踏時,中國軍人是不惜一切代價與之抗爭到底的。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賦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神聖職責。

    我們真誠地希望祖國早日和平統一,我們也在竭盡全力地為早日實現和平統一創造條件。但是,統一不是商品交換,統一是不能講條件的。國家統一是蘊藏在中華民族意識裏面最強烈的感情和終極價值。統一而強大的祖國,永遠是台灣安全的可靠保障。祖國一日不統一,台灣一日就沒有安全。在中華民族統一的大趨勢面前,我們也真誠地希望台灣當局和美國政府,能夠認清形勢,看清大局,多做些有益於中國和平統一的好事情!

    《解放軍報》2001年4月11日



相關新聞


臺軍戰備內幕大揭秘



美國防部官員透露不向臺出售宙斯盾艦



美媒體稱布希已決定不向台灣出售宙斯盾艦



從錢其琛訪美看中美關係的現狀與前景



美發言人就鮑威爾稱台灣為“中華民國”一事表態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