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當前對臺政策出現新特點 中美關係再遇波折  

    3月16日,我國外交部副部長李肇星召見美國駐華大使雷德,就近來美方干涉中國內政、破壞中美關係的行徑向美國政府提出嚴正交涉。日前,美國政府允許台灣所謂“國防部長”湯曜明赴美開會。美方又在醞釀讓台灣軍方某官員和臭名昭著的“麻煩製造者”李登輝近期去美活動。此外,美國防部不久前向國會提交的所謂“核態勢評估報告”公然聲稱,美國準備在臺海發生戰事時使用核武器。

    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裏,美方做出了這一連串踐踏《聯合國憲章》精神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干涉中國內政和傷害中國人民民族感情的壞事,引起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強烈憤慨,同時,也引起了世人的極大關注。

    ■美允許湯曜明訪美開了惡例

    首先,美允許湯曜明此次赴美與以往臺高層官員訪美的明顯不同在於,他此次是“訪問”而非“過境”。以往美方有一個不成文的做法,台灣“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副院長”以及“國防部長”、“外交部長”等最高層官員一律不能來美國訪問,所以才有台灣地區領導人的所謂“過境外交”、“度假外交”。湯成為台灣地區歷任“國防部長”中第一個以“非過境方式”訪美的官員。將於4月10日正式宣佈成立的美國國會“台灣小組”4位共同主席已致函布希總統,呼籲美解除有關台灣高層官員訪問的所有限制,以便使美直接獲得對臺海兩岸平衡的了解。

    其次,美國高層官員破例與到訪的台灣高官見面。自中美建交以來,根據美方的不成文做法,台灣的高級官員不能和美國高層官員接觸,雙方不僅規定進行交流的人員級別不能高,而且不能在各自的“國防部”內會面。可是現在卻把原來的雙方相關軍事部門長官的會面升格為雙方最高軍事主管官員的會面,雙方官員接觸級別提升。

    第三,美允許湯曜明以所謂的“私人身份”公開從事政治活動。此次“美臺防禦高峰會議”由美國民間團體“美臺商業協會”舉辦,美國方面稱湯曜明的訪問是以“私人身份”、到美國進行所謂“私人性質的訪問”,因而“符合”美國的政策。可是,人們看得十分清楚,當這位“國防部長”到美國後卻利用一切機會發表演説,闡述所謂“國防安全態勢與軍售理念”等,並表示希望今後美國與台灣地區“加強軍事交流”,希望美國“協助台灣的國防改造工程”。

    第四,美以所謂“經濟性”活動的招牌慫恿台灣從事分裂活動。儘管雙方都一再聲稱,此次會議的主辦者是“美臺商業協會”,贊助會議的也是波音、洛克希德馬丁、雷神公司等大型公司,都是美國著名國防工業廠商。但此次會議絕不是商業會議。它標誌著美國親臺勢力和“台獨”勢力的相互勾結又跨出新的一步。突破“定期高層會談”,由雙方軍事、“外交”、戰略研究主管負責人參加,成為美國與台灣地區“加強實質關係的高級別的又一常設渠道”,成為變相軍事結盟的主要形式。“會談議題”也由“軍售性質”轉變為“安全和戰略層次的高層會談”,把“軍售議題”提升為“國家安全層次”,由軍火交易發展為戰略討論。

    ■美當前對臺政策 出現新特點

    布希行政當局雖聲稱要繼續執行“一個中國”政策,但在實際行動中明顯傾向台灣。美國新的對臺政策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提升台灣在美全球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過去美把台灣主要當作中美兩國雙邊關係中的一張牌,要利用台灣進行政治訛詐,同時把台灣作為對中國大陸進行“和平演變”的工具。現在,台灣問題在美決策者看來,已超越了雙邊關係的範疇,他們開始把台灣問題作為美全球安全戰略特別是亞太安全戰略的組成部分。

    二是美欲發展與台灣的準軍事同盟關係。1996年臺海危機以來,美國國防部不但專門成立一個處理臺海危機的特別工作組,而且和台灣共同建立“軍事及情報危機處理聯絡中心”,以共同處理臺海緊急事態。去年以來,美大量向臺出售武器,並在數量、品質、性能、機制等方面有所突破,美國有人在鼓吹美應加強與台灣在軍事上的對話,以幫助在台灣海峽保持威懾力量,並繼續向台灣出售先進的武器,以幫助台灣對付來自中國大陸的越來越大的所謂威脅。今年初,布希在日本發表演説時,甚至暗示將臺納入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的範圍。美軍太平洋總司令布萊爾上將3月5日在國會表示,美國應儘快恢復研發海基導彈防禦系統,以提供日本以及臺海地區所需的安全保障。不久前出籠的美國“核態勢評估報告”明確提到,國防部應準備好在台灣海峽發生戰爭時使用核武器。剛剛成立的美眾議院“台灣事務議員小組”將全力推動加強臺防務。

    三是從“戰略模糊”到“戰略清晰”。提升美國與台灣地區“實質關係”已經成為美國親臺勢力和“台獨”勢力的合力點,布希上臺之初曾宣稱,“盡其所能協防台灣”,在不久前的東亞之行期間布希仍稱“不忘對臺承諾”。今年2月27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公開宣稱,隨時“準備支援台灣”。美國“核態勢評估報告”把中國列入了核彈瞄準的目標,其前提就是臺海衝突。美國與台灣地區軍事聯繫越緊密,就越容易誘導“台獨”冒進,將極不利於台灣局勢的穩定,也不利於兩岸和平對話和和平解決歧見。

    ■中美關係的發展取決於美如何處理台灣問題

    應該看到,美國總統在4個月內兩度來華在中美關係史上絕無僅有。在中美關係正常化30週年之際布希再度訪華,説明布希現行對華政策仍以合作為基調,因為對華“接觸”政策符合美國家利益。近年來,由於中國在國際政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所處的地位越來越高和擁有商機越來越多,美國不能無視中國的存在,發展中美兩國人民的友好關係、加強兩國的交流和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正是在這一趨勢下,以往幾任美國總統都承諾“一個中國”政策。目前,“反恐合作”增強了美國對中國的戰略需求,布希東亞之行期間,除對中國“反恐合作”予以感謝外,表示“歡迎一個穩定、繁榮、與鄰國和平相處的中國”,“將和中國一起去完成為我們的子孫後代建立一個繁榮和穩定的亞洲的偉大任務”。布希訪華為加強中美關係提供了新的契機,中美關係在經歷了一些挫折後出現了走向發展建設性合作關係的機遇。需要指出的是,布希訪華意在建立中美高層對話機制,主流是善意的,但大國之間建立穩定戰略關係的基礎是承認對方的戰略利益,而布希顯然未打算在中國大陸關注的台灣問題等領域投入足夠的精力,只想在美方關注的反恐、不擴散領域加強“合作”。布希訪華表明美近期對中國戰略需求增大,但中美戰略合作關係的建立仍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過程。中美雙方雖不希望搞對抗,但在許多問題上分歧猶存。雙方在台灣問題上的歧見就難以消除。

    必須指出的是,這些年來中美關係發展的一個規律是,每當中美關係出現積極發展勢頭時,在美國國內和台灣島內,總有一些人不甘心看到中美關係的穩定發展,總要在中美關係轉好時製造麻煩。當中美關係向前推進時,美方也總要製造一些障礙,在打“台灣牌”方面採取一些小動作,以便在兩岸間搞平衡,從中漁利。美公然違反“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間的三個聯合公報,成為向“台獨”勢力發出的又一個錯誤信號,勢必將對中美關係造成傷害。一個矛盾的現象是,中美兩國的相互認識在日益深化,但相互防範的意識也有增強,美最近出籠的核態勢報告將我國列為7個核打擊目標之一、再次進行導彈防禦計劃試驗以進行核訛詐就是例證。但無論如何,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的核心,最為敏感,美方認為它最具“爆炸性”。美國的親臺政策非常容易産生連鎖反應,如果台灣不斷獲得美國的先進武器,並得到美國的支援,台灣方面就很難在統一問題上採取積極態度。美國最近的一些行為,顯然違反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以及美方對於中國政府和人民作出的嚴肅承諾,必將給中美關係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只有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得到遵守,台灣問題得到妥善處理,中美關係才能向前發展。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美洲室副主任、博士 席來旺)

     《北京青年報》2002-03-21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