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臺軍售:美國制華的重要籌碼

      獨霸全球,建立一個美國支配下的單極世界,是美國政府長期追求的戰略目標。而美對華戰略則是美國全球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美國從控制歐亞大陸進而控制全球的地緣戰略需要出發,把東亞和歐洲崛起一個強國視為其實現全球戰略的最大威脅。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始終處於美國的“關照”之中,而台灣就是美國制華的一個重要籌碼。美對臺軍售作為維持台灣目前這種分離現狀的重要手段,過去、現在乃至將來都是美對華戰略的一張主牌。

    50年來,美國為了達到以臺制華、保持臺海兩岸不統不獨、不戰不和的政治目的,在不同時期根據不同的需要,在對臺軍售方面四種類型交替進行,把一大批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技術等,送到了中國的台灣島上,既控制了台灣又牽制了大陸。

    上世紀中葉,美國與中國全面為敵,為了支援國民黨政府與大陸為敵,針對台灣經濟比較困難的情況,美國的對臺軍售就是以無償援助的形式進行的,時間長達15年之久,六十年代中期以後,台灣經濟出現好轉,才逐漸轉為官方間的直接銷售。

    七八十年代,出於拉中抗蘇的戰略需要,中美關係逐漸緩和,美對臺軍售從每年的8億多美元遞減至4億美元左右。其間,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按當時美國國防部長布朗的分析判斷,一是在軍事上,中國當時不可能發動起對台灣地區的海空聯合進攻,因為面臨的主要威脅來自蘇聯。中國軍隊並不具備足夠的作戰飛機和艦艇以實施對台灣的兩棲進攻。二是台灣本身的軍事力量已經具備相當的“威懾能力”,其武器、雷達指揮系統和電子干擾系統均領先於中國大陸。

    在蘇聯解體後,美國開始對中國的戰略需求減少,以1992年出售150架先進的F-16戰鬥機為標誌,在台灣問題上的舉動也就出現了明顯的升級。據統計,美國對台灣的軍售額在1990財政年度為5.1億美元,1991年和1992財政年度均為4.7億美元,但到了1993財政年度,美國對臺軍售額就激增到66.2億美元,出現了強烈反彈,以至發展到後來售臺武器平均每年超過20億美元,且都是比較尖端的先進武器。期間,有時為了繞過中美間《八·一七公報》的限制,還經常以租賃等其他形式向臺提供武器和技術合作。

    在不斷的對臺軍售當中,美國充分利用大量的對臺軍售發貨機會,加強對台灣專業人員的培訓及美臺間的協同訓練。根據美國國防部規定,凡向美國採購武器的國家和地區均可派人至美國軍校受訓。根據這一規定,1990年代中期以來,凡抵美接艦接機的台灣軍事人員均在美國接受了不同程度的培訓,甚至在培訓期間或艦機返臺途中與美軍進行了一定的協同性訓練。1995年,台灣在向美國租借諾克斯級導彈護衛艦時,先後派出120多名技術人員赴美受訓;1999年接安克雷奇級船塢登陸艦時,臺又派海軍人員在美國呆了7個多月;F-16戰鬥機的每批接機人員也都經過培訓以及自美國飛抵台灣期間的協同性飛行。2000年美國售臺的AIM-120中程導彈,雖暫不運交台灣,但卻允許臺軍飛行員可以前往美國空軍的基地或訓練場,進行這種導彈的試射和相關的操作訓練。目前臺空軍已派遣了一支F-16戰鬥機飛行員小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盧克空軍基地受訓。

    顯然,美國售臺武器的接獲已經成為美國對臺軍事專業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及美臺間演訓的重要方式,而且通過此種方式,台灣軍事人員在美國的指導下熟練掌握售臺武器裝備性能的同時,也加強了與美國軍方的協同性訓練,達到了最終將台灣納入美國防務體系,實現美臺防務“一體化”的目的。

    不僅如此,美國近年來還幫助台灣在北部地區合作建立一座大型衛星圖像地面接收站,並擬再出售台灣一套名為LINK-16的數據鏈用於戰機、艦艇和地面部隊三通語音資訊及資料等,直接和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連結,共用資訊。英國新出版的《簡氏防務週刊》還披露,在台灣的另一軍事基地的情報中心,美國家安全局已幫助台灣完成了5年的提高情報蒐集與處理能力計劃和訓練計劃,使其過去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才能處理並上報的情報,現在只需不到一分鐘就能處理完畢。這是美臺兩軍向指揮、資訊系統一體化發展的前兆。

    綜上所述,可以肯定,今後根據臺海形勢的變化和美國的戰略需要,美國仍然會繼續採取各種形式向台灣提供所謂“保持台灣必要的防衛能力需要的”武器裝備,而且技術水準會越來越先進;甚至在有些情況下,還會出現其他形式的軍事援助。可以講,只要台灣問題一天不解決,美國的對臺軍售就一天不會停止。

    據統計,自1979年美國公佈《與台灣關係法》以來,截至2000年底,21年間美國向台灣出售高性能武器的軍備交易有47宗,高達400多億美元。僅在1994年到2000年的短短五六年間,台灣就進口了總值高達150多億美元的武器裝備,佔世界軍火銷售總額的11%,居首位。

    目前台灣當局採購的武器裝備中的95%來自於美國,以致台灣現正在服役的430架戰機有60%從美國進口,70艘水面艦艇中最先進的有60%是從美國購買或租借的,坦克、裝甲車有70%是從美國進口的,台灣的數千枚導彈亦有多半是來自美國的。一個只有2300萬人口的台灣,10年購買的武器是大陸的40倍;同時在過去10年裏全球只生産出3000架F—16和幻影戰鬥機,台灣當局竟然購買了其中的十分之一。這些武器無疑增加了台灣當局拒絕與我和談統一的籌碼,也助長了其與中國大陸抗衡的信心,使臺當局謀求“獨立政治實體”的決心會更加堅定,同時還可能使島內“台獨”勢力産生台灣已有實力與大陸抗衡、屆時美國會出兵幫忙的錯覺。這無疑將在島內外一定環境下很可能會導致台灣當局鋌而走險,邁出走向“台獨”的實質性步伐,增加台灣政局走向的不確定性和危險性,使台灣局勢變得越發難以控制。對台灣當局來講,靠美國的軍售雖然能保持一個時期的分離狀態,但卻要付出更沉重的代價,可謂禍莫大焉。(王衛星)

    《光明日報》 2001年4月1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