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鎔基問策12位經濟專家  

    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6月24日在中南海主持經濟工作座談會,邀請部分經濟界專家學者座談當前經濟工作。

    據新華社報道,座談會上,12位與會專家學者就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作情況和下半年經濟走勢發表了意見,重點就“三農”、財稅、金融、進出口、國有企業改革、就業和社會保障以及收入分配等問題發表了看法,提出了政策建議。

    受邀學者引人關注

    參加座談會的專家學者有:王洛林、吳敬璉、吳樹青、黃達、謝平、胡鞍鋼、林毅夫、樊綱、陳東琪、呂政、賈康、馬曉河。

    引人關注的是,一些近年來頗具知名度的專家學者並不在受邀座談之列,如厲以寧、蕭灼基、易綱、吳曉求、魏傑、劉偉等。而此次受邀的經濟專家中,陳東琪、呂政、賈康、馬曉河等人並不為廣大公眾所熟知。

    相關資料表明,陳東琪現為中國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所長,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頗有研究,他提出的“微調”、“穩中求進”的經濟政策主張為中國政府所採納;呂政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工業發展理論與政策;賈康現為中國財政部科研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及財經理論、政策;馬曉河現為中國國家計委産業發展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農業農村發展政策和城鄉經濟關係。

    據有關人士分析,由於本次座談的主要話題都是當前中國經濟生活中的焦點問題,而受到邀請的專家們對當前中國諸多經濟熱點問題各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因此,各位專家的政策建議很有可能成為以後一段時期中國政府制定相關經濟政策的參考。

    經濟政策懸念

    記者致電部分受邀座談的專家,但是專家們對座談會上所提政策建議具體內容都避而不答。據分析人士説,雖然專家們的政策建議暫時還無從得知,但如果將專家們近年來公開發表的對中國經濟熱點問題的看法加以蒐集、歸納和整理,就不難推測他們會提出什麼樣的政策建議。在此基礎上,也可以大致看出今後一段時期內可能影響中國政府經濟政策的一些新取向。

    分析人士舉例説,關於收入分配的問題,陳東琪在今年5月份曾發表文章指出,目前個人收入所得稅制度有“劫貧幫富”的嫌疑,既加大了收入分配不公,影響了社會安定,又減少了國家財稅收入,抑制了大眾消費需求,阻礙了經濟回升。陳東琪建議實行結構性調節稅政策,將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從800元調高到1501元或2001元以上,並嚴格施行高額累進稅制,大幅提高對高收入者的課稅率。

    又如吳敬璉今年5月公開指出,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的銀行體系已經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對於銀行系統是否能對民營企業開放,他説,表面上看,政府部門對此一直沒有鬆口,但事實上,允許銀行資本上市實際上就是允許民間資本可以介入。更為重要的信號出現在去年年底,國家計委出臺了一個關於鼓勵民間投資的文件,規定凡是向外國資本開放的領域,都應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另外,國務院辦公廳又轉發了國家計委關於在“十五”期間大力發展服務業的一個文件,其中列舉的服務業範圍就包括金融業。

    對於“三農”、財稅、金融、進出口、國有企業改革、就業和社會保障以及收入分配等當前中國經濟的焦點問題的未來政策建議,應當可以在受到邀請的專家近年公開發表的觀點中尋找到脈絡。

    相關連結:12位經濟專家簡介

    王洛林 中共中央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1997年被授予香港嶺南學院名譽博士,曾任廈門大學副校長兼黨委書記,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金融學會副理事長、現代經濟史學會副會長、東歐中亞學會副會長、企業管理學會副會長、全國日本經濟學會會長。

    吳敬璉 中國當代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幹事、經濟動態組組長,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研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從1979年開始,他把研究的重點逐步轉向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實的比較研究方面來。在這種研究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對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和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的想法。他和其他經濟學家一起,為在中國開闢比較經濟體制研究這個新的學術領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吳樹青 教授,北大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研究領域:政治經濟學,主要作品包括:《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關於提高人民生活的幾個問題》、《關於“十五”計劃的幾個問題》等。

    黃 達 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財貿物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1981年11月3日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應用經濟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主持《貨幣供求量問題研究》《社會資金宏觀配置格局的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儲蓄向投資轉換機制的重構》《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研究》等重大課題的研究。

    謝 平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研究員,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教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曾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係博士學位。

    胡鞍鋼 現為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小組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國情研究室主任、清華大學二十一世紀發展研究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國土與資源專家委員會委員、農業部軟科學委員會(第二屆)委員、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人口專家委員會(第四屆)委員、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胡鞍鋼從1985年開始從事中國國情研究,研究成果顯著,現已正式出版國情研究系列專著和合著共計18部。

    林毅夫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從美國歸來的第一位經濟學博士。歷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與城鄉協調發展研究部副部長。1994年在北京大學創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為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從1986年起擔任世界銀行顧問,並被美國杜克大學等學校聘為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中國的奇跡:戰略發展與經濟改革》等。

    樊 綱 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學、制度經濟學暨“過渡經濟學”。

    陳東琪 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現為國家計委經濟所所長。1994年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長。1989—1990年和1992—1993年,先後赴美哈佛大學、貝克萊加州大學等院校進修貨幣金融理論和從事博士後研究。著有《東歐經濟學概論》、《新土地所有制》、《強波經濟論》,主編專著有《全球社會保障制度考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勞動過剩經濟的就業和收入》等。

    呂 政 經濟學博士,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工業發展理論與政策。主要代表作:《對計劃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再認識》、《九十年代中國工業發展的任務》、《工業結構調整任務的變化》、《九十代以來中國工業發展的新特點》、《需求約束下的工業增長》、《中國工業經濟問題研究》、《工業經濟學》、《走向21世紀的中國經濟》、《從貧困走向小康》。本人多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級、院級獎勵。曾獲得“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3年被評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待遇的專家。

    賈 康 研究員、博導。1982年2月至1985年4月入財政部科研所研究生部,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5—1998年于財政部科研所完成在職研究生學習,獲博士學位。1985年至今在財政部科研所工作,歷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研所副所長、所長。在財政稅收與國民經濟的理論、政策研究領域有10餘年的豐富工作經驗,曾主持或參加多項國家級、部級研究項目,著有書籍10余部,論文200多篇。

    馬曉河 國家計委産業發展所所長、研究員。研究領域:農業農村發展政策和城鄉經濟關係。主要作品:《工業化中期階段的農業政策》、《中國農業進入新階段》、《中國糧食貿易穩定性及其影響》、《農産品加工業的前景與政策選擇》。

    《國際金融報》 2002年06月26日


胡鞍鋼:促進就業增長必需打破壟斷、開放服務業市場 
樊綱:政策要向經濟型車傾斜
吳敬璉:國有股全流通與減持是兩碼事
胡鞍鋼:中國提高中央財力潛力很大
第三種尊嚴:張五常之真、吳敬璉之善、汪丁丁之美
吳敬璉:“中國矽谷”重在制度建設
胡鞍鋼:中國正面臨就業戰爭
吳敬璉:部分國企仍有復困危險
樊綱:正確認識企業的價值
吳敬璉:中國經濟增長與亞洲共同發展
吳敬璉:要在改革和規範基礎上發展資本市場
吳敬璉:經濟改革金融改革如何進行
胡鞍鋼:中國面臨三大“數字鴻溝”
樊綱:建立信用體制是個長期的任務
胡鞍鋼:各類腐敗造成的經濟損失 
胡鞍鋼:我國應建立起國家廉政體系防治腐敗
樊綱:混業經營未到火候時
樊綱:中國金融“免疫力”強
經濟學家樊綱:中國更需要“二板”市場
樊綱縱論創業板“三大焦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