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山西省出臺規劃推動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建設

發佈時間:2023-02-09 10:15:34 | 來源:山西新聞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本報太原2月8日訊(記者張劍雯)近日,山西省印發《黃河流域(山西)水生態環境建設規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實現黃河干流8個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16條入黃支流入黃口水質及3條出境河流出境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水域岸線修復比例達到100%。

《規劃》明確,通過實施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建設,使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尾水水質進一步提升,再生水回用至工農業用水、城市雜用水及生態補水能力大幅提升,主要河流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河流生態空間和生態功能有效恢復,流域人水和諧局面初步形成。

《規劃》系統梳理了我省黃河干流、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蒼頭河等河流概況,總結了近年來我省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建設的成就,指出當前面臨水環境改善難度較大、水資源保障亟待提升、水生態恢復艱巨等挑戰。確定堅持生態治理、系統治理、因地制宜三項原則,圍繞“源、點、環、帶、景、文”生態治理新格局的系統治理路徑,開展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建設。

具體來説,針對流域水資源匱乏、生態流量不足、污水處理廠排水與地表水達Ⅲ類水質不匹配等難題,在黃河流域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出水口適宜區域建設帶保溫措施的人工潛流濕地水質凈化工程,打造污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濕地源頭治理模式,治理後的污水處理廠尾水成為河流生態補水的第二清潔水源;針對城市初期雨水和農村面源污染問題,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基礎上,採用蓄水濕地和堤外人工濕地相結合的方式,在支流、退水渠等入幹流、入湖(庫)口處建設入河口“表面流+潛流”人工濕地,有效緩解汛期入河湖水質污染問題;針對河湖岸帶生態退化問題,開展重要湖(庫)環狀生態屏障和沿河生態緩衝帶建設,拓寬河湖生態空間,打通陸域和水域的生境連接,有效恢復河湖生態功能;充分對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求,加強河(湖)濱水生態景觀建設和保護,積極傳承弘揚黃河水文化,有效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大幅提升我省黃河流域品質和形象。

陜西:立法銜接黃河保護法 推進跨行政區劃檢察改革
九曲黃河,浩蕩東流,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寧,天下平,從古至今黃河治理都是安民興邦的一件大事。地處黃河中游的陜西,幹流全長719公里,是黃河流域的心臟地帶,對其生態保護的治理對全省乃至全國都十分重要。
山西省出臺規劃推動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建設
近日,山西省印發《黃河流域(山西)水生態環境建設規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實現黃河干流8個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16條入黃支流入黃口水質及3條出境河流出境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水域岸線修復比例達到100%。
陜西省黃河長江流域水環境品質刷新紀錄
黃河流域■總體水質有監測記錄以來首次達優■65個國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佔比93.8%,無劣Ⅴ類斷面,優於全國黃河流域平均水準6.3個百分點■105座縣級以上污水廠出水達到地表水準Ⅳ類標準,提標改造率97.2%長江流域■46個國控斷面水質歷史性全部達到Ⅱ類以上,其中Ⅰ類達到8個,優良率100%,優於全國長江流域平均水準1.9個百分點■陜南三市共完成水生態修復和治理項目94個■漢江(漢中段)提名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本報訊(記者申東昕)2月8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22年,全省水環境品質顯著改善,兩項水質考核指標均提前超額完成“十四五”目標。46個國控斷面水質歷史性全部達到Ⅱ類以上,其中Ⅰ類達到8個,優良率100%,優於全國長江流域平均水準1.9個百分點,保障了南水北調水質安全。黃河流域65個國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佔比93.8%,無劣Ⅴ類斷面,總體水質首次達優,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準,優於全國黃河流域平均水準6.3個百分點。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