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建議機關單位與北京市政府共同開發共有産權房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03-08 14:39:36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未來將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要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範圍。


“房住不炒”已經不是新詞,更多的老百姓將在“應保盡保”的承諾下享受民生紅利。


對於“房住不炒”的實現路徑,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曾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政府必須轉變“不願長期持有物業”的觀念,如果政府手中有房源和房産投入市場,可適當對衝一下因市場房源不足導致的價格上漲預期。


“動起來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應保盡保”,李稻葵察覺到了變化,但是“這還不夠”,他仍然強調政府應加大保障房的供給。


在他看來,“香港模式”值得借鑒,即政府控制一塊土地,成立可以直接控制的企業,面向市場運作,長期經營、長期持有物業,把物業出租給符合當地經濟發展方向的對象。李稻葵認為,這種設想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有實現的可能,“這些城市財政有實力,可以有意識地把一部分國有資産轉向長期持有的物業”。


“建立長效機制為了讓房地産市場穩定,最根本就是不讓老百姓人心惶惶,其實房價還是表像,最關鍵是先有地兒住下來。”李稻葵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表示,增加政府保障房供給,配合政策引導,會讓百姓觀念也得以轉變,“先解決年輕人的住房問題,買房的壓力也會變小”。


儘管李稻葵認為,國內的保障房存在“少”和“遠”的問題,但對供給上升持有信心。他指出,隨著多元化的住房供給發展,尤其是長期由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持有的物業出租,保障房供給會上升。


李稻葵建議,在“情況特殊”的北京,可以動員一些機關、單位拿出自己現有的公房改造,和市政府聯合持有産權,共同開發,在不違反規劃、限高的情況下,儘量提升高度,完成後部分用以出租,“潛力很大”。


他建議,在其他城市,盡可能做好租購同權。李稻葵介紹,德國對房客的權益保護很嚴格,不能輕易漲價,漲幅超過5%必須申請;政府對蓋房長期持有出租的開發商給予補貼……這些規定都為租客提供了保障,也更有利於租客卸下心理負擔。


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公開表示,香江集團願意一起參與住房租賃市場改革。她認為,對於企業來説,長租公寓是一筆經濟賬,能不能賺到錢,就要看固定資産投資後,租金能否跑贏這筆資産的利息。跑得贏,企業就有動力做,反之則沒有動力。她建議,政府從頂層設計的角度提前規劃,劃定一定比例的房子為公租房,且為政府持有。不夠的部分,由企業來補足。


“房子既然是用來住的,租也是可以的嘛。”翟美卿説,如果政府能提供更多房子出租,租客權益保障、租金上漲、租房體驗等問題就會得到更好地解決。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副省長許瑞生將“應保盡保”看作“各級政府需要放在首位的事情”。


許瑞生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表示,要完成“應保盡保”的任務,各地各級政府都要出臺一系列針對低收入群體的租賃制度,來保障低收入人群等應保人群的住房需求,但“低收入人群這條線是浮動的”,因此做好動態的評估工作成為必要,“要有退出機制,才能保證公平。如果沒有退出機制,就會帶來侵佔公共資源的情況”。


“要考慮為年輕一代提供一個合理的租房制度。”許瑞生表示,要做好公租房保障,關鍵在於租購並舉,更關鍵是底數清,最關鍵是各級政府要用心做事,“如果能把這些線劃得可接受一點、照顧面寬一點,這樣就能提升普惠性”。目前,廣東多個城市已經有了創新性行動,如深圳的人才公寓,這是一種解決人才在某地創業的短期租賃和過渡週轉用房。此外,部分城市還在土地招投標時要求開發商配建一定面積的租賃住房。


許瑞生提醒,政府在選擇提供保障性住房時必須注意選址問題,“夾心層是上班族,如何縮短通勤時間,讓他們更加便捷地上班,節省交通成本,更好地享受青春年代應該享受的生活,是政府應該考量的要素”。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李稻葵建議機關單位與北京市政府共同開發共有産權房
來源:中國青年報2018-03-08 14:39:36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未來將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要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範圍。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