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國樓市的風險 到底存在在哪?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7-01-26 09:22:00

(原標題:樓市的風險 到底在哪?)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調查,彭博對14位經濟學家的調查結果顯示,這些經濟學家們認為中國今年將面臨更大的泡沫風險,其中半數受訪者認為房地産泡沫存在擴大的風險。

為什麼被各種政策已經壓制住的房地産市場,被認為在2017年還會有風險擴大的可能呢?這一點我們並不認同。

有時候,一些區域性房地産市場也會出現一些異動,好像添亂一樣,給人一種感覺,房地産的泡沫好像還真的要擴散,最近的事情就比如蠢蠢欲動的重慶房地産市場。按照央視網的報道,不知道怎麼的,重慶房地産市場就突然開始急速升溫了,“有關山城房價要暴漲的各類消息頻出。不知是無意還是有心,一些媒體也跟著起鬨,‘重慶房價5年內要翻一番’、‘北京客打飛機去重慶買房’等不知真假的新聞也炒得熱鬧。”

不管這是一個如何發生的事件,個人感覺最終翻不起風浪。資産價格波動最怕的是預期,如果各種傳言炒熱了預期,重慶樓市還真的有一番折騰了,但是這種預期會被很快打翻。

1月6日,重慶市國土房管局就有回應,稱“近期重慶市商品住房市場總體平穩,同時將加強市場研判,及時發佈市場資訊,引導群眾理性購房,做好政策儲備,確保重慶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最重要的是,重慶方面出手很快也很重,表示“在土地供應方面,計劃在今年1月向主城區投放1800畝商品房開發用地,供應量同比增長將達141.1%。”

對於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來説,樓市真正的要害還是在供地上,政府舍得供地,自然就能平衡需求,打消炒房客的投機念頭。只要政府懂得供地的作用並且舍得供地,上面所謂經濟學家調查預期的房地産泡沫的擴大就不會出現。

這一點其實各個地方政府心知肚明,比如這一輪樓市行情中領漲的深圳市就對2017年的形勢看得很清楚。深圳市市長許勤近日剛剛表示,2017年深圳要落實國家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

去年12月,北京市代市長蔡奇在市住建委主持召開座談會時也強調:以建立購租並舉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抓緊研究建立長效機制,堅決抑制投資投機行為,加大普通商品住房供給力度,確保明年房價環比不增長。因此,無論是北京還是深圳,加大住房供給力度都是計劃中的舉措。

既然對於樓市而言,去年上漲過快的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在2017年的泡沫問題並不是一個問題,那麼2017年樓市還會有怎樣的風險呢?我覺得如果有問題的話,最可能出現問題的還是在三四線城市身上。

在上一輪行情中,本來就是分化的泡沫,和很多人認為的樓市上漲是貨幣太多不一樣,如果僅僅是貨幣太多的話,那麼不管是一線二線還是三四線城市的房子都會漲,但是結果很清楚,只有一線和強二線漲,三四線不漲甚至微跌。

在我們接觸到的三四線城市的情況中,很多三四線城市的居民,在有了房子的情況下,他們的選擇是賣掉三四線的房子,拿著錢到省會城市等二線城市去買房,也就是説,在房地産這個投資選項中,他們最看重的不是房子,而且區域。因為一二線城市的房子,意味著更好的教育資源和更好的醫療資源,更重要的是,一二線城市的房子在漲,三四線的房子不漲,這完全是一個迴圈,結果就會導致一二線更漲,三四線更不漲。

如果2017年,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控制得很穩定,微漲不漲甚至微跌的話,樓市真正的風險其實在三四線城市,那裏的房子就不僅僅是不漲或者是微跌的問題了,如果不能提前預見並且積極採取措施的話,整個房地産市場的結構性分化將更加嚴重。

所以,我們能看到這樣的消息,國土資源部在1月12日表示,要堅決落實中央關於房地産調控的重大決策,“對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調整用地結構,提高住宅用地比例;對去庫存壓力大的三四線城市要減少以至暫停住宅用地供應。”

其實,這種話以前也不是沒有説過,但是2017年的情況是必須説到做到了。

(來源:華夏時報)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評論:中國樓市的風險 到底存在在哪?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7-01-26 09:22:00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調查,彭博對14位經濟學家的調查結果顯示,這些經濟學家們認為中國今年將面臨更大的泡沫風險,其中半數受訪者認為房地産泡沫存在擴大的風險。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