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興談樓市:控制房價“病根”在土地財政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6-11-30 08:29:00

原標題:仇保興談樓市:控制房價,地方政府的“病根”在土地財政

11月24日,在國務院參事室主辦、新華網承辦的“2016國是論壇”上,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接受了思客專訪,對中國房地産的調控政策、土地財政等高熱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縱觀2016樓市,經歷了從狂熱到新政降溫的過程,房地産的發展趨勢備受關注。仇保興在接受思客專訪時理性地分析了中國經濟對房地産業依存度高的原因,他認為城市化的特殊階段和房地産行業的特殊性,使得中國的經濟被房地産綁架了,所以我們應該從怎麼樣去遏制投機性的需求,和解決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兩方面合理解決房地産問題,保證房地産平穩直落。

隨著10月初各地政府一系列的房地産調控政策出臺,現在多數城市的樓市出現“量縮價滯”的對峙局面,這讓更多的人重新看到了房價拐點的曙光。在談到本次調控和以往有什麼不同以及如何遏制房價漲速時,仇保興犀利地指出地方政府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實施調控政策,更要把以前賣地賺錢的土地財政割捨掉,真正實現上下聯動。

以下為訪談精彩內容:

思客:

現在有一種説法是,中國經濟對房地産業的依存比例仍然較高,我們看到第三季度時房價漲得很猛,但是前三個季度GDP增速均為6.7%,我們並沒有看出來其中的波動,這個原因是什麼?

仇保興:

這個説法要分成兩方面分析,中國經濟對房地産業的依存比例仍然較高這實際上是一個事實。為什麼呢?一方面是因為我們處於城市化的特殊階段,在這個階段每年有1000多萬到2000萬的人在空間移動,這個移動就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市場,世界上有一半的建築在中國,中國每年的城鄉建築量有20億平方米,相當於世界的一半。所以中國在30多年快速的城市化過程中出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水泥的消耗量是全世界的46%,鋼鐵的消耗量是全世界的39%,所以比爾蓋茨曾經在一個會議上發出驚呼,説中國三年消耗的水泥量相當於美國的一段時期,並表示中國是一個排放大國,一個國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就相當於美國和歐盟總國。當時我在現場回答他,我説這個排放很自然,因為中國每年有2000萬人在空間移動,其中還有很多人要解決住房問題,必須要造出20億平方米的房子出來。造房子不像美國砍伐木材,中國沒有木材,只好用水泥鋼筋,用水泥鋼筋比木材建房子碳排放量下降幾十倍,但是住房是人權,所以必須要有這麼大的排放。

另外一方面,因為房地産本身這個行業特殊,它涉及到70多個其他的行業,所以房地産的投資會影響到70多個工業品的投資,所以一業衰百業衰,一業榮百業榮,所以特殊的階段、特殊的産業,使得中國的經濟被房地産綁架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居者有其屋,目前資産性的泡沫過渡膨脹是不合理因素,所以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怎麼樣去遏制投機性的需求,和怎麼解決大量的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從這兩方面合理解決房地産問題,我們才能保證房地産平穩直落,而不是出現日本似的大幅度跌落,使得經濟受損。

思客:

第三季度房價漲得特別快,中央也出臺了很多調控措施,這次調控跟之前有什麼不同?

仇保興:

這次的調控説明我們政府更加掌握了房地産內在變化的規律,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化中央調為地方調,地方政府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實行調控措施,把單次調變成多級調,不斷的加碼。現在房地産冰火兩重天,一邊是暴漲,一邊是越來越冰冷,所以它必須是根據實際情況由當地政府自主地作出決定,但是我們一定要給出目標,房價不能再上漲了,房價上漲的速度應該低於當地老百姓收入的增長速度,即使房地産有泡沫,我們通過每人平均收入的增長使得房價平穩,這兩方面疊加起來,房地産資産泡沫逐步地被壓低,整個房地産市場的調整才能夠軟著陸。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仇保興談樓市:控制房價“病根”在土地財政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6-11-30 08:29:00
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認為城市化的特殊階段和房地産行業的特殊性,使得中國的經濟被房地産綁架了,所以我們應該從怎麼樣去遏制投機性的需求,和解決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兩方面合理解決房地産問題,保證房地産平穩直落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