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房企搶地幕後推手:銀行倒貼價貸款做支撐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6-05-24 08:21:00

原標題:揭秘房企“搶地熱”幕後推手:銀行“倒貼價”貸款做支撐

搶地潮正在重新席捲一、二線城市,而房企競價舉牌的底氣顯然還取決於其與銀行的親疏程度。

“大中型房企之所以能屢屢成功拿地,是因為這些房企與大多數中小房企和地方房企從最開始就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一位精通房地産業務與融資的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價格競拍只是一種程式公平,但實際上大中型房企的資金成本要比中小房企低得多,兩類企業對於同一個地塊測算出來的盈虧平衡點也是不一樣的,報價的底氣自然也不一樣”。

數據印證了上述人士的説法。《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銀行業作為資金主力支援房企融資的背後,部分開發貸的價格幾近“倒貼”,如果將理財産品與攬儲畫上等號,那麼銀行的最優企業貸款基礎利率(LPR)貸款已經是賠本賺吆喝了。

“地王潮”捲土重來

房地産業去庫存的呼聲還言猶在耳,新一輪的搶地熱似乎已經悄然來襲。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300城土地出讓金總額為1495億元,環比增加14%,同比增加77%;其中,二線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就達到了1176億元,佔比近八成,環比增加33%,同比增加247%;三線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313億元,一線城市僅為6億元。土地出讓金大幅增加的背後,地王頻現的“貢獻”自然功不可沒。

克而瑞房地産研究中心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包括北上廣深以及南京、蘇州、合肥等熱點二線城市在內的共計20逾個重點城市土地市場持續高熱,“三高”(高總價、高單價、高溢價)地塊頻出,達118宗之多,其中有51宗地溢價率在100%以上,最高達400%。

克而瑞數據還顯示,4月份以來,全國總價排名前十名的地塊平均溢價率高達106%,絕大多數地塊溢價率都超過80%。其中又以南京最多,入榜地塊多達6幅,地區熱度可見一斑。以南京新晉單價地王為例,葛洲壩以110%溢價率競得河西中部G14地塊,折合樓板價為4.5萬元/平方米,時隔4月之後再度刷新南京地王紀錄,而4.5萬元/平方米的樓板價,也超過目前該區域所有項目的在售均價。

從地王身後的房企來看,保利、招商、萬科等大型房企均程度不同的參與了地王爭奪。

據媒體報道,日前保利力挫37家房企以54.5億元競得浦東一地塊,溢價297.8%。該地塊被認為是上海史上“最嚴出讓條件地塊”。有分析人士表示,從地塊的成交價來看,未來房價可能超過7萬元/平方米。而在此之前,北京市的三宗地塊也被拍出了高價:大興黃村地塊被首創以33.40億元拍下,成交樓面價3.57萬元/平方米;昌平南邵鎮2宗宅地被招商蛇口以總計61.95億元拍下,成交樓面價分別達到3.38萬元/平方米和3.52萬元/平方米。

銀行貸款做支撐

單個地塊動輒數十億元,而需要在各地囤地的房地産企業顯示不可能僅依靠自身的現金流支撐搶地。支撐一座座高樓大廈的,其實是銀行的信貸資金。

《證券日報》記者選取了部分上市房企的財務報告梳理髮現,儘管現在房企融資渠道多元化,發行信託計劃、引入基金(或有限合夥企業)、境外發債成為了部分房企的融資選擇,但是銀行信貸或票據仍舊是房企融資的最主要渠道。

中糧地産在2015年年報中坦言,“房地産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土地儲備、項目開發一系列過程佔用資金量大,及時籌措資金、保障資金支付、控制資金成本是房地産企業持續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公司與各家銀行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中糧地産2015年年報顯示,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中,涉及銀行的有15筆,包括多家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甚至是外資行。此外,該公司金額前五名的長期借款中,有3筆借款來自銀行。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揭秘房企搶地幕後推手:銀行倒貼價貸款做支撐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6-05-24 08:21:00
“大中型房企之所以能屢屢成功拿地,是因為這些房企與大多數中小房企和地方房企從最開始就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一位精通房地産業務與融資的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價格競拍只是一種程式公平,但實際上大中型房企的資金成本要比中小房企低得多,兩類企業對於同一個地塊測算出來的盈虧平衡點也是不一樣的,報價的底氣自然也不一樣”。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