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家房企負債逾8600億元 平均資産負債率達75%

來源:地産中國網綜合 2014-10-28 07:21:00

據《證券日報》,今年前三季度,45家上市房企負債合計增加了1082.87億元;不過總資産增加了1461.23億元

截至10月27日,滬深兩市共計45家上市房企公佈了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45家上市房企負債合計為8603.25億元,合計增加1082.87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達14.4%。

不過,這45家上市房企的資産總計為11537.79億元,增加了1461.23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達14.5%,與負債增長水準保持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計算,2014年前三季度,這45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負債率為74.56%,與去年同期其平均資産負債率約74.63%持平。

多家房企負債超百億元

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在這45家上市房企中,超過百億元負債的房企總計為12家,其中,萬科和招商地産負債合計超過1000億元,分別為4137.91億元、1046.76億元。

不過,從資産負債率的情況來看,萬科為79.6%,招商地産為72.2%,而多家中小房企資産負債率都超過了80%的紅線。

對此,10月26日晚間,萬科在其發佈的第三季度報告中表示,公司繼續堅持現金為王的策略,財務、資金狀況都保持在良好狀態。截至2014年9月30日,公司持有貨幣資金人民幣487.4億元,較年初增加人民幣43.8億元。而剔除預收賬款後,公司其他負債佔總資産的比例為41.3%,公司的凈負債率為26.2%,較年初下降4.4%,繼續保持在行業較低水準。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記者直言,今年不少房企縮減了開工面積、有計劃地減少了拿地金額,在擴張步伐上整體有所收縮,所以部分房企負債水準保持與去年同期持平。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房企資金壓力會有所降低,相反,今年房價下降趨勢明顯,多數房企犧牲利潤仍無法換來預期的成交量,完成銷售目標的壓力非常大。

此外,該人士還向記者透露,個別企業為了償還近期到期的貸款,房企高層甚至要自掏腰包為其企業輸血,卻仍無法填補債務缺口。

為緩解資金壓力出售資産

實際上,據記者了解,為了緩解資金壓力,今年以來,多家房地産企業選擇出售旗下項目公司股權來增加公司現金收入。

10月22日晚間,卓爾發展5.86億元出售兩個附屬公司股權;9月底,美好置業因資金緊張出售舊改項目獲得38億元;此外,此前備受關注的南京下關區巨無霸地塊也正在被分割出讓;而10月17日,知名房企金地商置以1.73億美元出售了西安、瀋陽兩住宅項目。

金地商置表示,擬定於完成出售事項後,估計從第一賣方及第二賣方收到約13.1億港元的出售事項所得款項凈額(扣除有關成本及稅項後)將用於償還第一賣方及第二賣方合共約2.2億港元的未償還債務。

當然,這僅是冰山一角。實際上,今年以來,房地産領域的並購案同比大增,而且多宗交易額度都比較大。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個別房企甚至面臨破産危機。以曾經的百強房企光耀地産為例,自今年6月份陷入破産危機後,該公司掌舵人郭耀名借貸的部分民間資金至今未還,甚至牽連到光耀地産控股公司*ST新都,目前*ST新都以擔保人身份已經被法院劃撥一部分錢償還債務,甚至有可能為光耀地産背負還債黑鍋。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行業調整期內,以往擴張激進、拿地成本較高且本身融資渠道狹窄的中小房企抗壓能力較弱,一旦項目銷售不暢,難以回收現金,無論是還債額度還是資金成本都是其巨大壓力,而割肉甩賣旗下項目公司股權是其紓解資金壓力的有力舉措,這無疑將導致房地産行業並購案快速增加,也是行業加速洗牌的現象。

不過,經過一番並購調整之後,房地産行業集中度將越來越高,強者恒強的趨勢將更加明顯,而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則備受考驗。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45家房企負債逾8600億元 平均資産負債率達75%
來源:地産中國網綜合2014-10-28 07:21:00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計算,2014年前三季度,這45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負債率為74.56%,與去年同期其平均資産負債率約74.63%持平。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