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刺激樓市 京城改善型買家加速入場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4-10-17 08:00:00

9.30央行新政實施以來,北京樓市成交出現小幅回升,究其原因,業內專家表示,“隨著地方銀行新政細則的相繼出臺,新政對樓市的刺激效果逐步顯現出來,尤其是放開二套房貸,大大刺激了改善型需求的釋放與回歸。”

京城樓市出現小反彈

國慶節前夕,央行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通過取消三套限貸令,取消外地人限貸令,二套房“認貸不認房”等措施加大救市力度。如今,新政發佈已經過去了十多天,北京樓市成交情況也出現了小幅反彈。

北京市住建委網站房地産交易數據顯示,國慶節前六天,新建住宅簽約套數為783套,二手房住宅簽約44套。和去年國慶樓市相比,新建住宅成交幾乎翻倍。在市場成交情況好轉的背景下,購房者對市場的信心也在進一步增強。對此,業內專家分析稱,“隨著新政細則逐步落地,首次購買第二套房的家庭作為新政最大的受益者或將逐漸回歸市場,而在他們的帶動下,北京樓市或將進一步持續放量。”

記者走訪中冶.德賢公館、亦莊.金茂悅、首開.香溪郡等樓盤發現,黃金週期間這些項目售樓處的客戶到訪量明顯提升。據首開香溪郡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一期間,樓盤來電來訪量較之平日最高峰亦有大幅增加。“香溪郡以剛需及首次改善型客戶為主,其中90平米及以上改善型三居四居産品為項目主力戶型,新政的出臺也進一步引發了客戶對項目的關注。”

新政刺激改善客回歸

北京樓市成交之所以持續反彈,究其原因,的確與央行新政不無關係。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新政放開二套房貸的規定對於改善型需求,尤其是首次改善置業的客群來説的確誘惑力十足,而隨著銀行新政細則的逐步落地,節省購房成本也在變成實實在在的利益。

對此,首開.香溪郡相關負責人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以香溪郡近期將要推出的117平米三居室來説,單價按照每平米2萬元來算,新政出臺前,購買二套房的改善家庭需支付60%的首付款,也就是大約140萬;而新政出臺後,該家庭則只需支付30%的首付款,也就是70萬,光首付款便節省了一半。”同時,按照新政規定,除去首付款之外,房貸利率也由基準利率的1.1倍降為7折,即使銀行利率達不到7折如此之低,按照8折或8.5折來算,月供壓力也會比新政出臺前壓力大為減小。利率的優惠對於剛需和改善性樓盤都是利好。

亞豪市場研究機構總監郭毅認為:央行新政對購房人的最大利好,就是可以減輕購房資金壓力,並借助金融杠桿提前實現購房目標。

“首改”樓盤最受益

在新政利好的刺激之下,改善型置業的客群回歸市場,目前市場上不少在售樓盤也迎來了窗口期,亞豪機構副總高珊指出:央行新政利好改善型樓盤是業內公認。但改善型樓盤市場也在細分,從目前來説,可大致分為:首次改善,二次(或多次)改善,終極改善等幾類。受購房資金等因素所限,央行新政對於低總價改善型樓盤利好顯現更快,而對於千萬級以上的偏高端終極改善型樓盤而言,今年要想實現全面迅速回暖的可能性不大。”

未來市場走向如何,尚需時間檢驗,單就目前市場上“首改客群”青睞的項目來看,也是冷熱不均。隨著購房人的日趨理性,高性價比、品牌實力企業開發的項目往往成為其置業首選。計劃購買香溪郡的一位業主表示,他看重這個項目,首先是因為價格合適。無論單價還是總價均在其承受範圍之內;其次,這個項目低密洋房的品質讓其感覺物超所值;另外,首開作為在北京地區的”大開商“,品牌實力有保障。

中原地産市場研究部張大偉認為,隨著央行新政細則的逐步落地實施,首改人群的確迎來了購房的較好時機;同時,在需求釋放的背景下,市場成交也將隨之出現小幅反彈。綜合當前市場環境來看,京城樓市短期內出現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開發商可適時加速出貨,購房者瞄準項目可快速出手。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新政刺激樓市 京城改善型買家加速入場
來源:經濟參考報2014-10-17 08:00:00
9.30央行新政實施以來,北京樓市成交出現小幅回升,究其原因,業內專家表示,“隨著地方銀行新政細則的相繼出臺,新政對樓市的刺激效果逐步顯現出來,尤其是放開二套房貸,大大刺激了改善型需求的釋放與回歸。”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