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興辦公積金銀行是雞肋還是機會?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4-09-19 09:17:00

鄭州房産——地産中國鄭州頻道

1.公積金銀行呼之欲出 2.避免刺激房價上漲 3.謹防地方政府抽資衝動 4.公積金錯位使用加劇制度不公

當前住宅産業出現房價高企、炒作成風、金融風險積累等現象,國際上眾多始於房地産的“經濟危機”教訓,都提醒人們從住房金融尋找解決路徑。《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許多國家都設立了獨立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機構,為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與運營提供金融支援,為吸引商業金融體系參與提供風險屏障。

此外,作為住房體制由福利分房體制轉向住房體制市場化的重要工具之一,隨著我國住房體制市場化的轉軌和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已經完成了其住房分配貨幣化的歷史使命。專家建議,以現有公積金體系為基礎,探索建立公積金銀行,構建並完善政策性住房金融體系,再次推進中國住房體制市場化改革。

公積金銀行呼之欲出

專家表示,作為政策性住房金融而誕生的住房公積金制度曾發揮了諸多積極作用,促進了住房分配從福利走向市場的轉化,推動了個人購房抵押貸款的産生,但也帶來突出矛盾。

《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解到,住房公積金實行屬地化封閉管理,地區間的資金無法調劑使用,導致了部分地區有錢無貸,部分地區有貸無錢的局面。一些城市資金供給緊張,中西部城市資金則大量結餘閒置,異化為銀行低成本運作資金。住建部公積金監管司提供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包頭、運城等89個城市的公積金個人貸款率低於45%,部分地區公積金運用率則達到90%以上,流動性風險很容易超越危險的臨界水準。

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沈正超也指出,在現行體制下,各城市之間的公積金中心互相沒有聯繫,房地産市場較好時公積金流動性不夠,市場較差時流動性過剩,但各地公積金卻“旱澇不均”,且無法調劑使用,難以形成“抗旱”、“抗澇”所需的合力。

除了流動性風險日益凸顯外,公積金還呈現存量資金浪費,貶值矛盾突出的問題。各地公積金中心大量的閒置資金以普通存款存放在銀行,淪為銀行的低成本存款,而繳存人未獲得好處。另一方面,個人賬戶存款利息抵不過物價上漲,造成貶值,直接導致公積金騙提現象氾濫。

此外,公積金對國家戰略需求和社會轉型需求的呼應也明顯不足。住房公積金是計劃向市場轉型時期的産物,如今住房供應已經高度市場化,勞動力和住房配置都已社會化,而我國住房保障壓力非常大,動輒一年數十萬套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成為不少地方財政的首要壓力,許多地方為此“負債纍纍”,而數萬億公積金躺在銀行“睡大覺”,也幫不上忙。

“當前,住房金融結構中最缺乏的就是政策性住房金融體系,以此為切入點來推進制度創新,將有利於發展與國際接軌而又符合國情的住宅市場。”上海財經大學不動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陳傑建議,可以嘗試在改組住房公積金的基礎上設立政策性住房金融機構,即公積金銀行。

避免刺激房價上漲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相較商業金融機構,公積金銀行不以營利為目的,利率較低,遏制了過度發放房地産貸款,避免了刺激房價上漲和導致房地産泡沫。同時,可以實現公積金管理從“行政化”向“金融化”的轉變,真正成為政策性住宅金融企業,解決現行住房公積金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債券融資支援方式更可取,也可支援保障房建設。以貸款形式來直接支援保障房建設,收益看起來有保證,但風險過大,而且管理要求很高。清華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認為,通過購買債券的形式可以間接為保障房建設提供融資,由財政部發行住房債券,由公積金銀行以閒置資金來自由認購。這些債券不僅信譽高,安全性好,還可以隨時在債券市場和銀行間上市交易,流動性強。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深度報道:興辦公積金銀行是雞肋還是機會?
來源:經濟參考報2014-09-19 09:17:00
1.公積金銀行呼之欲出 2.避免刺激房價上漲 3.謹防地方政府抽資衝動 4.公積金錯位使用加劇制度不公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