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興辦公積金銀行是雞肋還是機會?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4-09-19 09:17:00

其次,打破公積金區域化管理制度,像銀行一樣全國流通。住房公積金最需要打破區域化管理體制,實現資金的跨區域調度配置。公積金銀行在執行政策性業務的基礎上,嚴格實施規範的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各地分支機構在業務管理上有一定的自裁權利和自由度,但有全國中心和統一的運作原則,資金實施全國統一集中調度,強化整體的抗風險能力。

再次,解決住房公積金權屬不清的問題。《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法律地位沒有規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張東説,通過公積金銀行,繳存人繳存的專項住房儲蓄資金——公積金成為銀行的資産,繳存人和銀行之間通過住房儲蓄合同確立債權債務關係,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繳存人有權取出住房公積金。

還有,理順了住房公積金、繳存人與管理者之間的法律關係。當前,由於《條例》規定不清,導致三者之間的法律關係混亂、界定不清晰。而公積金銀行模式中,繳存人繳存的公積金屬於銀行資産,銀行是資産的所有人和管理人,資産經營所産生的增值收益歸銀行所有,繳存人可以在法律規定的情形下(比如購買房屋或退休等)取出所繳存的公積金。

最後,強化了住房公積金的內部監督約束機制。目前,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作為決策機構,不僅承擔著決策職能,還承擔著監督職能。陳傑説,現行的“管委會”決策實質上是政府部門決策、政府官員決策。公積金銀行就不存在外在的管理委員會,其內化為銀行董事會,銀行董事與銀行之間形成利益關係並受到法律約束。

謹防地方政府“抽資”衝動

不少公積金中心負責人提出的將“政策性住宅金融機構”作為公積金改革的一個方向,乃至建立“住宅銀行”,但也有人持保留和觀望態度,認為在當下條件下實施難度大,更難“一步到位”,為此需要審慎探索。

武漢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陳祖信認為,目前公積金中心有兩個屬性: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屬性和政策性住房金融機構的屬性。公積金大量存款結余是結構性的,目前有一些城市公積金個貸率很高、存在流動性緊張,但大部分城市則存在不少結余,“與其向銀行借款,不如在公積金中心之間形成更大範圍的互助”。他建議,關於公積金中心的跨地區互助,可以在幾個管理比較好的城市先進行試點。

還有一些公積金中心負責人提出,對行政管理和資金運作實行“兩條線運作”、“管用分離”——按照基金運營管理的模式,在國家和地方層面建立行政管理機構,行使監管職能,但從事資金業務;同時,建立相應層面的基金運營中心,從事資金運作管理,但剝離行政職能。在此基礎上,可探索成立類似的“住宅銀行”,由各種涉房資金按比例入股,並根據銀行利率進行調劑。

不過,也有不少人持保留態度,認為當下條件還不盡成熟。常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副主任魏平坦言,對公積金中心變成政策性銀行不看好,“單一的住房模式不可能提供足夠的利潤,而一旦變成逐利性的基金,就背離了公積金的屬性”。

南寧市公積金中心主任王林一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目前還不看好“住宅銀行”。一是由於現在還缺乏實質性的辦法和操作路徑,二是公積金本身是非盈利性的,如果變成銀行,即使加上再多的限制條件,也會擔心地方政府的“抽資”動機難以遏制,“如果真開了口子,只要市長開一個會議,一下午就可以把公積金池子裏的幾十億花光”。

“為什麼用我的公積金建保障房給別人住?”

專家表示,公積金使用“錯位”恐加劇制度不公

當前,保障房建設中最大困難在於資金不足。因此,除政府投資、社會融資外,許多地方都嘗試利用住房公積金進行貸款或直接投資建設保障房,破解地方政府保障房資金難題。

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多地採訪發現,不少人認為,基本的住房保障是政府的責任,但公積金是職工繳存的;拿公積金的錢來搞保障房建設,存在使用的“錯位”。他們表示,公積金建設保障房,卻分給低保戶、無房戶等人群,而繳存人中的中低收入者因收入門檻、位置等原因未能享受,同時,這部分繳存人因經濟條件等原因又未能享用公積金貸款買房,反而給中上階層購房提供了支援,容易形成新的“夾心層”。

存挪用他人財産之嫌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深度報道:興辦公積金銀行是雞肋還是機會?
來源:經濟參考報2014-09-19 09:17:00
1.公積金銀行呼之欲出 2.避免刺激房價上漲 3.謹防地方政府抽資衝動 4.公積金錯位使用加劇制度不公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