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京房價下行趨勢難改 明年或大幅放鬆限購

來源:中國廣播網 2014-08-22 08:59:00

關於房價24個月來出現首跌的北京驚現新地王,冰火兩重天。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對此做獨家解讀。

經濟之聲:北京昨天下午拍出的新地王位於西城區金融街,北京的黃金地帶,據業內人士估算,剔除安置房和回購房,華嘉衚同地塊商業部分的樓面價接近10萬元/平方米,這個價格真是不低。考慮到華融公司的國企背景,很多人聯想到地方政府的托市。對此,您怎麼看?

楊紅旭:托市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因為按照市場價格的話,應該不會這麼高。樓面價10萬,到時候建成房子賣的話,得多少萬才能夠收回成本啊?所以説這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

如果是其他的民營企業最終勝出了,比如像潘石屹的SOHO中國,那我認為這可能是代表著一個市場的行為,包括市場價格的一個評估。而這是110%的溢價率,而且又是當地的地主,就是土地一級開發商獲得的土地,所以它反映出這是一個稀缺地段,好地塊,但價格貴得離譜,而且是由當地的地主,一級開發商直接拿來的一塊地,所以我認為這還不能反映出目前北京土地市場的真實情況。

其實幾個地塊已經出現了所謂的流標,我認為北京的土地市場依然處於降溫通道當中,這點不會因為冒出個“地王”而改變。

經濟之聲:北京7月房價出現24個月來首次下跌,近日,北京有房企直接宣佈降價,萬科這樣的龍頭房企甚至也以尾房、特價之名行銷造勢。對於北京未來一段時間的房價,您剛才提到了正處於一個下降的通道當中,那下降的幅度會有多少呢?

楊紅旭:這個幅度很難説。從感受上來説,我認為到第四季度的時候,可能要比今年年初的時候降10%-15%,但如果看70個城市房屋的價格指數的話,這個指數一般幅度非常小,我估計到年底,相比年初,北京的房價應該基本上是持平的,或者是小跌,跌幅不會超過2%。我認為更應該看一般的買房人的感受。

經濟之聲:降價的時間您認為會持續多久?

楊紅旭: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全國的房價基本上已經開始降了,尤其是全國70個城市房屋價格指數環比從5月份開始跌。北京的二手房跌了好幾個月了,跌幅比較大。北京的新房是從7月份開始首次出現環比下跌,這個態勢我認為會持續到年底。年底前的話,北京的房價不會出現反彈,最多是7月份二手房和一手房成交量有反彈,但反彈幅度偏小,暫時難以改變價格往下走這樣一個大的趨勢。

經濟之聲:未來會不會有更多的房企加入到降價促銷的行列?

楊紅旭:我認為會的。因為像萬科這種行為,它代表的是一種市場化的行為,萬科不是很差錢,但它要保持一個合理的流量,它會根據市場的情況而定價,這個定價是要保證一個去化率。所以説萬科只要降,就代表著市場到了該降的時候了。下半年的話,我認為在北京地區還會有一些開發商加入到降價的陣營當中。

經濟之聲:您覺得北京會不會對限購限貸政策進行調整?昨天有消息説,北京的某些銀行對於首套房的貸款利率已經出現了鬆動,已經打了9.5折。

楊紅旭:限貸方面鬆動的可能性要比限購更大一點,至少是年內,因為限貸是跟著全國走的,全國的話,主流方向是年內要進一步放鬆,而且一線城市因為房屋價格大跌的可能性比較小,所以銀行也願意在一線城市給予優先的支援,比如説在利率方面給予一些優惠。到明年的話,北京可能會在限購方面有所鬆動,我認為可能會大幅放鬆限購甚至會取消。

其他觀點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當前的房地産業呈現增速下行、高位盤整、理性回歸三個特徵。房地産業週期和宏觀經濟週期正相關,中國經濟增速從高速向中高速調整,房地産業也進入了結構調整的“新常態”。

世聯行杭州顧問部一位顧問指出,本輪樓市調整是市場自發的深度調整,並非政策引發。在信貸環境吃緊、財務成本不斷攀升等情況下,開發商應採取更為積極主動的市場手段去庫存,加速週轉速度,以應對本輪樓市調整。

東亞新華地産行銷總監賈玉鵬認為:北京取消限購的幾率不大,因為取消限購帶來的影響太大;目前一些房地産企業資金鏈並不充裕,需要走量來回收資金。既然遲早要降,開發商不如將價格調整到位,較早地獲得市場的認可,搶佔客源。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專家:京房價下行趨勢難改 明年或大幅放鬆限購
來源:中國廣播網2014-08-22 08:59:00
有分析指出,一線城市房價出現下調的主要原因在於房企的主動降價,在開發商看來,一線城市如果願意以價換量,真實的需求是存在的。8月16日,北京東亞新華地産突然宣佈,旗下東亞·印象臺湖項目大幅下調價格,成為樓市低迷以來,北京首個明確宣佈直降的樓盤。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