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渝南線今通車 主城40分鐘到涪陵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3-12-23 10:50:00

提醒

主城3條路可上渝蓉高速

1

如果住在沙坪壩、江北、渝北地區,可選擇在楊公橋、石馬河、人和等立交進入內環快速路,經大學城隧道駛入G93沙坪壩收費站即渝遂高速路入口,然後前行2.5公里進入繞城高速繼續往青木關方向行駛,最終在渝西互通立交駛上成渝復線。

2

如果住在渝中、南岸、高新、大渡口、九龍坡等地區,可以選擇在二郎、華岩、大渡口等立交進入內環快速路,經中梁山隧道駛入G85九龍坡收費站即成渝高速路入口,然後前行3公里進入繞城高速繼續向曾家方向行駛,最終在渝西互通立交駛上成渝復線。

3

如果住在北碚、巴南、西彭、魚嘴、兩江新區等地以及更週邊,完全不必自駕車穿越主城區或內環快速路,而是可以直接走繞城高速前往沙坪壩陳家橋(暫緩開通),然後直接在渝西互通立交駛上成渝復線。

影響

川渝合作 三區縣迎發展機遇

商報記者 王尊 張軍興 羅永攀

在五大功能區域的劃分中,對城市發展新區的定位就包括“全市未來工業化城鎮化的主戰場,川渝、渝黔區域合作共贏先行區”。而在渝蓉高速重慶段裏,璧山、銅梁、大足均屬於“城市發展新區”。隨著渝蓉高速重慶段週三通車,上述區縣也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璧山 新城建設駛入快車道

目前到璧山最近的兩條路分別是大學城、成渝高速。然而,這兩條路車流量大,已超負荷運作,易發生擁堵。

璧山的交通優勢,將在渝蓉高速通車後得到提升。璧山縣交通局相關負責人稱,渝蓉高速不僅為進出璧山增添了一條快速通道,主城市民也可以直接開車到治理一新的璧南河邊釣魚,逛濕地公園。

據介紹,璧山行政中心將搬到新城。該負責人稱,新城以“重慶綠島新區”為核心,將建設成為重慶衛星城戰略的先行示範區、重慶主城高端功能區和區域服務中心、璧山縣新行政中心。此外,渝蓉高速的貫通,也吸引了投資者的到來,碧桂園金科、新鷗鵬、天安等開發商巨頭密集考察璧山新城,數十個重點項目同時開建,璧山新城建設駛入快車道。

大足 助推旅遊産業發展

以前到大足,需要走成渝高速,在大足郵亭收費站下道,但郵亭到大足城區還有30公里。而渝蓉高速公路直接橫貫大足城區,並在大足城區東西設置兩座互通,直接與大石路和城市三環西段相連。在此下道後,進入大足城區只有3公里。

“渝蓉高速通車將極大改善大足的區位優勢,推動城市發展新區建設。”大足區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渝蓉高速重慶段終點在大足,與四川安岳交界。根據考察,安岳全縣已發現摩崖石刻造像105處,造像10萬尊左右,大足打算與安岳聯手,推出石刻旅遊聯線。

“我們去成都市場調研,許多當地市民都不願意來大足看石刻,原因就是一來一回開車要8個小時。”重慶大足石刻國際旅遊集團副總經理龍偉説,現在渝蓉高速通了,從成都到大足一來一回只要三四個小時,成都的市場就有得做了。

銅梁 激活南部鄉鎮經濟發展

銅梁縣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渝蓉高速通車後,使得銅梁有了強有力的經濟發展依託、動力。銅梁縣交委主任何春雨也表示,即將通車的渝蓉高速重慶段將縮短銅梁南部鄉鎮到重慶主城的時空距離,這一帶的經濟也將被激活。

“銅梁南部幾個鎮,有很多原生態的自然資源。”何春雨説,以前交通不便,這些資源都沒有很好利用。隨著渝蓉高速重慶段將通車,目前,銅梁縣旅遊局正在編制毓青山旅遊片區發展規劃,將這裡打造成東山生態休閒觀光長廊。交通發展起來後,南部各鎮可以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和旅遊業,成為承接主城人群的後花園。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滬渝南線今通車 主城40分鐘到涪陵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3-12-23 10:50:00
主城區駕車去涪陵,時間將由90分鐘縮短至40分鐘。昨天,市交委通報,滬渝南線高速公路(G50s)主城至涪陵段,將於今天下午5點正式通車,一類小車全程通行費45元。同時,該項目將連接已經通車的涪(涪陵)豐(豐都)石(石柱)高速,主城到石柱車程也縮短至2小時。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