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産下半場啟幕 合生創展引領價值共生之路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2-04-12 21:22:00

與時間價值共生:“慢”公司的邏輯

在國家宏觀經濟追求良性增長和“穩中求進”的背景下,作為地産旗艦企業的合生創展在未來一段時期的重點將是對行業低谷的穩健防守和自身內功的繼續修煉,即實現地産行業“穩中求進”。合生創展所選擇的價值共生之路,正是要與一線城市、與優質資産和與高端客戶同步,將曾經爆發性的增長節奏主動減慢。這其中蘊含的是這家在地産江湖闖蕩了20年的老牌房企的“慢公司邏輯”。   20年,對於很多房企而言是悠久而漫長的,或許只用其中的幾分之一,一家企業就能夠迅速實現幾何式的爆發性增長;而對於歐美一些百年老店而言,20年僅僅是短暫一瞬,前後幾乎維持著同樣的狀態,不悲亦不喜。20年,對於合生創展這樣的房地産企業又意味著什麼?

企業管理學專家認為,做優秀的企業,實際上是做一種節奏感。

合生創展1992年自廣東起家,是最早一批市場化商品房的弄潮兒。當時房地産市場還處於發展十分粗糲的階段,合生創展率先把握了中等收入人群的需求,開發了一批融入先進社區理念的大盤,受到了市場的熱烈追捧。隨後,在那個毛坯房盛行的年代裏,合生創展又首先將精裝修概念引入國內,為市場奉獻了一批極具吸引力的樓盤。

儘管社區理念、精裝修、物業服務等在目前已經相當普及,但在上世紀90年代卻無疑是破天荒的創新概念。因此,合生創展的開發理念和經營模式獲得同行和市場的高度認可,並借此勢頭率先提出全國化戰略的目標,以廣州為核心佈局中國三大經濟圈,採取“點、線、面”的擴張模式進行全國範圍的區域覆蓋。

産品的熱銷、全國化的佈局和超前的開發理念為合生創展贏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在1998年成功登陸港交所後,插上資本之翼的合生創展進入了飛躍式的規模擴張階段。到2004年,合生創展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區域市場均處於領先地位,銷售業績規模領先同業水準,企業發展至空前規模,並且成為國內首個銷售超百億元的房企。

然而在快速的擴張之中,合生創展並未盲目地深陷規模和速度的迷信之中,因為這種超常規的速度提升和規模增長不可能無限制地持續下去。這種快速前進的自行車模式,一旦遭遇障礙或猛然剎閘,很可能滑向悲劇,很多企業傾覆的案例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美國華爾街就是這樣一種反自然的規則。農田裏的麥子無論是一季稻、二季稻,總有一個固定週期,但是華爾街要求的是季季麥子熟,一旦某個季度的增速放緩了,就會遭遇評級下調,股價下跌。所以華爾街公司為了維持股價不停上漲,就通過各種方式,比如“打激素”、無限放大資本杠桿甚至是一些超出法律界限的方式,去刺激發展速度,而一次次的金融危機就是對這種違背自然規則行為的公正懲罰。

房企同樣如此,如果單純以報表上的數字和外在的規模為標準,難免會導致以大幅降價、放大杠桿、高利借貸甚至虛報業績、偷工減料等非常規方式來維持高速的前行,在損害了市場公平、客戶利益之後,最終將斷送掉自己的品牌和前途。

因此,合生創展在2004年成為行業首家銷售突破百億元的企業後,多年來卻並未有快速的跳躍式膨脹,卻一直保持適度均勻的“慢公司”發展節奏,從而規避了很多因為快速發展而不斷累積的問題。合生創展人士做了這樣一個比喻:“慢公司”恰恰如同練內家功夫,動作不花,但下盤穩健,行動有力,輕易不會遭到重創。

在當前以快速週轉為主流、以規模增長為重要評判標準的房地産市場中,合生創展卻主動提出精細化轉型,以開發規模的降低和銷售規模的放緩來保持盈利能力的強勢,同時也在適當地調整産品結構,在二三線城市補充剛需型産品以平衡公司的現金流。這也不可避免地犧牲了一些業績光鮮、行業名次和擴張機會。

然而,這種主動降速如同蛻皮一般,緩慢而伴隨著陣痛,但未來卻別有一番靚麗風景。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房地産下半場啟幕 合生創展引領價值共生之路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2-04-12 21:22:00
中國房地産市場正式進入“下半場”,這已經成為眾多行業人士的共識。在群雄逐鹿、調控頻出的上半場,快速地攫取人口、資本、土地紅利幾乎是各路房企能夠賺得盆滿缽滿的重要保障,然而隨著下半場的啟幕,利潤平均化、市場二元化、模式專業化和資産波動化將成為房企原有生存發展路徑的重要挑戰,究竟誰能夠在未來的時空內笑傲江湖?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