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寧:引導商業銀行加大“保交樓”項目的配套貸款支援

來源:澎湃新聞 2023-10-30 13:14:10

10月27日,湖北省咸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六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咸寧城區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

通知提出,進一步優化金融信貸政策。落實優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市場變化相應調整個人住房貸款制度。對生育多子女的家庭、父母養老等需求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可比照享受首套房相關金融信貸政策。適當延長貸款年限,對於購買首套住房的,借款人年齡與貸款期限之和可延長至法定退休年齡後10年。

同時,進一步加大住房公積金支援力度。放寬住房公積金建繳準入。取消靈活就業人員設立公積金個人賬戶須提供社保繳費證明的前置條件。鼓勵新市民、青年人自願繳存住房公積金。

擴大住房公積金提取範圍。支援本市購買自住住房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支援居家適老化改造提取住房公積金;全面放開家庭代際互助提取政策。

優化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住房公積金貸款認定標準由原來的“認房又認貸”調整為“認房不認貸”。即繳存職工購買自住住房申請公積金貸款時,家庭成員在當地名下無成套住房的,不論是否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住房,住房公積金中心均按首套房執行公積金貸款政策;將“商轉公”還款方式由“先還後貸”變更為“以貸還貸”,本市繳存職工(個人)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有未結清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可以採取“帶押過戶”的方式,申請辦理“商轉公”貸款業務;新市民、青年人在我市購買首套自住住房申請公積金貸款按現行最高貸款額度的1.2倍執行,但不得高於購房合同總價款的80%。購買首套住房,貸款額度暫不執行住房公積金存貸掛鉤政策。

加大人才引進住房公積金政策支援力度。“香城人才卡”“大學生引進計劃”招引人才正常繳存住房公積金6個月(含)以上,購買首套自住住房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的,可分別按現行最高貸款額度的2倍、1.5倍執行,最高貸款額度均不得高於購房合同總價款的80%。

進一步優化精準供地政策。推行住宅用地供應資訊公開、帶方案出讓制度。合理安排供地規模、時序和節奏,以需定供,對擬公開出讓的地塊提前制定規劃預方案,出讓地塊清單提前3個月向社會公開。競買保證金按出讓起始價的20%確定,可用銀行保函替代競買保證金,激發市場主體參與積極性。

實行預告登記轉讓。對原已合法取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並經審批頒發《不動産權證書》或《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證》,但未完成開發投資總額25%以上(或動工建築面積未達到規劃設計總建築面積的1/3)的出讓土地,允許轉讓雙方簽訂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根據雙方共同申請,依法辦理土地使用權轉移登記預告登記,核發《不動産登記證明》。允許先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審批手續,待開發投資達到轉讓條件時,再依法辦理不動産轉移預告登記轉本登記手續。

支援房地産項目適應市場需求,提高開發品質,在符合土地用途、容積率的情況下,對未開發部分進行規劃調整,引導建設改善型、生態型住宅産品。

進一步規範地下車位管理。推動地下車位辦理不動産登記。地下車位依法辦理不動産登記,地下一層車位土地出讓價款按所在區域公服用地基準價的10%繳納,地下二層及以下車位土地出讓價款按所在區域公服用地基準價的5%繳納。政策有效期內購買地下車位簽訂的合同進行網簽備案並繳清契稅的,每個車位按其成交價的3%給予購買人補貼,補貼期限至2024年6月21日止。

優化“保交樓”政策。在合規開展公積金、住房維修資金競爭性存放及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業務準入時,將商業銀行對“保交樓”專項借款項目配套貸款投放情況納入考核指標和招投標條件,同時將該項指標納入《咸寧市政府性資金存放考評實施細則》,引導商業銀行加大“保交樓”項目的配套貸款支援。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湖北咸寧:引導商業銀行加大“保交樓”項目的配套貸款支援
來源:澎湃新聞2023-10-30 13:14:10
10月27日,湖北省咸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六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咸寧城區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