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率提高、披露內容增多 “雙碳”驅動房企ESG體系加速構建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2-06-08 15:48:59

在新冠疫情、人口老齡化、“雙碳”目標、責任投資等多重因素疊加推動下,以環境發展、社會責任和公司管治為導向的ESG已成為投資領域風向標,受到各行業、各上市企業、投資者以及監管機構的空前關注。而資金密集、産業鏈長、能耗大、排放高的房地産行業也不例外。

近年來,房地産行業規模增速放緩、政策監管趨嚴、融資環境收緊,進入新發展格局、探索新發展模式已成房企共識。在行業大背景下,為重塑競爭格局、實現轉型升級,房企對ESG體系建設的重視程度日漸提升。

業內人士認為,ESG披露進入關鍵窗口期,“雙碳”目標是房企"ESG"轉型的重要推動力之一。而培養ESG方面的專業人才、設立ESG委員會,有利於提升房企ESG管理水準,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發佈率提高、披露內容增多 “雙碳”驅動房企ESG體系加速構建_中國網地産

房企ESG發佈率提高 資訊披露內容增多

據中國房地産決策諮詢數據平臺(CRIC)統計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披露ESG報告的百強上市房企數量持續增加。得益於聯交所對ESG監管要求的提高,披露ESG資訊的H股上市房企數量在2016年、2017年出現明顯增長。

監管制度的完善,倒逼房企提升自身ESG水準,完善ESG治理框架。據悉,2015年聯交所首次發佈《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2019年12月進一步對企業ESG報告披露提出更高要求:強制上市企業除財務資訊外,每年按聯交所規定的框架和指標,披露企業ESG資訊,並遵從“不遵守就解釋”的原則。

此外,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在近70家百強上市房企中,有62家房企披露了ESG報告,佔比近9成。值得注意的是,相關披露內容不斷豐富、披露標準愈發完善,涉及排放物、資源使用、氣候變化、發展及培訓、勞工準則、供應鏈管理、産品責任、社會投資等關鍵指標。可以看出房地産行業ESG體系建設正逐步完。

發佈率提高、披露內容增多 “雙碳”驅動房企ESG體系加速構建_中國網地産

進入2022年,房企及物業公司ESG發佈率還在持續提高。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新城發展、融創中國、弘陽地産、建業地産、中梁控股、綠城中國、金茂服務、碧桂園服務、保利物業、遠洋服務等約70家企業發佈2021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龍湖集團、世茂集團、萬科企業、華潤置地碧桂園等約30家企業發佈2021年可持續發展報告。此外榮安地産、榮盛發展、泰禾集團、格力地産、光大嘉寶、濱江集團、張江高科、迪馬股份等也已發佈2021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業內人士指出,房企構建和完善ESG體系是必然趨勢,房地産行業在ESG方面的發展有巨大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房企在了解、規劃和確定ESG優先事項方面處於不同階段。部分規模房企經過多年的探索,已成為ESG某些細分領域的領跑者。其中遠洋金茂碧桂園等房企已搭建ESG數據管理平臺,覆蓋公司各條業務線。

隨著管理紅利、存量時代的到來,優秀的ESG表現為企業帶來良好的投資回報,在綠色債券融資通道等方面佔據先發優勢,反哺房企經營效益和價值提升。根據公開披露數據顯示,從2016年初到2021年6月底,MSCI全球ESG領先指數的年化收益率達到13.6%,高於基準指數2.3個百分點。

“雙碳”目標驅動 綠建或成房企提升ESG評分突破口

自2020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後,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理念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房地産、建築領域作為能耗大、排放高的行業,受到業內廣泛關注。

中國建築節能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建築全過程碳排放佔全國總排放量的51%。中國每年新增的房地産開發企業房屋竣工面積約9-10億平方米,而既有建築存量超過600億平方米,建築減排空間巨大。

在ESG投資理念中,環境(Environment)資訊披露核心是碳排放資訊的披露。而多數房企也在ESG報告中披露了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成效。

發佈率提高、披露內容增多 “雙碳”驅動房企ESG體系加速構建_中國網地産

以大唐地産為例。2021年大唐地産制訂了節能減排、節約水資源和減少廢棄物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並在綠色運營、綠色建造和綠色建築三個維度制訂行動計劃,推動目標的達成。此外大唐地産積極採用國家級地方綠色建築標準,推動綠色建築的落地。

同時,在建造過程中,大唐地産還關注建築垃圾處理、材料堆放以及建造機器設備規範使用,進一步降低建造過程中的能耗和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在綠色供應鏈打造當面,大唐地産從需求端倒逼建材企業的綠色生産,推動綠色環境的發展。

此外,中南建設旭輝集團、新城控股等多家房企披露的報告中也突出了其在綠色低碳、節能減排方面的成效。具體來看,截至2021年中南建設綠色建築標準施工面積累計7411萬平方米,其中綠色一星項目5410萬平方米;新城控股2021年新建綠色星級項目54個,達到綠色建築標準項目7個,獲得國家綠色建築運作標識購物中心項目12個;2021年旭輝全新升級的綠色健康智慧産品體系——“旭輝HUMAN智慧健康生活3.0”的設計指引中,疊加了36項CO₂減排措施,並在2021年有34個項目收穫了綠色建築認證……

業內人士指出,“雙碳”目標推動房企ESG體現的加速建設。在“雙碳”目標下,房企踐行ESG理唸有利於塑造可持續發展的正面形象,提升企業信用價值。同時,房企目前處於“縮表出清”階段,整體資金面收緊,而ESG的綠色發展導向一定程度上為房企融資帶來新的機遇。比如發行綠色債券,更好的ESG表現可以為房企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提升房企競爭力。

商道融綠董事長郭沛源先生表示,在“雙碳”目標性下,結合房地産行業的特點,可以重點關注兩點。一是供應鏈的碳減排。房地産是一個長産業鏈的行業,從全生命週期看,房地産的碳排放很大一部分來自建材生産過程中的碳排放,因此房地産企業要做好上游供應商的碳排放管理。二是建築用能的減量化和低碳化。房地産碳排放的另一個主要來源是建築物在使用過程中冬天供熱、夏天供冷,還有照明等日常用能,因此如何讓建築物更高效節能、如果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也是房地産企業碳中和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除環境責任方面外,多數房企在社會責任層面和公司管制方面也在不斷落地實施。其中企業黨建、投身公益、關愛員工等成為亮點。

其中,大唐地産為員工提供大量的平等競爭機會和培訓資源,員工可以通過定期績效考核人才盤點等方式進入到優秀人才庫,從而得到內部晉陞機會。數據顯示,在2021年大唐地産幹部晉陞率達到23.32%,而其提供的線上課程達到773門,課程的好評度達到4.92分(5分為滿分),課程的平均滿意度為92.97分。此外,大唐地産還為應對火災、新冠病毒傳播以及其他緊急事件,設計了相關的預案,配備了相應的設備和物資,預防可能的突發事件。

中南建設新城控股等發力企業黨建。對此中南建設深入實施“三融三推”工作法,以加強組織建設與生産經營相融合,推動企業發展加速;加強黨員管理與員工培養相融合,推動人才資源建設;加強黨建精神與企業文化相融合,推動企業形象升級,從而推動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融合互促、協同共進;新城控股則圍繞“幸福商業”、“幸福社區”、“幸福住家”等業務板塊,強化系統觀念,統籌各類資源,創新工作舉措。

定期報告+專業人才+委員會機制 助力房企完善ESG體系

可以看出,ESG報告在環境、社會、公司管治方面涉及的內容多樣且複雜,因此房企ESG體系的構建和完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完善管理架構,制訂管理方針、策略及目標,並嚴格落實實施等都需要長期投入,這也是房企逐步提升ESG管理水準及責任實踐的必經之路。

ESG評級機構商道融綠董事長郭沛源先生表示,房企可以具體做好三件事:

一是發佈一份ESG報告,進行合理資訊披露。如同重視年報刊發一樣重視ESG報告的刊發,ESG報告包含全面豐富的ESG管理、績效資訊,同時建立規範的報告流程,縮短披露週期。

二是培養並指定一名ESG方面的專業人才,即從IR團隊中指定一名ESG專員,讓專員快速學習成長為專家,可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三是建立一個機制,如在董事會下設ESG委員會,提高內部ESG資訊和資源協調的效率,這將極大緩解IR團隊面臨的投資者溝通壓力。

業內人士同樣指出,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第一生産力。ESG方面專業人才的培養有利於加快企業ESG體系的構建和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多個院校的MBA課程中已經增加ESG相關內容,為各行各業提供ESG方面的人才儲備,加快國內ESG體系的建設發展。

隨著ESG體系進入發展加速期,ESG在房企中的應用也將更加成熟。在房地産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的背景下,把握ESG體系發展機遇,有利於房企提高競爭力、實現轉型發展。

(責任編輯:崔瑞婷)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發佈率提高、披露內容增多 “雙碳”驅動房企ESG體系加速構建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2-06-08 15:48:59
ESG披露進入關鍵窗口期,“雙碳”目標是房企"ESG"轉型的重要推動力之一。而培養ESG方面的專業人才、設立ESG委員會,有利於提升房企ESG管理水準,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