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5公頃 《成都市各區2021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出爐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2-04-15 09:53:42

從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成都日前發佈了《成都市各區2021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涵蓋成都市14個區: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成都高新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新津區。

根據計劃,2021年度各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控制在4875公頃以內。其中,商服用地380公頃,佔比8%;工礦倉儲用地1015公頃,佔比20%;住宅用地1050公頃,佔比22%;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800公頃,佔比16%;交通運輸用地1600公頃,佔比33%;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及其他用地30公頃,佔比1%。

增長21%

商品住宅類用地供應計劃總量1100公頃

在國有建設用地供應佈局方面,《計劃》提出,2021年度,工礦倉儲用地供應主要分佈在青白江區、雙流區、郫都區、新都區等以製造業、物流倉儲為主導産業的功能區內;商服用地、住宅用地供應主要集中在環城生態區域內及商品住宅銷售週期較短或在合理區間、商業用房庫存量較小區域;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供應重點保障各區域中小學、幼兒園、養老、綠地、道路、垃圾壓縮站、社區服務綜合體等涉及民生的基礎配套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交通運輸用地主要用於保障成都大運會配套道路、東西幹線及空港大道、成綿高速復線、成南高速入城試驗段道路改造等項目工程。

《計劃》提出,要持續優化供地結構。在住宅用地供應方面,成都市商品住宅類用地供應計劃總量1100公頃(上述區域700公頃,其他區域400公頃),與2020年商品住宅類用地供應計劃總量907公頃相比增長21%,佔2021年經營性建設用地(商品住宅類用地和商服類用地)供應計劃總量1620公頃的比例達68%。2021年度各區安排住宅用地供應計劃1050公頃,其中商品住宅類用地供應計劃700公頃(含單列安排租賃住房用地70公頃,佔商品住宅類用地供應計劃總量的10%),結合集體土地、國有土地徵收拆遷補償安置需求以及各類保障性住房需求,單列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計劃350公頃。

此外,2021年度各區安排商服類用地供應計劃380公頃,工礦倉儲類用地供應計劃1015公頃。在民生類用地供應方面,全面保障軌道交通等公共交通,道路、水利、教育、文化、體育、養老等民生項目用地供應,做到“應保盡保”。在疫情防控建設用地供應方面,按照城市規劃,加大醫療衛生設施用地供應力度,優先保障疫情防控建設項目所需用地計劃指標,全面滿足醫療衛生防疫設施建設項目用地需求。

加快構建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落實“增存掛鉤”機制

《計劃》還提出,要加快構建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各區要著眼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住房供給體系,單列計劃70公頃用於保障租賃住房用地供應,佔商品住宅類用地供應計劃總量的10%。繼續支援在商品住宅類用地拍賣中競配套建設並無償移交(自持)租賃住房,切實保障租賃住房的市場增量;鼓勵區(市)縣修建全自持租賃性住房、人才公寓、園區配套住房,切實滿足區域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及企業員工的職住需求,實現功能區産城融合發展。

此外,《計劃》還提到,要落實“增存掛鉤”機制。加大“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處置力度,促進城市新增建設用地及時供應和高效利用,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助推全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同時,繼續支援和推動城市更新改造,增加存量用地在土地供應中的比例,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

(責任編輯:楊昊岳)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4875公頃 《成都市各區2021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出爐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2-04-15 09:53:42
從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成都日前發佈了《成都市各區2021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涵蓋成都市14個區: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成都高新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新津區。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