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新規調查:北上深個人按揭房貸額度充足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21-01-14 17:12:44

央行、銀保監會發佈的《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對房地産信貸投放尤其是個人按揭貸款的投放有何影響?

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期採訪了多個城市的銀行和地産業人士,目前來看,北上深房貸額度充足,部分地區甚至加快了商業貸款放款速度。整體來看,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政策未發生變化,部分“超限”銀行雖面臨壓力,但整體上料平穩過渡。

多家銀行稱房貸政策未變

多位銀行信貸人士均表示,目前所在銀行尚未接到調整房地産信貸政策的通知。

某國有大行上海某支行負責人表示,目前該行個人房貸政策未有變化。“我行目前房貸佔比並未超過紅線,預計後續房貸政策不會有太大變化。”這位負責人對記者説,歲末年初貸款投放可能會受到額度和投放節奏的影響,在放款速度方面會有不確定性。

深圳某股份制銀行信貸人員表示,該行房貸餘額佔比不高,房貸業務規模不大,因此預計相關限額不會對其個人房貸業務産生明顯影響。前述人士對記者表示:“現階段房貸額度充足。”

招商銀行南方省份分行信貸人員表示,目前尚未接到調整房貸政策的通知。不過該人士認為,後續不排除會出臺政策調整比例。

重點城市額度充足

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早已進入二手房交易為主的階段,房屋仲介是房地産交易的撮合方。多位仲介人士均反映,目前在途訂單沒有受到房貸額度和放款時間的限制,而在一些重點城市,由於房貸額度充足,放貸速度甚至越來越快。

鏈家目前在北京市二手房市場交易中心佔據優勢地位。北京鏈家某門店店長對記者表示,鏈家目前在北京合作的銀行發放房貸均未出現額度和放款時間的限制。他同時透露,去年11月以來,銀行發放純商業按揭貸款的速度反而明顯加快。“現在房本過戶後1-3天后就放款了,速度非常快。之前一般需要1-2周。目前我們的合作銀行額度均充足。”

另一家大型房地産仲介中原地産相關人士也表示,截至目前,中原地産在全國幾十個城市合作的銀行機構,房貸發放均處於正常狀態,尚未出現被“紅線”影響的現象。該人士認為,“紅線”是避免金融機構非理性擴張,大部分銀行還是有非常寬裕的額度。

除了一線城市,目前部分重點城市個人房貸政策未發生變化。某全國性大型房企四川分公司責任人表示,成都目前尚未有個人房貸政策出現調整的資訊。

平穩過渡

此前,監管層明確表態,針對超出上限的銀行機構設置了一定過渡期,給這些機構充分的整改時間,確保市場平穩過渡。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本次建立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優化商業銀行信貸結構,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另一方面,保持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銀行在新增貸款中應該加大對製造業、科技創新、綠色金融、小微企業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

方正證券認為,假設監管口徑與財報口徑完全一致,那麼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的兩個指標在2020年底均大概率超出了監管上限2個百分點,應適用4年的過渡期。以此為基準,考慮2021年-2024年,招行和興業銀行可能適宜的調整路徑為:招行個人房貸佔比下壓4.7個百分點,對公房貸佔比下壓1個百分點;興業銀行個人房貸佔比下壓5.7個百分點,對公房貸佔比下壓0.5個百分點。因此,對整體業績或影響較小。

二級市場股價走勢也較平穩,前期被認為房地産佔比可能超標而大跌的銀行股近期強勢反彈。招商銀行自1月6日以來股價大幅上漲,1月12日盤中創出50.05元的歷史新高,自1月6日以來股價已經上漲近20%。此外,興業銀行、杭州銀行近期也走出連漲行情。

不過,成都銀行1月13日收于9.16元,跌幅為2.45%。東吳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馬祥雲此前指出,過去三年成都銀行的凈新增人民幣貸款中,住房貸款佔比處於25%至30%之間。據其測算,成都銀行未來四年的凈新增貸款中,個人住房貸款的佔比需要壓降至5%以內,而房地産行業公司貸款需壓降至0%。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招商銀行即使面臨調整壓力,但其在信用卡、財富管理等零售業務領域優勢突出,壓降房地産貸款佔比對其業績影響或有限。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房貸新規調查:北上深個人按揭房貸額度充足
來源:中國證券報2021-01-14 17:12:44
央行、銀保監會發佈的《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對房地産信貸投放尤其是個人按揭貸款的投放有何影響?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