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海綿城市,破解雨期“看海”的困局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0-07-22 11:51:43

近日,重慶各地迎來了多雨季節,狂風驟雨引發了一系列城市洪澇問題,多條道路出現雨水淤積,讓市民的出行,成了名副其實的“看海”。多個小區車庫被淹,車子泡水損失慘重。

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城市病”,“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應運而生。這一城市建設理念追求城市“人水和諧”,逐漸成為世界各國城市建設的重要選擇。海藍和光作為海綿城市的試點小區,致力於更好的實踐城市生態人居。

建設海綿城市,破解雨期“看海”的困局-中國網地産

 海藍和光項目供圖

什麼是海綿城市

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建設海綿城市,破解雨期“看海”的困局-中國網地産

建設海綿城市,破解雨期“看海”的困局-中國網地産

 海藍和光項目供圖

簡易來説,海綿城市其實就是通過改變水迴圈的時間與空間來實現減澇與節水。

海綿城市的社區應用

海藍和光以人工挖掘的方式在庭中形成淺凹綠地,匯聚並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通過植物、沙土的綜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凈化,並使之逐漸滲入土壤,涵養地下水,補給景觀用水、城市日常生活用水等。

建設海綿城市,破解雨期“看海”的困局-中國網地産

 海藍和光項目供圖

這種以雨水花園的打造模式形成于20世紀90年代美國馬利蘭州,喬治王子郡(Prince George's County)一名地産開發商建住宅區的時候,為每棟住宅都配建了30-40平米的雨水花園。建成後進行了數年的追蹤監測,結果顯示雨水花園平均減少了75%-80%地面雨水徑流量,此後,世界各地開始建造各種形式的雨水花園。

海綿城市

將為社區生態帶來何種改變

1.通過對雨水的收集及再次利用,最大程度上節約水資源,緩解城市水資源緊張。

建設海綿城市,破解雨期“看海”的困局-中國網地産

 海藍和光項目供圖

2.設計透水混凝土等滲水路面,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下小雨走在廣場上不濕鞋,下大雨廣場也不積水。

建設海綿城市,破解雨期“看海”的困局-中國網地産

 海藍和光項目供圖

3.海綿城市的建設將雨水徑流得到有效控制,有效防止車庫出現內澇積水,雨水倒灌的發生。

4.同時改善城市熱島效應,降低社區溫度,清涼社區環境。

建設海綿城市,破解雨期“看海”的困局-中國網地産

 海藍和光項目供圖

海藍和光 重慶生態海綿城市試點社區 

積極投入城市生態建設行列,以低碳環保的理念打造順應時代發展的城市級新型居住空間,以社區為單位在居住小區、城市道路、園林綠地、城市水系,建設“海綿城市”相關內容,健全城市蓄水細胞,打造“會呼吸”的“海綿城市。

更好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落實城市“人水和諧”的理想,大大改善居住環境和生活舒適度,海藍和光將致力於打造成重慶西區“海綿城市”建設的標桿和樣本。

 建設海綿城市,破解雨期“看海”的困局-中國網地産

建設海綿城市,破解雨期“看海”的困局-中國網地産

 海藍和光項目供圖

海藍和光同樣也以更高標準

煥新海藍真洋房

海藍和光作為華遠海藍係産品的重要作品,一直致力於提升人居品質標準,從居住所接觸的細微之處到房屋的整體結構都做出了嚴格的品控。從生態人居出發,海藍和光不僅作為海綿城市的試點社區,更以豪宅標準精工打造每棟洋房,為城市回歸生態舒居真洋房。

 建設海綿城市,破解雨期“看海”的困局-中國網地産

海藍和光項目供圖

美好生態人居,亦是華遠當下之行

在“賦能生活 美好兌現”理念之下,是華遠地産對自己不同角色的責任踐行。作為房地産綜合運營商,華遠以專業匠心與人文情懷打造“美好居所”,以Hi平臺服務體系創造“美好鄰里”;作為責任國企,以數十年如一日的恒心堅持“美好善行”;作為新時代奮鬥者,以創新奮進之姿描繪“美好未來”。

 建設海綿城市,破解雨期“看海”的困局-中國網地産

目前海藍和光在售:套內約64-80㎡闊景高層 套內約85-110㎡城市公園洋房,恭迎品鑒。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建設海綿城市,破解雨期“看海”的困局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0-07-22 11:51:43
“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追求城市“人水和諧”,逐漸成為世界各國城市建設的重要選擇。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